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5)
2023(12990)
2022(11110)
2021(10546)
2020(8668)
2019(20074)
2018(20140)
2017(38139)
2016(21061)
2015(24064)
2014(24261)
2013(23857)
2012(21831)
2011(19593)
2010(19659)
2009(17750)
2008(17167)
2007(15297)
2006(13386)
2005(11477)
作者
(60235)
(50304)
(49722)
(47304)
(31472)
(24066)
(22402)
(19853)
(19048)
(17861)
(17161)
(16771)
(15688)
(15641)
(15220)
(15177)
(15143)
(14589)
(14327)
(14047)
(12633)
(12431)
(12117)
(11639)
(11473)
(11317)
(11147)
(11045)
(10198)
(10068)
学科
(82803)
经济(82718)
(60211)
管理(52436)
(50458)
(39508)
企业(39508)
方法(34637)
农业(33582)
数学(29212)
数学方法(28884)
业经(24356)
中国(23424)
地方(19559)
(17571)
(16849)
理论(15740)
(14783)
教育(14142)
(13700)
技术(13173)
(13075)
贸易(13068)
(12990)
(12701)
农业经济(12550)
环境(12385)
(11941)
(11217)
(10867)
机构
学院(294104)
大学(290071)
管理(116833)
(110875)
经济(108213)
理学(101593)
理学院(100501)
管理学(98773)
管理学院(98264)
研究(96876)
中国(71475)
(66808)
(62059)
科学(62029)
业大(51731)
农业(51059)
(48251)
(46804)
中心(45240)
研究所(44095)
(43970)
(41420)
师范(41060)
北京(38674)
财经(37507)
(35738)
(34572)
(34225)
技术(33007)
师范大学(32456)
基金
项目(204734)
科学(159518)
研究(154825)
基金(144454)
(125196)
国家(123974)
科学基金(105935)
社会(94459)
社会科(88878)
社会科学(88854)
(82946)
基金项目(77916)
教育(70951)
(68144)
自然(67844)
编号(67056)
自然科(66185)
自然科学(66171)
自然科学基金(64947)
资助(57967)
成果(54176)
课题(45596)
重点(45448)
(44733)
(44567)
(42538)
创新(39433)
科研(38470)
项目编号(38405)
大学(37988)
期刊
(128147)
经济(128147)
研究(83133)
(69972)
中国(62853)
学报(49065)
农业(47935)
科学(44688)
教育(42175)
管理(38463)
大学(38065)
学学(35564)
(32441)
业经(27291)
技术(27271)
(24148)
金融(24148)
(22125)
图书(17968)
问题(17946)
财经(16964)
(16756)
经济研究(16622)
农业经济(15068)
科技(15068)
业大(14647)
农村(14469)
(14469)
(14350)
理论(13874)
共检索到430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瑞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强国发展理念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得到了渗透。但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要加大建设的内在动力培育,才能够让文化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旋风"吹遍农村大地。让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大繁荣的格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培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苗  
文化消费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农村文化消费表现出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单一的现象,归其原因在于农村居民购买力低,消费观念落后,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据此,本文提出了二个总体,二项原则,三条途径,五层保障的"二二三五"机制,旨在促进农村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共同发展,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惠共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社会资源的源源注入、城市的强力支持和政府的系统投入等外源投入,还必须承认和尊重广大农村群众发展主体地位,使农村形成强大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尊重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全体村民福利、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的发展、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头村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契机,以培育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基本策略,推动龙头村的社区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健辉  童冬生  黄志坚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冬根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有其地域范围的特殊性及覆盖人群的特殊性,由于这些特殊性,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特殊的难点。本文分析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难点,并结合这些难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允春喜  徐西庆  
乡村治理的一个内生化维度是受民间道教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老天爷"、祖先灵位和"街头官僚"型神祉共同构成了确认集体价值、塑造村庄信任和约束村民行为的信仰结构;道教文化中的关键人物和村民之间彼此认知的重塑使道教信仰向现实生活延伸;宗教仪式与家庭教育则使社会资本得以维系。基于道教文化所形的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分散性,并可能加剧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和利益分配的失衡,迷信的可能也使其难以转化为公共管理资源。应通过制度干预重建"信任所指",发挥民间道教文化中有利于个人道德提升的部分,将其纳入公共管理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鸿  
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关键,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稳定有着双向关联,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主要体现为文化建设的减贫效应、社会结构优化效应、社会控制效应、社会心理优化效应和社会化效应等,而文化建设的受益不均衡效应、虚化效应、过度社会动员效应和信息失稳效应又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应寻求抑负扬正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恒真  
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伴随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高校的功能和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大学文化的力量,更是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高翔  
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当谈到如何筑牢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时,他提出了要强化"五大建设",首当其冲的是"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他认为,"审计文化的建设是审计队伍建设的基本保证,起着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华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所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树立农村新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文化建设,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最终达到理想的新面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来  余彬盛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各主体的结构状态、激励水平与创新活力直接决定了其支撑效果。目前,新农村科技支撑主体的支撑力明显不够,具体表现为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农业企业及农业科技园区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落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服务模式落后,管理主体职能缺失,建设主体知识匮乏等。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支撑主体的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存朝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由于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主体困境,因此,主体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实质上是一个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过程,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培育、政治参与能力的培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焓  纪倩  
目前乡村振兴没有乡村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随着中青年农民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转移,掏空了乡村人力资源,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实施振兴乡村战略需要在乡村培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梳理发达国家对乡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中国乡村的人力资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施振兴国家战略,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力资本的作用,从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时期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努力建设乡村教育振兴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蕴芳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外移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背景下有关新型农民的涵义及其培育机制问题,提出应营造留住农村人才的有利环境;加大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农民组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