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6)
2023(12100)
2022(10064)
2021(9818)
2020(7999)
2019(18261)
2018(18207)
2017(33707)
2016(18835)
2015(20978)
2014(20904)
2013(19776)
2012(17897)
2011(16036)
2010(16131)
2009(14397)
2008(13550)
2007(12161)
2006(10678)
2005(9198)
作者
(47001)
(39791)
(39324)
(37688)
(24799)
(19156)
(17947)
(15444)
(15377)
(13871)
(13520)
(13266)
(12227)
(12156)
(12105)
(11872)
(11812)
(11465)
(11378)
(11202)
(9917)
(9577)
(9482)
(9454)
(8970)
(8929)
(8925)
(8580)
(7972)
(7859)
学科
(72480)
经济(72313)
(52144)
(50078)
管理(42839)
农业(33385)
(31830)
企业(31830)
方法(31107)
数学(26961)
数学方法(26547)
中国(24337)
业经(22273)
教育(21079)
(16980)
地方(15996)
(14387)
理论(14241)
(14113)
(13519)
农业经济(12525)
发展(12030)
(11907)
技术(11602)
(10877)
贸易(10871)
(10731)
(10627)
(10134)
(10042)
机构
学院(245259)
大学(244170)
(97223)
经济(95120)
管理(94353)
理学(82286)
理学院(81420)
管理学(79922)
研究(79771)
管理学院(79421)
中国(57302)
(53064)
(50449)
科学(45857)
(42942)
(41418)
师范(41177)
农业(39865)
中心(39704)
业大(38986)
(38360)
(36956)
教育(34120)
财经(34106)
研究所(33361)
师范大学(33183)
北京(31267)
(31254)
(29709)
经济学(28924)
基金
项目(168084)
科学(135806)
研究(133291)
基金(120984)
(102856)
国家(101734)
科学基金(88973)
社会(86171)
社会科(80319)
社会科学(80297)
(67871)
教育(67531)
基金项目(64024)
编号(57616)
(57040)
自然(54253)
自然科(53029)
自然科学(53019)
自然科学基金(52069)
资助(47379)
成果(47234)
课题(40586)
(39546)
重点(38138)
(37953)
(35605)
教育部(34845)
国家社会(34586)
人文(33888)
(33682)
期刊
(109104)
经济(109104)
研究(78001)
(58287)
中国(57680)
教育(55750)
农业(39745)
学报(33271)
(32394)
科学(32238)
管理(29691)
大学(28890)
学学(25859)
技术(25276)
业经(25006)
(23408)
金融(23408)
(17541)
财经(16433)
问题(15850)
农业经济(14837)
农村(14783)
(14783)
(14107)
职业(14093)
经济研究(13919)
(13491)
经济问题(11721)
世界(11607)
社会(10969)
共检索到368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一涛  
教育是社会底层成员子女改变身份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于城市孩子,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来改变身份的历程变得越来越困难。家庭贫困、农村学校的落后、高校录取政策等因素都在阻碍农村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的流动。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努力,防止农村孩子因为贫困而被拒绝在教育的门外。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考试竞争力"。高考改革也要以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为重要的目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锦华  
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的差异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教育差距既推动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又可能伴随着收入非平衡增长的扩大而扩大,低收入农户有陷入贫困陷阱的危险,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佩  黄振华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建议通过信访治理与基层稳控的逐渐剥离、信访分类治理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自治力量的充分动员与发挥,有效规制信访激励的"逆向空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佩  黄振华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建议通过信访治理与基层稳控的逐渐剥离、信访分类治理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自治力量的充分动员与发挥,有效规制信访激励的"逆向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健  
农村教育应该是一种大教育,一种全民的教育,而不应该仅仅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农村的区域性教育”。中国农村的发展、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所关注的内容。这不仅因为中国有八亿农民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现实,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战略地位的确立,还在于它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文化史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美丽  周应恒  王图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宏伟  蔡霞  石静  
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完善和保障水平。笔者通过分别对影响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庭财富、受教育程度、保险预期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及缴费承受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艳霞  袁桂林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作用。然而,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本文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基础、流动方向、流动性质和流动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中面临的二难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也对西方的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作了中国语境下的扩展性解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克领  
苏北B县农民在内在经济冲动力的驱动下外出务工,在务工过程中不断获得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现代性的获得又使他们更加理性的流动,越来越以经济收益为流动指向,利用他们获得的技术、资金和各种社会资本积极探寻新的流动途径。在江苏省大力发展苏北经济的热潮下外出务工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土回流,反映了他们现代性的进一步增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君丽  过慈明  
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战乱灾荒频繁、农村土地掠夺式开发等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也逐渐形成不同层级、功能各异的农村商品流转体系。明清官府、地主和高利贷者等利用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趁机抬高租额及各种额外盘剥,农民不断失去生产资料,生活状况堪忧。农民收入微薄,依靠以副补农、出卖劳动力和从事商贩活动等谋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讯  
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是将分散的宅基地、使用无序及闲置浪费的土地通过整治连接成片后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耕作的规模与生产效率,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但它也会为农村的发展带来影响,不仅会使农民的分化进一步加剧,而且还会将一部分农民分离出村庄,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牧辰   余瑶懿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发展短板,推动构建农村教育发展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基于金融功能观,从基础、核心、扩展和衍生四个递进功能,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农村教育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增加教育财政支出两条路径影响农村教育;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影响农村教育的关键因素;相较于东、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地区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更大,并且对农村男性教育水平的助益更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陈健  
在工业化、市场化激荡下的后乡土社会情境中,农村养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面临养老空间和养老边界的变动。"少子化"和社会流动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脱离代际寻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现象愈加明显,老人"牺牲自我"而维护家庭延续的责任伦理较为突出。同时,家庭结构从复杂化逐步向简单化发展,养老边界呈现出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溢出与重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将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纳入决策分析,关注"老人农业"这一自我养老实践形式,并扭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自的研究视角,把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变迁与横向空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分化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式的研究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陈健  
在工业化、市场化激荡下的后乡土社会情境中,农村养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面临养老空间和养老边界的变动。"少子化"和社会流动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脱离代际寻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现象愈加明显,老人"牺牲自我"而维护家庭延续的责任伦理较为突出。同时,家庭结构从复杂化逐步向简单化发展,养老边界呈现出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溢出与重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将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纳入决策分析,关注"老人农业"这一自我养老实践形式,并扭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自的研究视角,把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基于1992-2014年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中部地区农村教育提高了农民纯收入,主要是提高了农民非农收入,其不利于农民农业收入提高,也未显著提高农民其他收入;分地区看,省会、地级市和县级市三类地区农村教育均提高了农民纯收入,其中省会地区农村教育作用最大,县级市地区农村教育作用最小;三类地区农村教育均不利于农民农业收入提高,但均提高了农民非农收入,其中省会地区农村教育对农民农业收入的负面作用和对农民非农收入的正面作用均最大;省会地区农村教育提高了农民其他收入,但作用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