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3)
- 2023(17651)
- 2022(14669)
- 2021(13683)
- 2020(11204)
- 2019(25884)
- 2018(25217)
- 2017(48460)
- 2016(25641)
- 2015(28671)
- 2014(28361)
- 2013(27895)
- 2012(25909)
- 2011(23302)
- 2010(23825)
- 2009(22131)
- 2008(20787)
- 2007(18356)
- 2006(16197)
- 2005(14449)
- 学科
- 济(117477)
- 经济(117363)
- 业(80327)
- 管理(69690)
- 企(55665)
- 企业(55665)
- 农(52883)
- 方法(50846)
- 数学(46063)
- 数学方法(45405)
- 中国(36211)
- 农业(35687)
- 地方(29292)
- 融(28922)
- 金融(28921)
- 业经(28649)
- 财(27890)
- 银(27328)
- 银行(27314)
- 行(26393)
- 制(23413)
- 贸(20251)
- 贸易(20232)
- 易(19622)
- 学(17704)
- 发(17461)
- 技术(17460)
- 务(17104)
- 财务(17036)
- 财务管理(16997)
- 机构
- 学院(362223)
- 大学(354834)
- 济(156344)
- 经济(153337)
- 管理(142746)
- 理学(123698)
- 理学院(122498)
- 管理学(120271)
- 管理学院(119627)
- 研究(118326)
- 中国(96866)
- 京(72776)
- 财(70552)
- 农(69607)
- 科学(68494)
- 中心(57963)
- 所(57386)
- 财经(56033)
- 业大(54698)
- 江(53796)
- 农业(52979)
- 研究所(51700)
- 经(51199)
- 经济学(48402)
- 范(45762)
- 北京(45356)
- 师范(45317)
- 经济学院(43820)
- 州(43589)
- 院(42231)
- 基金
- 项目(244054)
- 科学(194726)
- 研究(181875)
- 基金(178421)
- 家(153711)
- 国家(152352)
- 科学基金(133061)
- 社会(118443)
- 社会科(112338)
- 社会科学(112313)
- 省(96929)
- 基金项目(93629)
- 自然(83782)
- 教育(83712)
- 自然科(81922)
- 自然科学(81909)
- 自然科学基金(80442)
- 划(79803)
- 编号(74239)
- 资助(73370)
- 成果(58408)
- 发(56846)
- 重点(54559)
- 部(54469)
- 创(51618)
- 课题(51038)
- 国家社会(49596)
- 创新(48125)
- 教育部(47343)
- 人文(46610)
- 期刊
- 济(172110)
- 经济(172110)
- 研究(104361)
- 中国(74262)
- 农(71209)
- 财(52630)
- 管理(50658)
- 学报(50553)
- 科学(49548)
- 融(48922)
- 金融(48922)
- 农业(48116)
- 大学(41066)
- 学学(39187)
- 教育(37337)
- 业经(33954)
- 技术(33911)
- 财经(27350)
- 经济研究(26713)
- 问题(23481)
- 经(23451)
- 业(23230)
- 统计(19001)
- 技术经济(18217)
- 世界(17779)
- 版(17622)
- 策(17484)
- 商业(16805)
- 农村(16487)
- 村(16487)
共检索到542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张俊 唐李伟
文章构建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贫困之间的数量模型,以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困,但由于农村正规金融供给、需求及金融制度存在缺陷,农村正规金融没能有效发挥其金融功能,在降低整体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农户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等方面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唐李伟
本文利用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门槛值前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明显。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地区差异显著,考察期间,除青海、宁夏、海南3个省域外,其他省域的农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唐李伟 肖攀
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非线性影响,其发生门槛转换的位置水平分别为0.309、0.312和0.575。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明显提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地区差异显著,在东部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更加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宗义 刘灿 刘亦文
基于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该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空间极化现象,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进而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梦缘 宋坤 谌希 汪璐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收入、教育、医疗等多维度贫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这三个维度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对收入贫困由不显著负面作用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教育贫困由不显著转为显著的正面作用,对医疗贫困的正面作用由较弱发展为显著。此外,财政支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正规金融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减贫作用,其中财政支农减贫效果最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小刚 李妹
文章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民收入几乎没有影响。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没有影响,对农村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关键词:
MNL模型 金融机构 信贷供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李树
文章以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为基础,以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8-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且两者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互补效应明显。同时还发现:区域的财政支出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人均消费实力均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奎 冯乾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传林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程度很低,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参与度更低。已有的研究认为正规金融部门实施的信贷配给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而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是出于成本收益的算计,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越贫困的农户越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此外,还运用数理模型论证了该命题在理论上成立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相关调研资料的梳理及实地调研为该命题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柳沙玲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产生多重的、稳定状态的均衡。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多重均衡,运用邹至庄断点检验(Chow Test)和预测失败检验(Predictive Failure Test)对中国省际农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必须达到一定临界水平才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肖攀
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利用30省市1999~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医疗贫困、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各自门槛水平前后,农村金融发展对医疗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促进,并且促进效应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但抑制效应只有在跨越门槛之后才能有效显现;对教育贫困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但仅抑制效应显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不仅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多维减贫 门槛效应 PSTR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付兆刚 张启文
本文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分析了农村不同金融渠道的发展水平对减贫效应的影响。选择FGT指数,分析转换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系,利用2009~2014年全国26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具体的阈值。发现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在阈值前后对贫困发生率以及相对率的扰动效应均出现先强后弱的特征,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影响均一直表现为阻碍效果。农村非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相对率的阻碍效果更显著,农村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阻碍效果更明显。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按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特点,科学配置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和金融资源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