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9)
- 2023(6592)
- 2022(5144)
- 2021(4824)
- 2020(3792)
- 2019(8417)
- 2018(7972)
- 2017(15527)
- 2016(7969)
- 2015(8619)
- 2014(8369)
- 2013(8410)
- 2012(7698)
- 2011(7042)
- 2010(7434)
- 2009(7410)
- 2008(6235)
- 2007(5863)
- 2006(5412)
- 2005(4946)
- 学科
- 农(48142)
- 济(36013)
- 经济(35984)
- 业(33548)
- 农业(32343)
- 融(24367)
- 金融(24367)
- 银(21700)
- 银行(21699)
- 行(21174)
- 中国(17244)
- 业经(15867)
- 管理(14660)
- 企(12580)
- 企业(12580)
- 农业经济(12414)
- 制(11843)
- 地方(11560)
- 中国金融(10853)
- 村(9330)
- 农村(9312)
- 发(9071)
- 财(9024)
- 方法(8684)
- 体(8216)
- 数学(8184)
- 数学方法(8152)
- 发展(8088)
- 展(8083)
- 建设(7054)
- 机构
- 学院(111268)
- 大学(103248)
- 济(51622)
- 经济(50640)
- 管理(41729)
- 农(41510)
- 中国(37902)
- 研究(37230)
- 理学(35932)
- 理学院(35666)
- 管理学(35211)
- 管理学院(35040)
- 农业(30908)
- 业大(22957)
- 财(22101)
- 中心(21072)
- 科学(20031)
- 京(19963)
- 农业大学(18439)
- 所(18068)
- 银(18005)
- 银行(17418)
- 江(17233)
- 财经(17134)
- 行(16488)
- 研究所(16114)
- 经(15663)
- 经济管理(15514)
- 经济学(15374)
- 融(15329)
- 基金
- 项目(72010)
- 研究(58270)
- 科学(56844)
- 基金(51678)
- 家(43657)
- 国家(43106)
- 社会(38770)
- 科学基金(37133)
- 社会科(36396)
- 社会科学(36389)
- 省(30473)
- 基金项目(27716)
- 农(26283)
- 编号(25714)
- 教育(23594)
- 划(22955)
- 自然(20407)
- 成果(19932)
- 自然科(19898)
- 自然科学(19897)
- 自然科学基金(19550)
- 资助(19492)
- 发(18244)
- 课题(16397)
- 国家社会(16325)
- 性(16071)
- 部(15988)
- 制(15892)
- 业(15780)
- 重点(15661)
共检索到177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段学慧 常柯函
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历程,为破解“三农”问题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总体来说,目前农村普惠金融既不“普”也不“惠”,农村金融依然是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一是银行的商业性或盈利性与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之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村金融的高风险、高成本导致银行要么望而却步,要么提高金融产品价格。要破解农村普惠金融的“普惠难题”,政府应当在政策上引导、法律上规制、财政上支持,加强村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要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夯实农村普惠金融根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银行金融机构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2015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笔者以福建省为例,探索思考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福建省的实践为了解辖区普惠金融现状,福建银监局对辖内8个市、79个县(区/县级市)、958个乡镇、142个城乡银行业机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受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新耀
2012年以来,梅州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验区。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积极落实相关方案、规划、制度和措施,努力探索,先行先试,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明显改善。梅州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系统性政策扶持体系,出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唐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农村普惠金融。2015—2021年期间,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有关内容;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并于2018年9月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鉴此,研究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孟亮 王琛
近十年来,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初衷,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残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目标偏移"倾向,政府角色和行为没有太多改变。在当前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应该基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比较优势,对它们的发展的目标重新进行有效定位和职能分工。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加强自我完善与创新,实施有效的政府监管,建设有效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目标定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敏
从整体上来说,农村金融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信社在各地发展还十分不平衡,近十年来农村与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农信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普惠型金融指的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在农村,普惠型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农户、贫困户及贫困地区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最近开始的浙江丽水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是继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后推动普惠型金融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农村金融改革又一新的里程碑,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富华 史贤良
农村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是实现金融普惠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领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不仅是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更是有效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地方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需要。自2013年7月省政府转发《浙江省农信联社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后,富阳农商银行立即结合实际制定了《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并获得富阳市政府转发。从此,富阳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不断探索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惠金融工程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富阳农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实践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深入分析面临...
关键词: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服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金融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时代更迭无不与金融有关。但金融天生追逐效率、忽视公平,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制约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随着金融重要性不断凸显,人类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大都与金融休戚相关,平等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益。普惠金融战略就是要落实人人享有基本金融服务的权益,这就要求加快普惠金融立法予以保护。兰考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形成了"一平台四体系"模式,不仅培育形成了开放竞争多元的农村金融市场,而且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了服务成本、效率、风控的根本改变,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凌霄
文章在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我国乡村振兴均表现出空间关联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越近,溢出效应越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减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凡 李渊 张龙耀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各地不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庄。本文基于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模型(RD)探究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升了农户信贷获得概率和扩大了信贷规模,并且提高了农户正规信贷占比,缓解了家庭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凭借扎根农村的制度优势,通过提高农户的金融产品信息完全程度和金融素养,提高了其信贷(尤其是正规信贷)获取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降低了农户信贷违约概率,增强其信用意识;此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增加了农户生活性借贷规模,但未能扩大生产性信贷的规模。可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应是政府解决农户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青 况志华 王焰辉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动态调查(CFPS)数据从个体微观层面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青年非农就业抉择的影响机制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显著促进农村青年非农就业,农村青年互联网的使用和社会信任强化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青年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省份较为显著,中西部省份则不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男性农村青年的促进效应大于女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松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时,各国政府纷纷寻求解决之道,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有效地实施养老保险,建立以普惠制为基础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也有一些结点很难突破,制约改革的整体推进。为此,建议比照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支柱模式:以普惠制为基础;继续积极推进由个人缴费支撑的个人账户;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家庭养老。
关键词:
普惠制 农村养老保险 民生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何嘉乐
本文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以及农村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然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希望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厘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进而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