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03)
- 2023(22313)
- 2022(18726)
- 2021(17632)
- 2020(14662)
- 2019(33833)
- 2018(33500)
- 2017(62752)
- 2016(34541)
- 2015(39003)
- 2014(38874)
- 2013(37985)
- 2012(34733)
- 2011(31407)
- 2010(31630)
- 2009(29317)
- 2008(29145)
- 2007(26059)
- 2006(23244)
- 2005(20892)
- 学科
- 济(139650)
- 经济(139461)
- 业(114494)
- 管理(106099)
- 企(94687)
- 企业(94687)
- 方法(62977)
- 农(53082)
- 数学(52655)
- 数学方法(51982)
- 中国(41869)
- 财(41596)
- 业经(39184)
- 农业(35215)
- 制(30892)
- 务(27198)
- 学(27170)
- 财务(27118)
- 财务管理(27068)
- 企业财务(25694)
- 理论(25663)
- 贸(25606)
- 贸易(25587)
- 易(24922)
- 地方(24831)
- 技术(24355)
- 教育(24244)
- 和(22618)
- 体(22129)
- 银(21975)
- 机构
- 大学(490287)
- 学院(488869)
- 济(199294)
- 经济(195137)
- 管理(191225)
- 理学(164843)
- 研究(164129)
- 理学院(163052)
- 管理学(160238)
- 管理学院(159309)
- 中国(125807)
- 京(105200)
- 科学(97808)
- 财(93947)
- 农(84417)
- 所(81159)
- 中心(75575)
- 财经(74313)
- 江(73686)
- 研究所(73409)
- 业大(71594)
- 范(68264)
- 经(67767)
- 师范(67724)
- 北京(66959)
- 农业(64774)
- 经济学(60320)
- 院(58915)
- 州(58465)
- 财经大学(54929)
- 基金
- 项目(324782)
- 科学(258077)
- 研究(243315)
- 基金(236431)
- 家(204706)
- 国家(202834)
- 科学基金(175163)
- 社会(155091)
- 社会科(146755)
- 社会科学(146715)
- 省(125424)
- 基金项目(123607)
- 教育(115014)
- 自然(111425)
- 自然科(108858)
- 自然科学(108831)
- 自然科学基金(106909)
- 划(106235)
- 编号(100191)
- 资助(97236)
- 成果(82845)
- 部(73508)
- 重点(72880)
- 课题(69678)
- 发(69273)
- 创(67892)
- 国家社会(64028)
- 教育部(63795)
- 创新(63012)
- 制(62059)
- 期刊
- 济(223402)
- 经济(223402)
- 研究(151281)
- 中国(101911)
- 农(81711)
- 财(74112)
- 学报(72998)
- 管理(72098)
- 教育(70232)
- 科学(69205)
- 大学(58173)
- 农业(55620)
- 学学(53903)
- 融(46154)
- 金融(46154)
- 技术(45705)
- 业经(39637)
- 财经(36883)
- 经济研究(34490)
- 经(31666)
- 问题(29289)
- 业(29082)
- 技术经济(24407)
- 版(23706)
- 统计(22738)
- 图书(22476)
- 贸(22346)
- 世界(22340)
- 理论(22124)
- 现代(21812)
共检索到739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刚 王燕飞
本文借用经Fare等(1994)改造后的DEA框架核算了1997—2005年中国农业部门的TFP,并检验了农村教育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研究主要发现:小学教育对农业TFP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主要是由于其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改进,但其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却是积极的;初中教育对农业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主要是由于其提高了技术效率,但其却阻碍了技术进步;高中及以上教育对农业TFP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而言,农村教育实际上未能有效提升农业TFP,不适宜的制度环境则可能是主要的约束性因素。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海彬 李全生
借鉴经济收敛理论,对农村教育收敛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并且对农村教育收敛的类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29个省份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农村教育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农村教育基尼系数呈整体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σ收敛特征;无论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关键词:
农村教育收敛 面板数据 农村教育基尼系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鸿
本文利用DEA非参数方法测度了1988—2005年中国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不是很有效率,但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有着显著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农业产出技术效率都呈下降趋势,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运用面板数据中的随机效应Tobit模型对影响地区农业产出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农业科技力量的加强都对地区农业产出技术效率的改善有正效应,但前者没有后者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孟令杰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庆华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选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的中国30个省市的2000~2015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造成一个16×30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设定检验。[结果]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初中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大学教育,而小学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结论](1)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于教育水平的产出弹性,表明中国农业还是典型的物质投入型增长。(2)不同教育水平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初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高等教育,最弱的是中等教育。这表明我国提倡的高等人才回乡创业成效逐步显现,而中等教育人员比重较小,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庆华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选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的中国30个省市的20002015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造成一个16×30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设定检验。[结果]农村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初中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农村劳动力资本,其次是大学教育,而小学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结论](1)教育水平对农业经济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天宇 李楠
本文以土地可以在市场中自由流动的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等计量方法,在历史视角下系统性地考察了农户经营农场规模、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场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但与人均产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进一步对效率进行考察时发现,农场面积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与技术效率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此外,分成合约佃农的生产效率普遍低于自耕农和定额合约佃农。本文的结果不仅丰富了农业经济史相关研究,也为当前在土地流转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鼓励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政策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农场规模 土地租佃 生产率 技术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怡 谢雪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尽管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明显的增长,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总存量与其他发达国家对美国的总投资量相比还非常小。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企业异质性、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方法基础上,构建了三个计量模型——OFDI溢价模型、自我选择效应模型和生产率效应模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而成的浙江省制造业2000—2007年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 胡美玲
文章研究了农业生产率、农业投资和非农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理论方面,构建了农业生产率和农村人均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模型,探究其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投资主要通过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来实现,非农投资则通过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实现;对于不同省份地域的差异,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大省和非农业大省农民收入均有影响,非农投资主要对农业大省农民收入有所影响。
关键词:
农业投资 非农投资 农业生产率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 韩俊 郭建鑫
本文应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全国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收益率。通过计算明瑟收益函数,文化程度与家庭总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关系,而在家庭非农收入水平上,文化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也越高。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为7.5%,与以往研究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往高收入的非农业部门流动是联结经济发展和教育收益率升高的重要机制。与明瑟教育收益率的国际平均水平比较,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水平仍然偏低。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农村发展 非农就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方卫 顾焕章
分析了中国 1 95 2~ 1 997年间农业总要素生产率 (TFP)变化的阶段特征 ,并对引起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制度原因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了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对提高农业TFP的影响和作用 ,并对未来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调整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农业增长 总要素生产率 制度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