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10)
2023(20792)
2022(17495)
2021(16438)
2020(13760)
2019(32193)
2018(31719)
2017(61534)
2016(33012)
2015(37681)
2014(37967)
2013(37572)
2012(34630)
2011(31092)
2010(31532)
2009(29611)
2008(28718)
2007(25954)
2006(22866)
2005(20404)
作者
(96658)
(80901)
(80274)
(76739)
(51166)
(38806)
(36742)
(31646)
(30637)
(28912)
(27582)
(27143)
(25560)
(25394)
(25152)
(25116)
(24130)
(23825)
(23277)
(23127)
(19960)
(19952)
(19930)
(18565)
(18333)
(18142)
(18042)
(18001)
(16453)
(16111)
学科
(136240)
经济(136095)
(97130)
管理(93564)
(74610)
企业(74610)
方法(63961)
数学(56542)
数学方法(55694)
(53368)
(39848)
中国(39205)
(36068)
银行(35921)
农业(35258)
(34195)
(33615)
(33593)
金融(33589)
业经(32941)
地方(28928)
(27519)
(24594)
贸易(24571)
(23853)
(23197)
财务(23105)
财务管理(23048)
理论(22939)
企业财务(21883)
机构
学院(474884)
大学(473346)
(191481)
经济(187218)
管理(186749)
理学(161120)
理学院(159430)
管理学(156378)
管理学院(155543)
研究(155239)
中国(129031)
(99485)
科学(95574)
(92339)
(90283)
(78404)
中心(75349)
业大(73601)
财经(72171)
(71166)
研究所(70960)
农业(69898)
(65658)
北京(62780)
(60190)
师范(59604)
经济学(58265)
(58099)
(55195)
财经大学(53635)
基金
项目(318237)
科学(249482)
研究(231466)
基金(230661)
(200304)
国家(198618)
科学基金(171134)
社会(145060)
社会科(137380)
社会科学(137339)
(124931)
基金项目(121628)
自然(111830)
自然科(109225)
自然科学(109196)
自然科学基金(107220)
教育(106916)
(104117)
资助(96824)
编号(95402)
成果(76825)
重点(70868)
(70202)
(67347)
(65414)
课题(65242)
科研(61182)
创新(61068)
教育部(60138)
大学(59723)
期刊
(209394)
经济(209394)
研究(139587)
中国(93289)
(87136)
学报(75427)
(72497)
科学(68824)
(66067)
金融(66067)
管理(64734)
大学(57924)
农业(57751)
学学(55009)
教育(48093)
技术(41947)
业经(37655)
财经(35727)
经济研究(32330)
(30414)
(28273)
问题(27975)
理论(24123)
(23999)
统计(23760)
技术经济(23444)
实践(22000)
(22000)
图书(21635)
(21558)
共检索到709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祚祥  黄权国  
本文通过对S-W模型有关假定条件的修正,建立了修正的S-W模型,论证了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引入农业保险,考察了农业保险对贷款利率、信贷风险及贷款人收益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辖内6县(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展示了农业保险能够增加农村信贷机构的收益并降低参保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信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降低农村信贷配给,而且能够降低信贷风险并增加贷款人收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江春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定成  
对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促进论、抑制论和介于其中的非显著论三种。为了验证可能的关系,通过对江西省1990年~2006年数据的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农村信贷市场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乎单一地参与方式,已经明显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璐  邓晓霞  
农户与农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服务农村金融需求为目标进行评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绩效存在严重违背支农目标、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为了达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应该尽快实现政策倾斜的具体化,强化资金回流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创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刘祚祥  孙良媛  黄权国  
利用修正的S-W模型论证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与其风险及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模型中引入农业保险,分别考察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利率、风险及贷款人收益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岳阳市辖内六县市的调查案例和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降低了农村信贷配给,降低了信贷机构风险并增加了信贷机构收益,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邓可欣  张倚胜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鸿飞  
基于微观视角,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讨论农地确权能否释放农村土地资产的德·索托效应,缓解农村正规信贷配给。采用IV-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供给型与需求型双重信贷配给的异质性影响,并引入农地确权与农地经营规模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其规模偏好特征,最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在现阶段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与配套措施不完善的约束下,农地确权难以完全释放农村土地资产的德·索托效应,其对供给型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仅限于本就有着借贷优势的大规模经营农户,存在规模偏好特征;而对需求型信贷配给则具有充分的缓解作用,并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强,同样存在规模偏好特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接着对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配给的均衡问题。本研究对于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决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大庞  
信贷配给现象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并且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这会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试图在S-W模型的基础上,从信用成本的角度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模型,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机理,为缓和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配给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提供一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