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93)
2023(19322)
2022(15809)
2021(14771)
2020(11904)
2019(27572)
2018(27446)
2017(52473)
2016(28240)
2015(31919)
2014(31981)
2013(31275)
2012(28516)
2011(25687)
2010(26497)
2009(24859)
2008(23703)
2007(21162)
2006(18927)
2005(17111)
作者
(80657)
(67328)
(66656)
(63604)
(42485)
(32200)
(30189)
(26242)
(25583)
(23974)
(22788)
(22641)
(21165)
(21096)
(20751)
(20687)
(19735)
(19711)
(19264)
(19132)
(16860)
(16460)
(16355)
(15495)
(15176)
(15014)
(14950)
(14826)
(13665)
(13172)
学科
(116535)
经济(116375)
(87074)
管理(82438)
(65808)
企业(65808)
(52056)
方法(49509)
数学(42693)
数学方法(41956)
中国(34789)
农业(34718)
业经(33684)
(31358)
(29263)
金融(29259)
(28299)
银行(28259)
(28145)
(27168)
地方(23728)
(22852)
理论(21503)
(19502)
财务(19416)
财务管理(19376)
(19302)
(19230)
贸易(19212)
(18725)
机构
学院(402911)
大学(401714)
(161588)
管理(158902)
经济(157945)
理学(137470)
理学院(136044)
管理学(133480)
管理学院(132764)
研究(131479)
中国(105651)
(84994)
科学(79156)
(76685)
(75249)
(64748)
中心(62380)
业大(61892)
财经(60231)
(60137)
研究所(58487)
农业(57448)
(54715)
北京(53617)
(52823)
师范(52379)
(49213)
经济学(48468)
(46927)
财经大学(44592)
基金
项目(270136)
科学(212792)
研究(202735)
基金(195090)
(168149)
国家(166655)
科学基金(144172)
社会(127972)
社会科(121067)
社会科学(121035)
(106329)
基金项目(102396)
教育(93037)
自然(91185)
自然科(89016)
自然科学(89000)
(87805)
自然科学基金(87378)
编号(84840)
资助(80080)
成果(69518)
重点(60005)
(59527)
课题(58059)
(57438)
(56261)
国家社会(52653)
(52554)
创新(52407)
教育部(51413)
期刊
(181773)
经济(181773)
研究(119921)
中国(83759)
(75639)
学报(61275)
(58696)
管理(56848)
科学(56656)
农业(50967)
(48802)
金融(48802)
大学(48380)
教育(48122)
学学(45448)
技术(36372)
业经(33403)
财经(29381)
经济研究(26854)
(25036)
(24365)
问题(24009)
图书(20895)
(20618)
理论(19773)
技术经济(19241)
科技(18710)
现代(18236)
实践(18034)
(18034)
共检索到60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安丛梅  
数字普惠金融被视为解决弱势群体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其在农村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模式尚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农村语境下的金融实践,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探究并总结了传统农商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在农村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并分析了模式背后的底层逻辑、运行机制和特点。文章认为传统农商银行开展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基于“社会网”的社会逻辑,并形成了“特色数据+精细化”特点的发展模式;而互联网银行在农村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逻辑,并形成了“大数据+规模化”特点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两类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数字化应用及对普惠金融的侧重是不同的。文章最后从金融机构及政府的角度提出在中国农村推广与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玉峰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融合应用,为解决普惠金融难题提供了新路径。北川羌族自治县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利用数字技术驱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支付普惠、融资普惠、渠道普惠和信用普惠等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但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从树立负责任的金融理念、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能力、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利益相关者合作等方面加以化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芦国荣  拜剑梅  
要从根本上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从加快脱贫攻坚、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以及加强数字金融监管等方面多方发力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网络强国"和"宽带甘肃"建设,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提速降费有效释放了百姓消费需求。新技术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甘肃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遇,形成了传统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互补并存的供给格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钭利珍  梅继承  袁云峰  徐东涛  
一直以来,丽水通过实施"信贷支农"工程、"支付便农"工程、"创新利农"工程,探索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初步形成金融支农惠农的"丽水模式",成为开发式扶贫的样板,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农村金融竞争仍然不够充分,农村发展整体环境不够理想等因素制约了农村金融普惠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发展。要探索和形成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金融普惠扶贫发展之路,需要通过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强化政银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扶贫开发"造血"功能;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美华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开发创新专门的金融产品、信贷技术和服务手段,量身定制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特点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传统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抵押约束"的三大困境,是农村普惠金融未来的创新方向。本文在梳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脉络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划分为三种模式,并深度剖析每种模式对应的典型案例,总结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数字普惠金融有效对接农村市场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锦怡  刘纯阳  
互联网的"泛在性"特征极大地降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和使用成本,既有助于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和贫困农户使用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创造了更多经济机会,从而直接或间接减缓农村贫困。为了验证上述判断,本文利用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互联网信贷和互联网保险发展(即金融可得性)直接减缓农村贫困,同时也会通过增加个体就业和私营企业就业(即经济机会)间接减缓农村贫困;(2)考察期内,直接增加贫困农户金融可得性的减贫效果整体上优于瞄准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带来更多经济机会的减贫效果。鉴于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和产业发展现状及贫困农户自身特征,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仍应瞄准以直接增加贫困农户金融可得性为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2015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笔者以福建省为例,探索思考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福建省的实践为了解辖区普惠金融现状,福建银监局对辖内8个市、79个县(区/县级市)、958个乡镇、142个城乡银行业机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受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春红   郭继涛  
基于中国2011—2021年和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支付、信贷、保险和收入分配等渠道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且支付渠道的减贫效果更好;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本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祖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愿望十分强烈。浙江丽水早在2006年就立足区域特色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2012年3月又被人民银行批准为全国首个且唯一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其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普惠型农村金融模式初见成效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推动农村金融科学发展力度,综合协调金融部门和市场主体,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蓉  张雅思  
普惠金融体系就是指以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为目的,为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产品的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丰富和弥补。伴随着国家对于"三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生产以及金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小额信贷是实现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手段,在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下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的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林  张思琦  
随着数字经济、普惠金融、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银行、电商平台、金融科技企业等部门以自身为主导,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农村电商数字普惠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电商平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等实践模式。文章在归纳三种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难点,然后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供需矛盾缓解、产品创新、信用建设、知识普及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登录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农村金融改革迫切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加深远的方向迈进。论文从农村实体经济、农村社会环境、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站在如何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内生机制角度,分析了实现农村金融内生机制的路径,并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实现普惠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钟晓君   刘淑文   张日新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分维度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3、0.11和0.14,可见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小。(3)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在农村居民不同类别的服务消费中具有异质性,其整体赋能效果表现为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赋能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间接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文章的主要创新在于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机制与路径,深化了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理解。文章建议继续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提升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本健  罗玲  马雨莲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普惠金融由于兼具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优势,可以通过改变乡村治理主体、乡村环境和治理手段,推动农村地区德治、法治、自治的协调互补,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既继承了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又弥补了网格化管理的缺陷,同时兼顾数字普惠金融和网格化治理功能,将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当然,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数字鸿沟"导致的主动缺位、思想认知传统和金融素养有限导致的农户参与度不高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