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39)
2023(19952)
2022(17009)
2021(15868)
2020(13286)
2019(30337)
2018(30209)
2017(57439)
2016(31345)
2015(35361)
2014(35324)
2013(34588)
2012(31600)
2011(28399)
2010(28470)
2009(25930)
2008(25120)
2007(22284)
2006(19487)
2005(16552)
作者
(92548)
(77386)
(76621)
(73045)
(48624)
(37171)
(34737)
(30577)
(29307)
(27329)
(26105)
(26072)
(24650)
(24218)
(23813)
(23706)
(23323)
(22827)
(22094)
(22012)
(19498)
(18992)
(18943)
(17861)
(17434)
(17285)
(17135)
(17009)
(15719)
(15425)
学科
(122938)
经济(122792)
(86777)
管理(85551)
(64763)
企业(64763)
方法(56128)
(52533)
数学(49254)
数学方法(48459)
农业(34765)
中国(32602)
业经(31115)
(29843)
(27596)
地方(25318)
(23368)
(21584)
贸易(21573)
理论(20940)
(20868)
技术(19400)
环境(18603)
(18291)
(18064)
银行(17986)
(17914)
财务(17815)
财务管理(17776)
(17144)
机构
学院(441695)
大学(437408)
管理(170230)
(168710)
经济(165000)
理学(148446)
研究(146789)
理学院(146770)
管理学(143551)
管理学院(142779)
中国(108843)
科学(96317)
(94583)
(92390)
业大(76731)
(74775)
(74685)
农业(73683)
研究所(68647)
中心(68111)
(65264)
财经(60112)
(57698)
北京(57213)
师范(56966)
(54875)
(53275)
(52375)
技术(49981)
经济学(49533)
基金
项目(310556)
科学(241679)
基金(222606)
研究(221304)
(197273)
国家(195586)
科学基金(166266)
社会(136936)
社会科(129329)
社会科学(129293)
(124297)
基金项目(117821)
自然(110897)
自然科(108333)
自然科学(108300)
自然科学基金(106315)
(103984)
教育(102656)
资助(91714)
编号(90897)
成果(72063)
重点(69912)
(66859)
(66186)
(64375)
课题(63072)
创新(60080)
科研(60012)
计划(58384)
大学(56963)
期刊
(185104)
经济(185104)
研究(120430)
(92131)
中国(86831)
学报(80734)
科学(69732)
农业(62330)
大学(60626)
管理(59214)
学学(57518)
(55543)
教育(50635)
技术(39644)
业经(36780)
(36407)
金融(36407)
(30619)
经济研究(28574)
财经(27767)
(24785)
问题(24770)
(23749)
业大(23032)
科技(22713)
图书(22111)
统计(20637)
技术经济(20382)
商业(20059)
资源(19394)
共检索到635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采用有序概率模型,以河南部分地区为调查对象,利用数据分析农村流通体系的各个指标对农民消费意愿及消费热情的影响。模型的计量分析表明,当前农民消费需求难以有效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应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健全农村物流系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的流通服务、构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有效手段,最终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宇  
“双循环”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贸市场数量、农村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消费五个指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农村流通体系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指出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村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农村居民消费促进作用较明显,而现阶段农贸市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爱民  
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农户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农户消费的影响,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1)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农户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消费意愿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2)户主个人因素对农户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户主主业的非农化对农户消费有积极的影响;(3)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保险体系完善与农户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对农户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新利  吕火花  
本文通过对农村流通体系的分析,认为制约农村消费的原因主要是流通体系不健全,只有解决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提高农民的福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邢泷  陈雪梅  
土地租赁是土地流转的重要内容1,因此本文从农户转出土地的视角,选用2011年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的调查结果,运用有序probit模型来研究土地租赁是否影响农户消费率水平。结果表明,农户出租土地对农民个人消费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所以,优化土地流转政策,使农村土地真正流转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的农村内需不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金晶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彭爱东  姚娟  
设计一套农村信息资源配置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一个农村居民信息资源配置满意度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总体满意度,然后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信息资源配置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信息利用行为、地区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对农村信息用户的信息资源配置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提高农村信息资源配置满意度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静晗   李静静   张悦东  
[目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村民利益的重大制度创新,村民满意度是衡量改革绩效的主要标尺。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村民满意度、提升改革绩效、深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830份调研问卷数据,应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村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ISM模型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层级结构。[结果](1)有序Log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公平感知、政策认知和村民参与对村民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2)ISM模型分析发现,公平感知和政策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村民参与是中层间接因素,社会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结论] 为提升村民对改革的满意度,应加强改革宣导,拓宽参与渠道,建立反馈机制,积极推动村民参与改革、提升村民的公平感知和政策认知水平,同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以增强村民获得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根荣  
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农村流通经济环境较差,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管理体制不到位,流通渠道不畅,流通组织不发达,流通秩序混乱,导致城乡之间商品流通渠道淤塞、流通不畅,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物流成本与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既阻滞了农民增收和即期消费,又加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为推进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着力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二要处理好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微观主体;三要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通过实施城乡流通一体化战略来促进农村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四要处理好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的关系,制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国强  
本文章肯定了农村市场规模扩大、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提升、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存在着城乡市场规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地区市场流通差距扩大、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较为落后、流通基础设施不足、流通主体实力弱、市场管理滞后等问题,认为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漱兰  徐德徽  谢远友  
关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建议程漱兰徐德徽谢远友开拓农村商品市场,在供方适销对路的商品与需方的现实购买力之间,有一个流通问题。农村流通体系健全、有效,是开拓农村商品市场不可或缺的条件。一、对于当前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总体判断(一)我国正面临农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侦  邓习赣  
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消费逐步升级,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城乡之间、产需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不仅能够改善农村投入产出结构、优化农村产业比重、改善农村消费模式、增进农民社会福利、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流通体系要打"持久战"。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恩施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闵达律  金才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其建设模式存在工作机制的连续性缺陷、信用工具的市场性缺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缺陷、信息采集与共享的制度性缺陷。农民合作社市场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农民合作社信用建设是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在设计农民合作社信用建设方案时,应重点解决好信用主体培植、信用市场环境建设、信用工具创造、信用信息采集共享等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文玲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农村的三农工作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农村工作将要发生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芳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通过"三产融合"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能够拓展农村农业事业边界,实现农村居民就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农村自我发展。然而目前农村经营主体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缺乏足够的流通能力以牵引相关政策落地和要素整合配置。本文基于"三产融合"的目标对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面向"三产融合"的农村流通体系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尽管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还无法支撑"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本文认为应加快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流通"领跑者";推进公共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创建农村农业现代化流通产业园;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流通配套设施;以优质就业和宜居空间吸引人才留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