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5)
- 2023(18279)
- 2022(15615)
- 2021(14461)
- 2020(11904)
- 2019(26936)
- 2018(26691)
- 2017(50407)
- 2016(27656)
- 2015(30835)
- 2014(30738)
- 2013(30565)
- 2012(28326)
- 2011(25843)
- 2010(25960)
- 2009(23708)
- 2008(23016)
- 2007(20460)
- 2006(18400)
- 2005(16160)
- 学科
- 济(115173)
- 经济(115059)
- 业(77165)
- 管理(69990)
- 企(53311)
- 企业(53311)
- 农(52203)
- 方法(45288)
- 数学(38649)
- 数学方法(38257)
- 农业(34677)
- 中国(32892)
- 业经(29202)
- 地方(28957)
- 学(26659)
- 财(24231)
- 贸(20804)
- 贸易(20789)
- 制(20603)
- 易(20128)
- 发(18382)
- 环境(18298)
- 技术(18093)
- 银(17664)
- 银行(17584)
- 理论(17104)
- 行(16950)
- 融(16768)
- 金融(16767)
- 和(16517)
- 机构
- 学院(397239)
- 大学(394814)
- 济(155411)
- 经济(152030)
- 管理(151933)
- 研究(142244)
- 理学(131436)
- 理学院(129829)
- 管理学(127510)
- 管理学院(126806)
- 中国(105829)
- 科学(93081)
- 农(90105)
- 京(85387)
- 所(73857)
- 业大(70175)
- 农业(69910)
- 研究所(67784)
- 财(67296)
- 中心(64648)
- 江(59839)
- 范(55172)
- 师范(54516)
- 北京(53748)
- 财经(53566)
- 院(50963)
- 经(48880)
- 州(48208)
- 省(46328)
- 经济学(44744)
- 基金
- 项目(275349)
- 科学(214643)
- 基金(197625)
- 研究(196254)
- 家(175909)
- 国家(174370)
- 科学基金(147221)
- 社会(122656)
- 社会科(115827)
- 社会科学(115796)
- 省(109581)
- 基金项目(106124)
- 自然(97149)
- 自然科(94837)
- 自然科学(94812)
- 自然科学基金(93099)
- 划(92378)
- 教育(87986)
- 编号(80100)
- 资助(79680)
- 成果(63753)
- 发(63072)
- 重点(62369)
- 部(59012)
- 创(56773)
- 课题(55363)
- 创新(53002)
- 科研(52820)
- 计划(51946)
- 国家社会(50178)
- 期刊
- 济(178027)
- 经济(178027)
- 研究(113475)
- 农(88738)
- 中国(80575)
- 学报(73180)
- 科学(65885)
- 农业(60260)
- 大学(54371)
- 学学(51711)
- 管理(51666)
- 财(46604)
- 教育(43114)
- 融(36098)
- 金融(36098)
- 业经(34882)
- 技术(31821)
- 业(29237)
- 经济研究(26222)
- 财经(24617)
- 问题(24451)
- 版(22026)
- 科技(21247)
- 业大(21060)
- 经(21017)
- 资源(19892)
- 图书(19538)
- 技术经济(18460)
- 商业(17671)
- 世界(17650)
共检索到588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丹竹
随着城乡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旅游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农村旅游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体现了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也说明农村旅游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农村旅游的平稳持续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把握农村旅游发展格局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厘清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才能给出符合中国农村旅游发展规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旅游 发展演变 格局变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丹竹
随着城乡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旅游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农村旅游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体现了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也说明农村旅游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农村旅游的平稳持续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把握农村旅游发展格局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厘清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才能给出符合中国农村旅游发展规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旅游 发展演变 格局变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震
农村旅游业因其卓越的就业与经济推动能力,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推手,成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府战略性安排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农村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农村旅游发展不断演变,在模式创新、空间布局等各方面均呈现了新特点,这与农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当代农村旅游发展特点,把握好农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 发展演变 影响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余凤龙 侯兵 张爱平
在乡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研究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凸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诉求。本文以苏南农村地区为例,运用多分类Logit回归等方法,探讨转型时期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旅游消费结构有待完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在家庭形态、经济结构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是乡村转型背景下心理、经济、文化和乡村城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与家庭乡村性对旅游消费有着显著影响,感知旅游行为控制与旅游消费认同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心理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存在不同强度与方向的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敏感效应和预防效应。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旅游消费 影响因素 苏南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琳
文章从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两个角度共同分析了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格局,发现目前我国出境旅游存在规模高扩张和消费高增长的局势,认为这样的发展格局是促进旅游三大市场平衡发展的动力,并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出境旅游这种发展格局的影响因素。应正确看待出境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制定并出台出境旅游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出境旅游的文明程度,支持和鼓励国内旅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出境旅游消费者层次。
关键词:
出境旅游 格局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淑新 何元庆 王学定
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研究结果显示: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96%,收敛时间为11.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艺芳 王松茂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永广 郑向敏
文章采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和位序规模理论,从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两方面对2003-2011年中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相对差异减少,总体均衡;旅游综合收入起伏明显,呈波浪型变化,但相对差异较小,彼此竞争激烈。17个旅游强县旅游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但首位分布不是非常明显,差异不大,保持接近状态。旅游强县的总收入规模位序变化呈现稳定、波动、跨跃三种发展类型。研究得出: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位序分布是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龚佳 周雪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得益于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居民旅游提供的优势条件。但是,农村居民旅游呈现出与城镇居民旅游不同的特征,其影响因素也更为广泛。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推动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消费 农村居民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雅娟 刘强
借助旅游业发展拉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已成为我国产业扶贫措施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实践中旅游发展对贫困的减缓效应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文章利用平滑变系数模型的设定框架,提出了一个包含潜变量影响的旅游减贫效应测度方法,以更灵活和具有弹性的模型设定体现旅游减贫效应存在的异质性特征。基于2010—2016年我国2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且受产业内部发展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减贫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入境游客占比、政策引导下的产业产值密度增长和景区数量增加将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减贫效果;人均GDP水平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将为旅游消费乘数效应的发挥提供更优的宏观环境基础,有利于旅游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效应的发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小丽 成宇行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或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学的识别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中,因而该研究以梳理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通过筛选和甄别影响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探寻中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为未来针对二者之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游 影响因素 研究评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亚亚
农村旅游目的地生态保护受旅游开发意识、设计规划、监督管理、游客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生态旅游惩罚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应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应结合各地情况建立起保护开发、联动发展和主动参与机制,为发挥各作用机制的成效,应始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绿色旅游观念、实施绿色开发和管理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国 贾国栋 秦乾翔 黄志萍 胡明文
旅游活动是乡村旅游地景观变化的重要干扰因素,研究旅游干扰下的休闲农业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业景观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论文从旅游驱动的视角,利用景观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法研究分析了2000—2020年间婺源县休闲农业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并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及旅游因素等驱动力。研究发现:(1)婺源县的休闲农业景观与旅游地分布高度契合,休闲农业景观面积呈先增后减特征,但总体上休闲农业景观面积减少。(2)在景观尺度上,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呈“N”型波动起伏特征,景观优势度与干扰度呈先增后减特征。在类型尺度上,水田景观破碎度、分离度较为稳定,草地和沼泽地破碎度、分离度呈先增后减特征,其余休闲农业景观总体呈增长特征;旱地、有林地及其他林地最大斑块指数(LPI指数)呈先增后减特征,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景观LPI指数总体呈上升特征,其余休闲农业景观总体呈下降特征。(3)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A级景区数量、农家乐数量、旅行社数量等旅游因素是各项景观格局指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优势度与干扰度产生重要驱动影响,自然因素驱动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婺源县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化布局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这将有助于推动婺源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师永强 耿巍 岳娜
本文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视角,研究了人口结构特征变化对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层次年龄群体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0-14岁人口占比(少儿抚养比)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15-64岁群体占比和老年人群占比(老龄化)的增加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会带来积极促进作用;不同年龄层次性别结构差异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同样存在显著异质性,0-14岁群体中男性人口占比的增加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不显著,15-64岁群体中男性人口占比增加不利于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女性人口占比增加更有利于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而65岁群体中男性人口占比增加有利于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相较于性别结构变化,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效应更强,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交互效应在15-64岁群体和65岁以上群体中存在,且在65岁以上群体中,这种交互效应表现的更强。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旅游消费 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