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1)
2023(12233)
2022(10484)
2021(9975)
2020(8099)
2019(18818)
2018(18945)
2017(36183)
2016(19644)
2015(22293)
2014(22388)
2013(22242)
2012(20284)
2011(18360)
2010(18322)
2009(16677)
2008(16119)
2007(14346)
2006(12650)
2005(10845)
作者
(56673)
(47513)
(46723)
(44476)
(29568)
(22713)
(21076)
(18692)
(17885)
(16783)
(16123)
(15798)
(14693)
(14673)
(14302)
(14227)
(14161)
(13712)
(13515)
(13128)
(11878)
(11580)
(11426)
(10982)
(10703)
(10690)
(10489)
(10394)
(9553)
(9408)
学科
(80881)
经济(80798)
(59088)
管理(50963)
(50320)
(37849)
企业(37849)
方法(33486)
农业(33456)
数学(28960)
数学方法(28658)
业经(23311)
中国(21297)
地方(18853)
(16776)
(16462)
(14697)
(13455)
(12936)
贸易(12929)
(12568)
农业经济(12537)
理论(12509)
技术(12474)
环境(12243)
(11971)
(11593)
教育(11576)
(10858)
银行(10825)
机构
学院(277728)
大学(274972)
管理(113393)
(107839)
经济(105385)
理学(98792)
理学院(97774)
管理学(96177)
管理学院(95699)
研究(91323)
中国(68499)
(63901)
(58528)
科学(57967)
业大(49316)
农业(48724)
(45543)
(45136)
中心(42987)
研究所(41210)
(40758)
(37510)
师范(37218)
财经(36455)
北京(36404)
(33285)
(33237)
(32473)
经济管理(31738)
农业大学(30876)
基金
项目(194260)
科学(151923)
研究(146265)
基金(138705)
(120027)
国家(118892)
科学基金(101990)
社会(90347)
社会科(85023)
社会科学(85000)
(77664)
基金项目(75035)
教育(65666)
自然(65421)
(63837)
自然科(63809)
自然科学(63797)
编号(62832)
自然科学基金(62633)
资助(55407)
成果(50276)
重点(42627)
(42547)
(42355)
课题(41886)
(40154)
创新(37306)
科研(36562)
国家社会(36102)
项目编号(35984)
期刊
(124445)
经济(124445)
研究(78602)
(67515)
中国(55860)
农业(46192)
学报(45397)
科学(41957)
管理(36581)
大学(35258)
教育(33119)
学学(33098)
(31265)
业经(26602)
技术(24685)
(24103)
金融(24103)
(20765)
问题(17501)
图书(16682)
财经(16259)
经济研究(16195)
(15718)
农业经济(15039)
农村(14409)
(14409)
科技(14382)
理论(13761)
(13651)
业大(13625)
共检索到403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蕾  刘亚丽  
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成功开展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新民居建设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建得起"和"住得起"新民居的现实条件构建经济模型,以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了要进行农村新民居建设,村民应具备的经济水平以及收入水平,从而为选择示范区开展新民居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薄建柱  司福利  赵艳霞  秦彤  
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从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新民居建设指标体系,其受许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难以量化。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低低碳视角下农村新民居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扶持力度、低碳能源利用、空气质量是决定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晓雪  纪芬叶  刘亚丽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问卷、座谈、访问和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调查,针对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全面健康有序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保平  卜金超  
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我国新民居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新民居建设选点(址)随意,类型与选点(址)不科学,不符合、不适应农村生产生活发展水平,导致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这是失败范例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加深对新民居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科学认识新民居建设的点(址)选择及建设类型的选择与土地集约利用及综合效益提升的关系,加强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要素聚集,以此为基础进行新民居建设点和建设类型的培育和遴选,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宇红  张玲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起至今,河北省的新民居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其推进的因素。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集体和农户"四个主体"的积极性,协调共进、形成合力来破解这些制约因素,保障新民居建设的顺利推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艳霞  祖海芹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如何进行科学评价至关重要。在大量实地调研考察、深度访谈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新民居建设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和张家口市(赤城县)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强  何继新  侯光辉  
农民感知价值与农村新民居满意度的关系,是研究农民满意度的新途径。基于河北省农村12个村庄556名农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民感知价值对农村新民居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农户特征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民感知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和感知社会价值均显著地提升新民居农民满意度,而感知牺牲则显著降低新民居农民满意度。同时,家庭从业类型能够显著增强感知功能价值对新民居满意度的正效应,而降低了感知牺牲的负效应。家庭收入能显著提升感知功能价值、感知社会价值的正效应,而降低了感知牺牲的负效应,家庭结构类型与家庭人口数不存在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海鸥  朴光洙  刘永鑫  
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研究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利用低碳能源。新民居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利用清洁能源,才能有别于传统民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民居"。低碳经济形势下新民居建设应选择如下路径,即强化政府对新民居建设的规划和示范推广;发展低碳技术,革新建筑材料;推行清洁能源和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增强农民的"低碳"意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恒  高蕾  
首先概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民居建设内涵,然后分析新民居建设模式及经济效益指标,最后以山东省新民居建设为例,进行新民居建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新民居建设后,五项指标皆有正向提升,新民居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非农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及幸福指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秀丽  吕利栋  
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民居建设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制约因素的分析,总结出土地置换问题、建设资金问题、产权问题等三个典型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加强规划统筹土地流转、加强宣传引入社会资金、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新民居住房交易等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白宪臣  张义忠  贺子奇  
传统民居蕴含着鲜明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朴实的建筑生态观,揭示了不同环境中建筑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哲学、美学、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观念,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邻里和睦关系等内涵,正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建设理念。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农村建筑和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承载能力,搞好新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仁祥  邹力宏  
基层央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认清自身角色和利用好自身有利因素,才能找准基层央行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本文就基层央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方面进行了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凤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居民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亦成不断上涨趋势,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支撑,利用1998年~2011年度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居住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住消费支出对持久收入的敏感性较强,即两者的相关程度较高。农村尤其高,也就是说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与持久收入的相关程度更高一些。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住消费支出对暂时收入的敏感性都较弱,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与暂时收入的敏感性尤为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建华  罗从清  
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农民“恋土”情结、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流转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具备多方面条件,应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等途径,适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斯佳  
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新民居建设的成功探索,逐步推进主城区扩张、县城扩容、中心镇扩大、中心村扩村,对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