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0)
2023(16871)
2022(14275)
2021(13373)
2020(10946)
2019(24701)
2018(24576)
2017(47055)
2016(25129)
2015(28425)
2014(28347)
2013(28094)
2012(25651)
2011(22899)
2010(23214)
2009(21697)
2008(20344)
2007(18315)
2006(16403)
2005(14359)
作者
(72400)
(60367)
(59690)
(56783)
(37905)
(28784)
(27204)
(23483)
(22795)
(21521)
(20542)
(20142)
(19021)
(18761)
(18359)
(18190)
(17975)
(17674)
(17361)
(17088)
(14907)
(14873)
(14596)
(13852)
(13656)
(13485)
(13482)
(13277)
(12211)
(12028)
学科
(104473)
经济(104377)
(78917)
管理(69525)
(57432)
企业(57432)
(51516)
方法(44010)
数学(36477)
数学方法(36065)
农业(34511)
中国(31561)
业经(30414)
(27141)
金融(27138)
(25853)
银行(25814)
(24907)
地方(24871)
(24569)
(21375)
(20682)
技术(20266)
理论(19189)
(17254)
贸易(17240)
(16783)
(16166)
财务(16096)
财务管理(16067)
机构
学院(360283)
大学(355477)
管理(144527)
(142525)
经济(139353)
理学(124847)
理学院(123554)
管理学(121558)
管理学院(120905)
研究(117838)
中国(93209)
(75048)
科学(72772)
(71554)
(62515)
(57916)
业大(57630)
中心(56635)
农业(54587)
(53298)
研究所(52691)
财经(50461)
(48741)
师范(48326)
北京(47038)
(45863)
(44251)
(41887)
经济学(41333)
经济管理(39098)
基金
项目(246405)
科学(193795)
研究(185287)
基金(176943)
(152787)
国家(151396)
科学基金(130526)
社会(117075)
社会科(110716)
社会科学(110688)
(98570)
基金项目(94869)
教育(82813)
自然(82255)
(80630)
自然科(80266)
自然科学(80253)
自然科学基金(78830)
编号(78042)
资助(71263)
成果(62494)
(54625)
重点(54374)
(53383)
课题(52229)
(51641)
创新(48055)
国家社会(47808)
项目编号(46582)
科研(45977)
期刊
(160852)
经济(160852)
研究(101240)
(72672)
中国(70387)
学报(55731)
科学(52201)
农业(49302)
管理(48466)
(45198)
大学(43029)
(42560)
金融(42560)
学学(40631)
教育(39233)
技术(32474)
业经(32075)
财经(23496)
(23242)
经济研究(22851)
问题(21951)
图书(20813)
(20112)
(18515)
科技(18474)
技术经济(18304)
理论(18023)
实践(16688)
(16688)
现代(16540)
共检索到530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洁  
在我国实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三农"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是繁荣农村经济和提升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主导性作用力量,而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农村地区具备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信息技术拓展市场、信息技术规划旅游景区、多媒体虚拟技术展示以及信息化服务管理等在内的多项融合路径为"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示路径,本文对此进行重点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田天  
开发农村特色旅游业既是壮大乡村产业经济的基础要求,也是破解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现实需求。面对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通过从特色产业、特色功能、文化品牌塑造等多维度出发,积极融合旅游产业要素、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在促进乡村旅游动态升级、绿色发展的同时,形成以农耕文化为内核,特色旅游资源与游客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业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小琴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特色产物,以乡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人居环境、自然环境为基础,独具地域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也极具潜力。文章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的形成因素,探讨地域文化资源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以及两者的融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芳芳  
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农耕文化意识,有利于让群众全面认知当地乡村的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文从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协同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了打造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农耕文化特色体系,构建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等路径,旨在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莹  
陕北地区地域文化氛围相对较为浓厚,因此地域文化的融入是陕北地区城郊乡景观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然后提出了传承保护性、审美性、公众参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原则,并从保护传统民居、重塑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对陕北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设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尹宏  眭海霞  
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是产业融合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作为新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文化体育旅游具有天然耦合性和产业关联性,兼具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有着相似的产品特性、价值取向和受众对象。从西部超大城市成都探寻文体旅产业融合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城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要从规制创新、资源耦合、资产通用、市场共享入手,优化协同推进的制度安排,强化体育资源的文旅延伸,促进场馆设施的复合利用,注重重大活动的综合统筹,形成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体育赛事为助推、以旅游市场为载体的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新成   高楠   王琳艳   宋晓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作为文旅事业层面的融合,能够为产业层面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文章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引入乡村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协同发展研究,以2006—2020年30个省(区、市)为例,运用哈肯模型对文旅公共服务对象融合、服务主体融合、服务空间融合、服务功能融合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QCA定性比较分析法,识别融合子系统不同协同发展水平下的组合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乡村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子系统发展可划分为“尝试融合”和“局部融合”两大阶段。子系统中,服务功能融合水平最高,服务主体融合水平最低;(2) 2006—2012年,服务功能融合作为序参量,发挥主导作用,是融合协同朝更高级演进的必经阶段。时空演化上,全国整体融合协同水平偏低,存在极差化特征,且东中西三大地区整体波幅差异明显;(3) 2013—2020年,服务功能融合和服务对象融合共同作为序参量,显著提升了整体融合协同发展水平,但仍旧缺乏极高融合协同发展等级类型,还出现了地区差异加剧和分化发展现象;(4)由路径识别可知,由低级向高级融合协同演化过程中,每一个阶段融合协同发展的重心存在显著差异,呈现由设施、组织融合向区域融合、供需要素匹配发展演化的规律,且愈趋向于融合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愈侧重“软件”环境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园  
对于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而言,应当有效利用产业融合所具备的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发展空间、创新运营模式的优势,充分借助相关的优惠政策,重构休闲旅游业现有的空间布局、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产品与服务供给方式,从而驱动乡村休闲旅游业与产业融合业态的协同共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耘  
产业融合已经是旅游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新的发展范式。传统农业和乡村旅游之间相得益彰,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赋予了传统农业更多的市场空间,传统农业文化也为给予乡村旅游更大的原生态内涵。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如何互动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融合的驱动力、必要性进行考察,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出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互动的路径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耘  
产业融合已经是旅游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新的发展范式。传统农业和乡村旅游之间相得益彰,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赋予了传统农业更多的市场空间,传统农业文化也为给予乡村旅游更大的原生态内涵。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如何互动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融合的驱动力、必要性进行考察,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出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互动的路径和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宗凯  杨浩  吴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建勇  郑向敏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资料,对我国旅游业的产业特征、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最终消费型产业,对固定资产和出口市场的依赖正在下降,经济效益出现滑坡,其后向产业关联度远大于前向产业关联度,并呈现拉动面集中、推动力增强的趋势。结论认为:旅游业必须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开拓等三方面四条路径上大力推进系统性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麻学锋  张世兵  龙茂兴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业态,当前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在纷繁复杂的旅游产业融合实践中,有效探寻旅游产业融合路径,需遵循摸清市场、找准"融点"、善于创新三个步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鸿安  丁镭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凯华  
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发展重要形式,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在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园区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从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层面入手,加强对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