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0)
2023(9584)
2022(7581)
2021(7162)
2020(5445)
2019(12199)
2018(11595)
2017(21754)
2016(11638)
2015(12611)
2014(11986)
2013(11698)
2012(10881)
2011(9697)
2010(10260)
2009(9695)
2008(8634)
2007(7754)
2006(7132)
2005(6616)
作者
(29408)
(25084)
(24374)
(23556)
(15253)
(11968)
(11089)
(9580)
(9563)
(8841)
(8479)
(8169)
(7823)
(7721)
(7652)
(7524)
(7120)
(7035)
(6973)
(6967)
(6098)
(6096)
(5947)
(5892)
(5783)
(5677)
(5511)
(5251)
(5057)
(5044)
学科
(48965)
(47111)
经济(47068)
(40353)
农业(32859)
(25079)
金融(25079)
管理(24557)
(22496)
银行(22495)
(21938)
中国(20523)
(19312)
企业(19312)
业经(18211)
(14923)
(14224)
贸易(14214)
(14104)
(14059)
方法(13913)
地方(13355)
数学(12642)
数学方法(12565)
农业经济(12504)
(11234)
中国金融(10946)
(10686)
(10186)
(9422)
机构
学院(154771)
大学(146840)
(69883)
经济(68508)
管理(56886)
研究(51231)
理学(48718)
中国(48478)
理学院(48341)
管理学(47721)
管理学院(47473)
(44686)
农业(33323)
(32003)
(28774)
中心(27637)
业大(26903)
科学(26868)
财经(24683)
(24452)
(23808)
(22637)
经济学(21996)
研究所(21153)
(20229)
经济学院(20158)
农业大学(20126)
(19912)
银行(19523)
(19147)
基金
项目(101449)
研究(82848)
科学(79940)
基金(72601)
(61284)
国家(60573)
社会(54572)
科学基金(52181)
社会科(51379)
社会科学(51366)
(41556)
基金项目(38069)
教育(36416)
编号(35898)
(32268)
成果(28744)
自然(28460)
(27869)
自然科(27737)
自然科学(27735)
资助(27598)
自然科学基金(27257)
(24167)
课题(24097)
国家社会(23359)
(23209)
重点(22654)
(22596)
(22558)
(22006)
期刊
(83302)
经济(83302)
(53131)
研究(46465)
中国(37243)
农业(35676)
(34133)
金融(34133)
(23294)
学报(21287)
业经(20422)
科学(20040)
大学(18511)
学学(17727)
教育(16869)
管理(16069)
(15601)
农村(14715)
(14715)
农业经济(14489)
技术(13264)
问题(12625)
财经(11930)
经济研究(10790)
世界(10655)
(10181)
(10107)
社会(9495)
经济问题(9242)
农村经济(9239)
共检索到247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龙柯宇  
农村民间金融能够较好地弥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缺口,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和不完善的产物,是一种过渡金融体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难题归根于相关法律供给的异化,尤其是硬法规制模式的乏力甚至失灵。法经济学视阈下,软法可以发挥其在创制方式、立法成本、规范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农村民间金融软法治理应秉持金融公平、金融效率、金融共享和绿色金融的价值理念,彰显社会公权力的治理效用、声誉机制的外溢效力、激励约束机制的常态化以及非司法中心主义的路径依赖,并在软硬法有机协同下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爱军  
坚持文化秩序建构的社会主义方向,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蕴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具有柔性治理功能的文化形态。“公共文化”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机制,它是在全球化时代与现代化进程相互叠加的时空场景下归位的。国家层面的文化竞争、社会层面的文化秩序、个体层面的文化权益,构成公共文化治理因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场的现实逻辑。在国家治理语境下,还原并强化文化的功能、价值与意义,要求我们从文化自觉、文化生态、文化认同的视野审视公共文化,推动公共文化走向守卫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社会文化秩序、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轨道,最终达到促进国家文化认同和文化整合的深层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建威  何国钦  
本文比较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化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贺  
根据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确立文化使命并为此接续奋斗,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理论与现实相互交织,促进了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出场。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科学把握各个构成部分的质的规定,又要联系地、整体地、系统地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要义旨趣。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以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战略牵引,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件,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雅洁  
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对于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相对缓慢,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农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相对淡薄,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完善相应法律体系,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霞  何真  龚勇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但是,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运行的环境更趋近于具有竞争的市场,契约自由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制度建设往往跟不上民间金融在实践中的变化和发展。因而,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中民间金融的运行形式的观察,在农村的实际中观察民间金融的运行状况,可以发现一套有别于正规金融的治理逻辑,即:超越正规金融监管和发展逻辑,尊重市场机制在土地利用中对于民间金融的利用,并设置底线思维,控制其负面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武  
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安排实际上是一种从农村汲取资金的制度安排,而民间金融是真正满足农村经济需要的融资机制。可以通过正式认可民间金融以提供其发展空间,改革完善现有正式金融以提供其替代和规范现有民间金融以促进其演进来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先康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新的学术命题,它主要关注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中的良序和良好福利如何可能的问题,而其可能性是建立在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中"微事件"的有效处理之上。农村社区及其日常生活的特征决定了"微事件"的有效处理多数情况下不能依赖"硬权力",而需要借助于"软权力"。因此,讨论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软权力"理论与运用,以及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是如何生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个案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的生成遵循着"微事件解决或处理—期望满足—威望或威信生成"的逻辑,而"软权力"的运作遵循着"威望或威信的运用—微事件解决或处理—期望满足"的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农村社区"微治理"的目标正是在"软权力"生产与运作中实现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广成   孔祥智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村集体“统”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城镇化推动农户普遍“离农”“背农”、农地制度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等问题与挑战。在建设农业强国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导向和人地分离第二次高峰的推动下,加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问题的拉动,“小田并大田”改革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小田并大田”改革形成动因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问题、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公安县“小田并大田”改革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本研究从制度、“分”、“统”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通过尊重农户意愿、开展调田并地、成立三类合作社的举措,解决了农户差异化诉求、农地细碎化和“统一”经营不足的问题,探索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实现形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昌发  张成松  
因受金融抑制的影响,农村民间金融缺乏专门的治理机制,黑色金融乃至灰色金融诱发的金融风险加大,失信等行为已导致民间金融风险的社会化和金融秩序的非规范化。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规范天然耦合,实行不同于刚性制度的柔性治理机制既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应然诉求,同时还符合"熟人社会"的本土化需求,可以有力地超越"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双重范式,实现包容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治理之道。农村民间金融需要在法律赋权(能)和金融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确认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和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建构农村民间金融的柔性治理机制,化解金融纠纷,防范信用风险,力求农村金融秩序的良好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道星  
民间金融是满足农村经济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机制。发展民间金融有其必要性。可以通过正式认可民间金融以提供其发展空间,改革完善现有正规金融以替代和规范民间金融,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慧霞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推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思路是:(1)提高辨别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脆弱性程度的能力,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前提;(2)通过金融制度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3)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4)提高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效率,保证农村金融的安全运行;(5)改变监管政策,拓宽资金供应渠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慧霞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推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艳  刘明  
对农村民间金融不完备借贷契约下的高履约率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民间金融保持高履约率的"秘密"在于其高效的私人治理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信息与信任机制、重复博弈与声誉机制、灵活的抵押担保机制和多样的惩罚机制等。得出的结论是:农村民间金融具有自动履约的内在机制,当前应赋予农村民间金融合法的生存地位,并通过相关法律的完善促进其规范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国权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信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是一个社会技术复合系统,蕴含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在人工智能与信用治理的互嵌融合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类决策与机器决策交互作用,由此形成了技术应用、智能决策、数据安全、主体参与和价值实现的边界约束。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需要恰当处理好信用治理客体、主体、载体、媒体和环境之间的共生互促关系,以技术向善赋能信用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