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7)
2023(15652)
2022(12893)
2021(11910)
2020(9495)
2019(21383)
2018(20638)
2017(39199)
2016(21234)
2015(23366)
2014(23363)
2013(23113)
2012(21680)
2011(19773)
2010(20380)
2009(19300)
2008(18546)
2007(16980)
2006(15340)
2005(14467)
作者
(61308)
(51912)
(51095)
(48477)
(32511)
(24817)
(23087)
(19842)
(19639)
(18357)
(17888)
(17228)
(16652)
(16510)
(16349)
(15709)
(14926)
(14864)
(14802)
(14784)
(13154)
(12794)
(12492)
(11983)
(11663)
(11545)
(11507)
(11489)
(10565)
(10302)
学科
(91139)
经济(90967)
(70957)
管理(59178)
(50879)
(47507)
企业(47507)
农业(34108)
中国(33309)
(28481)
金融(28479)
方法(27976)
(27356)
银行(27334)
业经(26644)
(26508)
地方(26150)
(25705)
(25251)
数学(23972)
数学方法(23721)
(17279)
(16500)
(16341)
(15714)
贸易(15696)
(15248)
(15177)
财务(15107)
财务管理(15071)
机构
学院(303674)
大学(297821)
(129511)
经济(126686)
管理(111346)
研究(109525)
理学(94339)
理学院(93261)
管理学(91812)
管理学院(91255)
中国(90168)
(67621)
科学(63937)
(63187)
(63068)
(55699)
中心(52086)
农业(51508)
研究所(49693)
(48729)
业大(48223)
财经(47996)
(43495)
(40203)
师范(39792)
北京(39700)
经济学(39367)
(39111)
(38754)
(36714)
基金
项目(195726)
科学(154614)
研究(147615)
基金(141005)
(122439)
国家(121243)
科学基金(103466)
社会(95999)
社会科(90720)
社会科学(90700)
(78709)
基金项目(74045)
教育(65906)
(64587)
自然(63031)
自然科(61522)
自然科学(61507)
自然科学基金(60427)
编号(60299)
资助(56033)
成果(49700)
(47722)
重点(44442)
(43545)
课题(42809)
(41639)
(41348)
国家社会(40178)
(39907)
发展(38683)
期刊
(157975)
经济(157975)
研究(95012)
中国(73846)
(71371)
(48553)
农业(47639)
(47487)
金融(47487)
学报(47362)
科学(44854)
管理(40837)
大学(37450)
学学(35741)
教育(33598)
业经(30736)
技术(25209)
财经(24259)
经济研究(22909)
(22900)
问题(21375)
(20784)
(16788)
农村(16632)
(16632)
世界(16310)
农业经济(15759)
经济问题(14698)
技术经济(14236)
(14053)
共检索到488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庆亮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既有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指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应该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相一致,发展农村民营金融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发展农村民营金融的可能性,提出了发展农村民营金融的制度保障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建威  何国钦  
本文比较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化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元态  
从理论上说社会保障本应惠及社会每个成员,不应当有城乡之别,但旧体制下,实践与理论严重背离,从经济状况看,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农村严重落后于城市,因此,在一、二十年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不可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相对独立发展。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看,加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有效抑制人口增长。从经营体制看,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农民提供了特殊的社会保障条件。从农村金融体制和日、法经验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开始融入农村金融体制之中。从文化传统看,家庭养老、邻居互济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应当发扬光大。因此,我国已初步具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独立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王小华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变迁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始终是中国过去农村金融制度演化的诱因。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当始终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明晰财政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好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作用。同时,既需注重体制整体层面的改革,更应注重微观治理机制的改良;既需注重激励农村外生金融深化发展,更应鼓励和引导农村内生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鈜  刘乃梁  
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业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政策驱动和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布局都促成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发展。在既有"机构观"路径的不可持续下,互联网有能力成为农村金融的衍生场域。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较为初级,处于工具创新向体系创新的过渡阶段。农村互联网金融同样会面对商业可持续问题,并且在盈利与支农、市场与政府以及新旧金融之间等多维度存在着发展矛盾。农村金融互联网衍生应当立足法治引导,明确重点规制方向,从"主体-秩序-基础设施"等基本维度出发进行制度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传林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农村县政府对于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是不偏不倚还是持重此轻彼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某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体制性因素使县政府总体上偏向公立教育发展,但是体制性限制所留下的"缝隙"恰好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契机。当民办教育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水平不影响政府的政绩,政府对民办教育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政策;当民办教育通过自发形式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能够有利于实现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提升政府政绩表现时,政府会对其办学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该个案调研和经济学研究理论启发我们,可以将竞争作为分析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剑  代秀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泉  张涛  
农村金融是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活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在不断探索中向前发展,先后经历了计划金融、重新建立与调整、创新深化等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没有形成真正的金融制度;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先服务"先富"再服务"后富"、由计划到政府逐渐还权于市场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符合先城镇再农村的"二元金融"发展逻辑。面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要求必须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实践普惠金融和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从而使农村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和赋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  周向阳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演化。其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和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经济背景有关。1996年之前,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的金融控制,主要着力于动员资本。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以获取城市和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要素——资本。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金融分割以及正式、非正式农村金融体系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行政抽取机制的存在,使得"资金离农"和"机构离农"成为必然。1996年后,资金供求形势逆转,由短缺走向过剩,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使得各种类型意图支农的政策安排相继出现,一个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期刊] 征信  [作者] 龙柯宇  
农村民间金融能够较好地弥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缺口,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和不完善的产物,是一种过渡金融体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难题归根于相关法律供给的异化,尤其是硬法规制模式的乏力甚至失灵。法经济学视阈下,软法可以发挥其在创制方式、立法成本、规范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农村民间金融软法治理应秉持金融公平、金融效率、金融共享和绿色金融的价值理念,彰显社会公权力的治理效用、声誉机制的外溢效力、激励约束机制的常态化以及非司法中心主义的路径依赖,并在软硬法有机协同下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系统剖析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逻辑规律。通过对比分析4个地区乡村数字金融的改革成效,本文提出“协同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智慧服务模式”4种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并凝练出每个模式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逻辑,为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乡村数字金融发展仍面临亟待突破的现实障碍,据此,本文提出乡村数字金融要从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平台层面、产品层面、村站层面和风控层面实现突破,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研究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