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7)
2023(10896)
2022(8796)
2021(8064)
2020(6499)
2019(14479)
2018(14098)
2017(26777)
2016(14288)
2015(15827)
2014(15518)
2013(15311)
2012(14032)
2011(12606)
2010(13205)
2009(12857)
2008(11855)
2007(11105)
2006(10079)
2005(9394)
作者
(38369)
(32761)
(31940)
(30586)
(20141)
(15498)
(14450)
(12418)
(12248)
(11546)
(11195)
(10792)
(10226)
(10160)
(10145)
(9889)
(9413)
(9321)
(9220)
(9191)
(8172)
(7916)
(7880)
(7571)
(7420)
(7386)
(7365)
(7122)
(6570)
(6448)
学科
(57510)
经济(57420)
(51640)
(49312)
管理(40796)
农业(33028)
(30656)
企业(30656)
(26291)
金融(26289)
(24397)
银行(24391)
中国(23977)
(23662)
业经(21463)
(20571)
(18720)
方法(16049)
地方(15653)
(14059)
数学(13953)
数学方法(13861)
农业经济(12557)
(11516)
(11204)
财务(11167)
财务管理(11143)
中国金融(11039)
体制(10835)
企业财务(10676)
机构
学院(197656)
大学(191238)
(86577)
经济(84702)
管理(73900)
研究(66485)
理学(62510)
理学院(61956)
管理学(61141)
管理学院(60795)
中国(59870)
(49822)
(42975)
(39265)
农业(37303)
科学(35639)
中心(34349)
业大(32683)
(32264)
财经(32216)
(32003)
(29189)
研究所(28120)
经济学(26407)
(25691)
北京(24199)
(24160)
师范(23964)
经济学院(23829)
财经大学(23424)
基金
项目(126267)
研究(100859)
科学(99926)
基金(90499)
(76599)
国家(75772)
社会(65975)
科学基金(65589)
社会科(62174)
社会科学(62162)
(51720)
基金项目(47895)
教育(44519)
编号(43016)
(40717)
自然(37658)
自然科(36718)
自然科学(36713)
自然科学基金(36072)
成果(35346)
资助(34899)
(31721)
课题(29617)
(29507)
(29208)
(28717)
重点(28207)
国家社会(27568)
(27355)
(27191)
期刊
(107100)
经济(107100)
研究(61499)
(56985)
中国(50438)
(38224)
金融(38224)
农业(37987)
(33581)
学报(27143)
科学(26029)
管理(24582)
业经(23272)
大学(23044)
学学(21815)
教育(21550)
技术(17087)
(16898)
财经(16216)
农村(15439)
(15439)
农业经济(14851)
问题(14805)
(13814)
经济研究(13626)
(11798)
世界(11661)
经济问题(10815)
社会(10138)
农村经济(9607)
共检索到321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2015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笔者以福建省为例,探索思考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福建省的实践为了解辖区普惠金融现状,福建银监局对辖内8个市、79个县(区/县级市)、958个乡镇、142个城乡银行业机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受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楚凡  顾文斌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探索始终是我国金融面对的难题之一。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经济是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仅能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和相对完善的帮助,也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以此,本文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的健全研究来阐述,提供科学有理的方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俊霞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探索始终是我国金融面对的难题之一。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经济是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仅能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和相对完善的帮助,也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以此,本文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的健全研究来阐述,提供科学有理的方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登录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农村金融改革迫切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加深远的方向迈进。论文从农村实体经济、农村社会环境、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站在如何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内生机制角度,分析了实现农村金融内生机制的路径,并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实现普惠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锦怡  刘纯阳  
互联网的"泛在性"特征极大地降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和使用成本,既有助于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和贫困农户使用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创造了更多经济机会,从而直接或间接减缓农村贫困。为了验证上述判断,本文利用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互联网信贷和互联网保险发展(即金融可得性)直接减缓农村贫困,同时也会通过增加个体就业和私营企业就业(即经济机会)间接减缓农村贫困;(2)考察期内,直接增加贫困农户金融可得性的减贫效果整体上优于瞄准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带来更多经济机会的减贫效果。鉴于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和产业发展现状及贫困农户自身特征,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仍应瞄准以直接增加贫困农户金融可得性为目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敏  
普惠金融实现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普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能通过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拓宽授信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价格、扩大农民选择范围等机制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实现。然而,互联网金融仍存在线上线下业务未深度融合、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尚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阻碍着农村金融普惠的实现。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华峰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之后,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如何做到金融制度创新,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本文从普惠制的概念、特征以及普惠制农村金融制度建设途径入手,就如何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金融相结合,构建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等方面,给予了研究和探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安丛梅  
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解决弱势群体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其在农村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模式尚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农村语境下的金融实践,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探究并总结了传统农商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在农村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并分析了模式背后的底层逻辑、运行机制和特点。文章认为传统农商银行开展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基于“社会网”的社会逻辑,并形成了“特色数据+精细化”特点的发展模式;而互联网银行在农村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逻辑,并形成了“大数据+规模化”特点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两类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数字化应用及对普惠金融的侧重是不同的。文章最后从金融机构及政府的角度提出在中国农村推广与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春红   郭继涛  
基于中国2011—2021年和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支付、信贷、保险和收入分配等渠道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且支付渠道的减贫效果更好;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本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穆争社  穆博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导致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面临高成本和高风险的难点问题。单纯依靠价格机制解决此问题将导致超越弱势群体可负担成本能力而自动退出,以及借款者逆向选择行为,造成普惠金融发展萎缩,这都有悖于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在合理确定普惠金融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信贷配给方式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服务数量取决于其搜寻借款者人格化信用信息,将信贷资源配给给低风险借款者的能力。对此应建立可置信威胁机制,以自组织方式提高搜寻借款者人格化信用信息能力,并构建自我激励与惩罚机制,以有效化解上述难点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林  周舒影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用深度分指数的减贫效应最显著;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这两个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具有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应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储佩佩   张娆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基于农村双创促进机制视角,选取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动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而间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发挥的中介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正向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时存在双重门槛,即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逐步跨越两道“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将会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中坚,普惠金融将成为农村腾飞的新起点,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正常经济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向弱势倾斜的一部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从普惠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村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中坚,普惠金融将成为农村腾飞的新起点,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正常经济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向弱势倾斜的一部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从普惠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村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