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2)
- 2023(14876)
- 2022(12107)
- 2021(11522)
- 2020(9029)
- 2019(20928)
- 2018(20753)
- 2017(38574)
- 2016(21734)
- 2015(24414)
- 2014(24564)
- 2013(23551)
- 2012(22002)
- 2011(20305)
- 2010(21205)
- 2009(19385)
- 2008(18804)
- 2007(17319)
- 2006(15868)
- 2005(14541)
- 学科
- 济(90687)
- 经济(90607)
- 业(61115)
- 管理(52478)
- 农(51554)
- 企(37568)
- 企业(37568)
- 农业(34325)
- 中国(32299)
- 方法(31023)
- 数学(27648)
- 数学方法(27032)
- 地方(25051)
- 业经(24417)
- 教育(21869)
- 财(19206)
- 发(18021)
- 制(17759)
- 学(16958)
- 理论(16019)
- 贸(15809)
- 贸易(15795)
- 策(15500)
- 易(15316)
- 银(15242)
- 银行(15230)
- 行(14837)
- 发展(14620)
- 技术(14582)
- 展(14493)
- 机构
- 学院(302675)
- 大学(297993)
- 济(122726)
- 经济(119825)
- 管理(112379)
- 研究(108734)
- 理学(95630)
- 理学院(94538)
- 管理学(92599)
- 管理学院(92016)
- 中国(81314)
- 京(65090)
- 科学(63178)
- 农(62892)
- 财(55483)
- 所(54342)
- 中心(50457)
- 江(49985)
- 范(49112)
- 师范(48791)
- 研究所(48589)
- 农业(47440)
- 业大(46524)
- 北京(42080)
- 财经(41818)
- 州(39473)
- 师范大学(38791)
- 院(38512)
- 教育(37833)
- 经(37831)
- 基金
- 项目(191283)
- 科学(152172)
- 研究(150682)
- 基金(133728)
- 家(114563)
- 国家(113368)
- 科学基金(97159)
- 社会(93766)
- 社会科(88396)
- 社会科学(88376)
- 省(78406)
- 教育(74149)
- 基金项目(68641)
- 编号(65987)
- 划(65497)
- 自然(58868)
- 自然科(57490)
- 自然科学(57482)
- 自然科学基金(56402)
- 成果(55622)
- 资助(54755)
- 课题(48115)
- 发(47162)
- 重点(43631)
- 部(43053)
- 创(39748)
- 年(39574)
- 发展(38715)
- 性(38445)
- 展(38035)
- 期刊
- 济(150221)
- 经济(150221)
- 研究(101026)
- 中国(78039)
- 农(66896)
- 教育(63530)
- 农业(45306)
- 学报(41073)
- 科学(40940)
- 管理(39988)
- 财(39766)
- 融(34247)
- 金融(34247)
- 大学(34197)
- 技术(31641)
- 学学(30920)
- 业经(30684)
- 经济研究(21890)
- 业(21673)
- 问题(19866)
- 财经(19759)
- 职业(17159)
- 经(17058)
- 农村(16245)
- 村(16245)
- 农业经济(15944)
- 版(15461)
- 世界(15230)
- 技术经济(15079)
- 统计(14824)
共检索到487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姝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人才振兴要求,而实现人才振兴的前提是农村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农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会严重制约中国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迎来新契机、新机遇,但同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何借助时代和政策红利实现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农村建设和发展培养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教育 高质量发展 现实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央 柴正猛 许雨辰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戎乘阳
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农村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在探讨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至2022年面板数据,验证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互动效应,测算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趋势和首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存在互动效应,2013年以来协调发展程度逐年增高,已经顺利进入中度协调时期。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始终领先但出现瓶颈,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不再落后且增速较高,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逐渐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当前协调发展的首要障碍因子是农业科技人员占第一产业人员的比例。据此,应该构建产教融合的社会支持机制,制定强针对性的专项发展策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转化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荣
乡村人才振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应有之义。受农村发展进程缓慢的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的严峻挑战,缺乏管理型、技术型及创新型等多类人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动能不足,这将成为农村长期发展的短板。鉴于人才战略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建立和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实现农村人才聚集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央 朱明月 张林
文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9—2020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区域间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全国与其他区域均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农村金融“量”与“质”的系统性失衡、“质”的空间性失衡对高质量发展造成核心障碍,农业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核心障碍。以上因素应是提升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瞄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根据财政部"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统一部署,金融司牵头的青年联合调研团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莱州的7个村镇,开展"农业保险提质增效"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和基层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种植和养殖大户代表等座谈交流,调研团感到基层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业保险政策普遍较为认可,但也存在许多诉求亟待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嵩 姜磊
文章首先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各省份均处于高级协调和特级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省份处于特级协调阶段;(2)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因素,但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周边省域乡村振兴存在虹吸效应;(3)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集聚时空效应,即乡村振兴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另外,还发现存在显著的短期时间滞后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红霞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可赋能并助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高素质农村从业人才的切实保障,更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然而,农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受重视程度偏低、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和创新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具体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予以突破和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重谱 高强
新型订单农业是在传统订单农业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主体更为多元化、形式更为多样化、内容逐步拓展化、风险更加集中化。新型订单农业在运作模式上有如下特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固合作关系;实施生产统一管理,动态实现规模效益;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农户增收空间;精准传递市场需求,促进产销有效对接。推动新型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应拓展订单农业功能,注入现代生产要素;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助农增收空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格局;明确政府职责,找准角色定位。
关键词:
新型订单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杨汗青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农村发展中的一大“主旋律”。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乡村产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许涛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调查和研究了我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产业的建设发展现状,调查覆盖了多样化的农村地区,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千村调查”结果。整体来看,该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研究凸显了以下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