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9)
- 2023(13666)
- 2022(11380)
- 2021(10726)
- 2020(8751)
- 2019(20252)
- 2018(20148)
- 2017(37453)
- 2016(21544)
- 2015(24366)
- 2014(24586)
- 2013(23824)
- 2012(22156)
- 2011(20108)
- 2010(20533)
- 2009(19107)
- 2008(19184)
- 2007(17926)
- 2006(16005)
- 2005(14451)
- 学科
- 济(83258)
- 经济(83151)
- 业(62745)
- 管理(56052)
- 农(50849)
- 企(41022)
- 企业(41022)
- 农业(33729)
- 方法(32356)
- 数学(28572)
- 数学方法(28271)
- 中国(27565)
- 业经(24168)
- 财(24081)
- 制(21558)
- 教育(21470)
- 地方(17353)
- 学(17124)
- 发(15164)
- 贸(15012)
- 贸易(15008)
- 体(14970)
- 易(14647)
- 理论(14309)
- 务(13782)
- 财务(13750)
- 财务管理(13709)
- 银(13511)
- 银行(13479)
- 企业财务(13020)
- 机构
- 学院(303529)
- 大学(303004)
- 济(121260)
- 经济(118487)
- 管理(109356)
- 研究(105492)
- 理学(93916)
- 理学院(92839)
- 管理学(91248)
- 管理学院(90661)
- 中国(76781)
- 农(66578)
- 京(64419)
- 科学(62398)
- 财(57406)
- 所(53519)
- 农业(50994)
- 江(49224)
- 中心(49044)
- 业大(48509)
- 研究所(48069)
- 范(47573)
- 师范(47234)
- 财经(44395)
- 北京(40845)
- 经(40196)
- 州(38031)
- 师范大学(37842)
- 教育(37336)
- 院(36815)
- 基金
- 项目(194512)
- 科学(153763)
- 研究(151617)
- 基金(137220)
- 家(117871)
- 国家(116652)
- 科学基金(98822)
- 社会(94882)
- 社会科(89279)
- 社会科学(89252)
- 省(78987)
- 教育(75064)
- 基金项目(72404)
- 划(66409)
- 编号(65818)
- 自然(59797)
- 自然科(58297)
- 自然科学(58280)
- 自然科学基金(57244)
- 成果(56069)
- 资助(54133)
- 课题(47181)
- 部(45095)
- 重点(44679)
- 发(44198)
- 制(41423)
- 创(40730)
- 性(40158)
- 教育部(38843)
- 年(38789)
- 期刊
- 济(142560)
- 经济(142560)
- 研究(97249)
- 中国(73792)
- 农(69912)
- 教育(59331)
- 农业(47172)
- 学报(46295)
- 财(45620)
- 科学(42447)
- 大学(37268)
- 管理(35352)
- 学学(34060)
- 融(29619)
- 金融(29619)
- 业经(28683)
- 技术(28617)
- 业(22467)
- 财经(22228)
- 问题(20007)
- 经济研究(19915)
- 经(19084)
- 版(17240)
- 农村(15748)
- 村(15748)
- 职业(15512)
- 农业经济(15421)
- 世界(14793)
- 技术经济(14218)
- 经济问题(13865)
共检索到469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治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必然现象。我国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方向、层次以及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转变、更新农村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民素质 农村教育 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建国
当前农村劳动力是否剩余?剩余劳动力应通过什么途径和形式转移?转移到何处?这是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大问题。一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是客观事实。所谓“剩余劳动力”就是闲置的生产要素,是浪费了的活劳动。我国八亿人口在农村,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规律的作用,自然增长的数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冬梅 豆志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有效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内蒙古是一个地处祖国北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军香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反思了当前几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的困境,指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必须重新定位。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最理想的途径。
关键词:
农村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中小企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明贵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工商行业的平均工资也远远高于农业的人均收入,城市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对农民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促使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然而,我国不断深化的城市经济改革造成一部分城市人口失业,大量农民工进城又加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给城市的交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农民进城并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而加快农村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也应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选择。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部环境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毅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一种进步。大新县从当地情况出发,采取“就地消化”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做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家伟 ,彭普山
中国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和劳动力集中在农村,1988年农业人口8.67亿,占总人口10.96亿的79.1%,农业劳动力4亿,据测算,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保证土地生产率不降低新需劳动力的数量为7500万人,即使把从事林、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黄汝群 李海洋 潘伟彬 俞建雄
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及教育培训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教育培训的模式思路及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教育 培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丹 陈会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发展环境的创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育、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丽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村劳动生产率处于低水平、现行体制与政策、制度障碍、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教育程度低以及资源和能源压力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关键在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走现代农村工业化道路。为此,政府需创建和维护公平的城乡发展环境、建立中介服务信息网络、强化财政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晖 田亮
本文将围绕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为农民收入实现增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从而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价值,它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一直困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三农问题,也会推动城乡二元化结构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