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2)
- 2023(6038)
- 2022(5007)
- 2021(4735)
- 2020(3725)
- 2019(8481)
- 2018(8563)
- 2017(15651)
- 2016(8888)
- 2015(9956)
- 2014(10315)
- 2013(10160)
- 2012(9365)
- 2011(8593)
- 2010(8918)
- 2009(8117)
- 2008(8161)
- 2007(7914)
- 2006(7242)
- 2005(6398)
- 学科
- 农(48237)
- 济(37817)
- 经济(37697)
- 农业(32214)
- 业(31373)
- 管理(17222)
- 业经(15475)
- 农业经济(12304)
- 企(10812)
- 企业(10812)
- 方法(10472)
- 中国(9715)
- 发(9532)
- 村(9416)
- 农村(9396)
- 制(8945)
- 地方(8889)
- 数学(8775)
- 数学方法(8521)
- 发展(8245)
- 展(8234)
- 土地(7509)
- 建设(7502)
- 策(7376)
- 学(7041)
- 劳(7017)
- 劳动(7016)
- 财(6957)
- 收入(6827)
- 体(6545)
- 机构
- 学院(129494)
- 大学(121336)
- 济(49601)
- 经济(48262)
- 管理(47407)
- 农(44691)
- 研究(41715)
- 理学(40144)
- 理学院(39716)
- 管理学(38799)
- 管理学院(38587)
- 中国(35012)
- 农业(33495)
- 业大(26943)
- 科学(26404)
- 京(25729)
- 江(22308)
- 所(21640)
- 中心(21572)
- 财(21249)
- 农业大学(20503)
- 研究所(19082)
- 范(18245)
- 师范(18112)
- 州(17713)
- 省(17546)
- 经济管理(16157)
- 财经(15880)
- 业(15831)
- 北京(15699)
- 基金
- 项目(79709)
- 研究(63854)
- 科学(61467)
- 基金(54541)
- 家(46595)
- 国家(45991)
- 科学基金(39004)
- 社会(38787)
- 社会科(35969)
- 社会科学(35960)
- 省(34171)
- 编号(30393)
- 基金项目(28741)
- 教育(28019)
- 农(27031)
- 划(26340)
- 成果(24562)
- 自然(23020)
- 自然科(22414)
- 自然科学(22410)
- 自然科学基金(21973)
- 资助(21512)
- 课题(19789)
- 发(18672)
- 重点(17301)
- 部(17107)
- 性(16831)
- 年(16625)
- 制(15926)
- 创(15862)
共检索到205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艾广青 刘晓梅 田伟科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界定的难点农村地域社会的特殊性使农村低保对象的界定遇到困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有自身的特征:(1)收入难以货币化。由于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柱旺
恰当选择农村低保的受助对象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很难准确、清楚地核算出来。故此,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村低保对象的选择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运用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并革除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俊江 李薇 车放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群,按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救助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近四年来,在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用。但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政策措施上的改进和完善,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源渊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低保")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发挥着"兼顾公平"和"维护基层秩序"的重要功能。自农村低保实施以来,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系列旨在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文本。然而,这些制度文本除了给政策执行者带来工作困难、提供抵御外界干扰的制度保障外,也遇到了自身带来的反规范化问题。低保申请、公示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文本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国家制度设计者、地方行政者和民众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真正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确保低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惠元 王翠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卓
[目的]通过总结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挖掘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基于统计年鉴与文献分析法,采取问卷、座谈、入户走访等方法,以低保享受家庭、低保管理人员及其他群众为调研对象,随机抽样了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统计分析各省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人均医疗的差异性;由此提出设置低保准入强制性条件、推行低保时限及渐退制度、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等对策。[结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农村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左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以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一、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背景分析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将农村低保对象纳入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体系,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这项改革既迫切又必要,亟待深入研究、稳步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敏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农村贫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低保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覆盖面有限、救助经费不足、保障标准过低、立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运行,使得社会救助制度所倡导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快农村救助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缓解贫困、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薛兴利 靳相木 刘桂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金萍
2009年9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亿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植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治理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学界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有助于明确当前政策效果研究的主要视域、不足之处及其研究方向,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基于2011—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即农村低保)的瞄准效率,使用断点回归方法评估农村低保的消费效应。结果显示,农村低保补助金水平较低,反贫困的作用有限,减贫的幅度只有1%左右;农村低保瞄准失效,低保流向非贫困家庭的漏损率为10%,把贫困家庭排除在外的排斥率高达84%;低保对农户的食品消费、非食品消费及总消费均无显著影响。倾向值匹配(PSm)方法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
关键词:
农村低保 瞄准效率 消费 断点回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峰 韩学平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的建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的稳定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市场风险的冲击使我国部分农民生存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旨在为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标准 农村社会保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倩 毕红霞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意在为贫困人口解决基本生活需要的问题。本文借助ELES模型测算出我国农村低保标准的三个层次理论值,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现行的农村低保水平偏低,现行低保标准明显不能满足贫困人群的基本需求,而ELES模型测算的基本型保障标准却可以满足"保基本"的原则。基于这一结论,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合理制定,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标准 ELES模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静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方性立法和地方法制资源的利用程度并不高,仅为29.6%,且集中于2004—2006三年内。这种格局反映出各地制度建设的成熟度和规范性存在差异,亦反映出农民低保权制度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制度比较上看,地方立法样本的城乡一体化率占14.8%,农村低保对象的定量认定占70.8%,同时各地辅以内涵不同的定性条件和附加条件;在低保标准的确定上,各地普遍存在双挂钩法、人均收入法、人均消费支出法、直接规定法、授权法和CPI法等不同做法;在资金来源上,地方立法样本采用了多种模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