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3)
- 2023(15244)
- 2022(12496)
- 2021(11693)
- 2020(9667)
- 2019(21837)
- 2018(21296)
- 2017(41463)
- 2016(21524)
- 2015(23946)
- 2014(23323)
- 2013(22940)
- 2012(20437)
- 2011(18125)
- 2010(18193)
- 2009(17070)
- 2008(15571)
- 2007(13648)
- 2006(11849)
- 2005(10415)
- 学科
- 济(87771)
- 经济(87645)
- 业(71850)
- 管理(63670)
- 农(50741)
- 企(50550)
- 企业(50550)
- 方法(36311)
- 农业(33888)
- 数学(32526)
- 数学方法(32123)
- 中国(27578)
- 融(27467)
- 金融(27464)
- 财(26437)
- 业经(26433)
- 银(25875)
- 银行(25865)
- 行(24933)
- 制(24165)
- 地方(18827)
- 体(16727)
- 务(16661)
- 财务(16608)
- 财务管理(16571)
- 企业财务(15815)
- 贸(15349)
- 贸易(15336)
- 易(15045)
- 技术(13959)
- 机构
- 学院(293731)
- 大学(287690)
- 济(127411)
- 经济(124994)
- 管理(118327)
- 理学(103013)
- 理学院(102093)
- 管理学(100521)
- 管理学院(99981)
- 研究(91295)
- 中国(77676)
- 财(60168)
- 农(59003)
- 京(56733)
- 科学(51253)
- 财经(47603)
- 中心(47110)
- 业大(45268)
- 农业(44681)
- 经(43514)
- 江(43013)
- 所(42358)
- 经济学(39574)
- 研究所(38062)
- 经济学院(35838)
- 财经大学(35393)
- 范(34927)
- 师范(34594)
- 北京(34145)
- 州(34137)
- 基金
- 项目(203594)
- 科学(163444)
- 研究(154354)
- 基金(150825)
- 家(129073)
- 国家(127913)
- 科学基金(112638)
- 社会(102180)
- 社会科(96817)
- 社会科学(96795)
- 基金项目(80546)
- 省(80390)
- 自然(70023)
- 教育(69588)
- 自然科(68434)
- 自然科学(68420)
- 自然科学基金(67186)
- 划(65626)
- 编号(62770)
- 资助(59102)
- 成果(49142)
- 部(46161)
- 重点(45180)
- 发(44606)
- 制(44545)
- 创(43902)
- 国家社会(43212)
- 课题(41864)
- 创新(41020)
- 人文(40455)
- 期刊
- 济(139635)
- 经济(139635)
- 研究(82763)
- 农(62662)
- 中国(57828)
- 财(46975)
- 融(43129)
- 金融(43129)
- 农业(42107)
- 管理(40424)
- 学报(39617)
- 科学(39050)
- 大学(33179)
- 学学(31987)
- 业经(29192)
- 技术(25347)
- 教育(24529)
- 财经(23378)
- 经济研究(20123)
- 经(19990)
- 问题(19389)
- 业(19181)
- 农村(15833)
- 村(15833)
- 版(15330)
- 农业经济(15019)
- 世界(14401)
- 理论(14168)
- 技术经济(13606)
- 经济问题(13580)
共检索到43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德强
农村民间金融借贷高发率是不争的事实,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正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学者们更感兴趣的是民间金融运行机理的内因,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以往学者分析的结果给人的表象是观点各异,事实上分析的基本都是外因而非内因。本文以中国农村所特有的非正式制度为研究的视角,构建"独立国"的假设,从理论上阐述农村民间金融运行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农村 民间金融 民间借贷 非正式制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礼文
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国家,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发展历史都远远悠久于正式金融制度,正式金融制度都是在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研究最初的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形成和起源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彩英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正视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长期将其置于政府不予认可的"灰色地带"。这种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民间金融的运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甚至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关键词:
民间金融 融资 缺陷与重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朝顺
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在部分地区已处于主导地位,有力地缓解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此作出解释,认为根据不同形式民间金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强监管,而不是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或放开民间金融,是破解农村民间金融困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费淑静
民间金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具有天然的生存优势,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当然,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而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管却比较滞后,因此,应当转变观念、在承认民间金融积极作用的前提下,构建适合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监管体系,克服其消极影响,使其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
农村 民间金融 监管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博 郭方 孙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玉平
问题的提出非正式金融(informal finance)也称非正规金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金融监管当局不断采取强制性的取缔政策,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非正式金融与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宝娜 邬枫
农村金融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农业生产重要的资金来源。农村金融长期面临窘境,农村民间金融却凭借其灵活、规模小、方便等优势成为农村金融的有益补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同时,农村民间金融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不规范性等特点导致风险较高。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完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监管制度,发挥民间金融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完善金融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
民间金融 法律法规 监督管理 制度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卓 吴迪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监管却比较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民间金融力量的忽视与不信任。因此,应当在政府转变观念、承认民间力量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金融产权制度、利率市场化、建立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民间组织 管理规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江红 侯利文
文章通过对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内生性的分析,检视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乡土运行。即通过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中社会资本作用的静态描述和动态展示,深入揭示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乡土运行规则。
关键词: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 社会资本 乡土运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蒲晓红 王雅 赵海堂
我国正处于世界风险社会之中,聚焦于农村地区,囿于制度建设滞后和资源禀赋薄弱,农村居民往往处于风险分配的弱势境地,致使其摆脱风险场的能力较弱,从而放大其风险感知。文章基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视角,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OLS和PSM模型,比较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均能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风险感知,但人情消费对风险感知的影响大于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在基本养老保险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熟人信任在人情消费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引导人情消费活动,注重培育政府信任,着力提升熟人信任,从而降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积洋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尚面临许多瓶颈,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尤其令人关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败。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尚不规范,而且还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农村长期形成的习俗与社会关系抵押等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及衍生的非正式金融,则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改革,加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调合作。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金融 习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需要普遍信任的社会结构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它与此相悖的价值观和信任结构 ,这种倾向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浓烈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供给不充分的正式制度使非正式制度安排严重冲击正式制度安排 ,致使农村难以形成可由第三方裁决的正规契约 ,不利于经济组织的可持续成长。要淡化传统体制和文化对经济组织的负面影响 ,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自由流动取决于产权的明晰化。确定农地的私有权、废除现有的户籍制度成为实现这一切的根本条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汉锋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规则与正式规则内生冲突制度分析,指出在金融变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金融制度安排与传统文化的相容性。
关键词:
金融制度变迁 非正式约束 正式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