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8)
2023(14822)
2022(12526)
2021(11687)
2020(9518)
2019(22042)
2018(21511)
2017(40787)
2016(22381)
2015(25066)
2014(25352)
2013(25619)
2012(24201)
2011(22392)
2010(22744)
2009(21214)
2008(21338)
2007(19639)
2006(17476)
2005(16014)
作者
(69357)
(58597)
(58198)
(55094)
(36903)
(28303)
(26473)
(22795)
(22003)
(20991)
(19893)
(19661)
(18862)
(18687)
(18324)
(17891)
(17869)
(17062)
(16901)
(16784)
(14766)
(14711)
(14369)
(13417)
(13300)
(13234)
(13155)
(12991)
(12165)
(11861)
学科
(103650)
经济(103557)
(64038)
管理(55193)
(51729)
(40050)
企业(40050)
方法(38505)
农业(34471)
数学(32987)
数学方法(32638)
中国(29629)
地方(28415)
业经(25816)
(21633)
(20796)
(19487)
(17830)
贸易(17817)
(17656)
(17216)
(16491)
银行(16454)
(15983)
金融(15980)
(15918)
环境(15476)
(14646)
技术(14371)
理论(14234)
机构
学院(334924)
大学(329535)
(136020)
经济(132997)
管理(122282)
研究(121885)
理学(104191)
理学院(102859)
管理学(100996)
管理学院(100362)
中国(93095)
(79073)
科学(77907)
(71537)
(64429)
农业(61065)
(60577)
研究所(58391)
业大(56904)
中心(56694)
(53228)
(47670)
财经(47224)
师范(47149)
北京(45245)
(42914)
(42739)
(42702)
(41087)
经济学(40518)
基金
项目(218806)
科学(170427)
研究(158935)
基金(155794)
(137594)
国家(136336)
科学基金(114332)
社会(99869)
社会科(94191)
社会科学(94160)
(88443)
基金项目(83094)
(73375)
自然(73037)
自然科(71112)
教育(71093)
自然科学(71086)
自然科学基金(69799)
编号(65654)
资助(63131)
(53379)
成果(53379)
重点(49789)
(47643)
课题(45704)
(44601)
发展(42378)
创新(41727)
(41713)
科研(41594)
期刊
(162749)
经济(162749)
研究(95660)
(80163)
中国(73542)
学报(58554)
农业(54181)
科学(53844)
(44717)
大学(43416)
学学(41125)
管理(40699)
教育(35389)
(34486)
金融(34486)
业经(32418)
技术(27933)
(26912)
经济研究(23578)
问题(22778)
财经(22658)
(19529)
(19299)
资源(18445)
世界(16727)
技术经济(16544)
农村(16073)
(16073)
图书(16046)
业大(15996)
共检索到514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静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的地理地貌和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即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会利  
我国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将会为乡镇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当前,我国欠发过地区的乡镇旅游产业耦合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少,专业化程度低;集群网络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创新能力薄弱几个方面。针对这些产业发展问题,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从完善乡镇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镇旅游产业适应力;创新乡镇旅游产业模式及优化乡镇旅游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会利  
我国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将会为乡镇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当前,我国欠发过地区的乡镇旅游产业耦合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少,专业化程度低;集群网络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创新能力薄弱几个方面。针对这些产业发展问题,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从完善乡镇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镇旅游产业适应力;创新乡镇旅游产业模式及优化乡镇旅游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安定  
在当前社会,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很多隐形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转变为显性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正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两大产业能够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入手,总结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艳恺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重要途径,但乡村旅游地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时影响到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之间的耦合关系来构筑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体系,并提出了具体发展模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董耀武  尹新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市场内生性作用的逐步增强,中国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开始凸显并日趋严重,由此催生出了以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谐发展问题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资源、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统筹处理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如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等关系,已成为区域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即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以该耦合产业达到产业系统整体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资源配置动态最优化为目标,对耦合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云美  
欠发达地区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具有共同的归宿,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应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提高参与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辅东  肖曾艳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总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类型、特征和支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三大内在动力。提出了“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开荣  
以枣庄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起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指标体系,借助耦合评价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枣庄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优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度在2000—2012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没有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4个阶段。目前,枣庄市城镇化发展滞后,限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推动枣庄市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  
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系统的运行也应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欠发达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带来的不同金融需求,金融支持系统提供的金融供给也要相应变化。并且,政策的金融支持也有合理边界,需要相应的支持对象选择机制、政策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政策效果评估监测机制等机制来配合给予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淑名  高志刚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即"五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本文首先阐释了"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接着构建了"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新疆为例,测度了新疆2000-2014年的"五化"耦合协调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五化"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根本动力,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农业现代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化是重要引擎,而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而信息化和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淑名  高志刚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即"五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本文首先阐释了"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接着构建了"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新疆为例,测度了新疆2000-2014年的"五化"耦合协调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五化"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根本动力,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农业现代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化是重要引擎,而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而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新疆"五化"耦合协调水平很低,从2000年的极度失调逐渐转变为2014年勉强协调,但协调水平保持不断的提升。最后根据结论得到了几点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陶表红  焦庚英  
江西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境内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村生态旅游已成为江西的一种主流旅游形式。在保护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对江西农村生态旅游进行合理的定位开发,以利于江西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