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1)
- 2023(10841)
- 2022(9048)
- 2021(8769)
- 2020(7016)
- 2019(16341)
- 2018(16030)
- 2017(30639)
- 2016(16221)
- 2015(17456)
- 2014(17107)
- 2013(16593)
- 2012(15121)
- 2011(13860)
- 2010(14254)
- 2009(13383)
- 2008(13214)
- 2007(11954)
- 2006(11229)
- 2005(9991)
- 学科
- 济(65160)
- 经济(64987)
- 农(51650)
- 业(51020)
- 管理(39154)
- 农业(34880)
- 企(30051)
- 企业(30051)
- 业经(22880)
- 中国(19841)
- 方法(18701)
- 制(17815)
- 财(16678)
- 地方(14761)
- 数学(14339)
- 策(14080)
- 数学方法(14067)
- 体(12971)
- 农业经济(12541)
- 发(12032)
- 贸(11417)
- 贸易(11411)
- 学(11327)
- 易(11166)
- 及其(11153)
- 银(11135)
- 理论(11132)
- 银行(11122)
- 收入(10936)
- 行(10787)
- 机构
- 学院(220035)
- 大学(214094)
- 济(95445)
- 经济(93516)
- 管理(83782)
- 研究(79602)
- 理学(71417)
- 理学院(70689)
- 管理学(69576)
- 管理学院(69129)
- 中国(62931)
- 农(53683)
- 财(46323)
- 科学(44653)
- 京(44532)
- 农业(40128)
- 所(39536)
- 中心(37271)
- 江(35724)
- 业大(35560)
- 研究所(35078)
- 财经(34231)
- 经(31127)
- 范(30765)
- 师范(30591)
- 北京(28134)
- 院(28060)
- 经济学(27713)
- 州(27551)
- 省(26621)
- 基金
- 项目(140803)
- 研究(112050)
- 科学(111703)
- 基金(100947)
- 家(86506)
- 国家(85532)
- 社会(73414)
- 科学基金(73235)
- 社会科(68142)
- 社会科学(68124)
- 省(55635)
- 基金项目(52354)
- 教育(50128)
- 编号(47941)
- 划(45547)
- 自然(42919)
- 自然科(41902)
- 自然科学(41893)
- 自然科学基金(41167)
- 成果(40664)
- 资助(39434)
- 课题(33000)
- 发(32330)
- 部(31999)
- 农(31404)
- 重点(31292)
- 性(30102)
- 国家社会(29895)
- 制(29715)
- 创(29355)
- 期刊
- 济(120688)
- 经济(120688)
- 研究(72459)
- 农(59984)
- 中国(53707)
- 农业(40283)
- 财(34035)
- 学报(31382)
- 科学(31011)
- 教育(30480)
- 管理(28592)
- 融(27638)
- 金融(27638)
- 大学(26231)
- 业经(25866)
- 学学(24500)
- 业(18338)
- 技术(17986)
- 经济研究(16991)
- 财经(16782)
- 问题(16369)
- 农村(15554)
- 村(15554)
- 农业经济(15329)
- 经(14541)
- 世界(13241)
- 版(12931)
- 经济问题(11706)
- 社会(11497)
- 贸(10794)
共检索到355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君
农村经济改革政策在创造农业总产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加重了农村妇女的相对贫困程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促进了农民家庭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向女性化的彻底转型,但土地资产男性分配的传统模式未曾动摇,使女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步伐滞后于男性。"一孩半"人口政策暗含着"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不平等思想,成为维持农村"男尊女卑"的工具,女性的权利、能力在出生时就被忽略并持续到老年阶段。市场化经济改革使农村妇女的社会权益、经济利益被家庭/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替代,农村妇女陷入比改革前更艰辛状态。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反贫困政策,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寻求男女两性之间权利、责任、义务、机会和资源的平等而不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竹青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村规民约对女性土地权益的剥夺与限制。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因此以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有助于地方政府、立法和司法部门明晰男女平等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实现对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
社会性别平等 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辉
本文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对贵州农村老年妇女经济与生活状况的考察,探讨了农村老年妇女相关社会保障问题中隐含的性别不平等状况。认为农村老年妇女经济资源获得途径分为自我转移、家庭转移和社会转移三大类。农村老年妇女在获得经济来源和收入支持方面因社会性别不平等而较男性存在较大劣势,并为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性别 老年 女性 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霍红梅
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收益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从社会性别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导致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收益较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民
中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是伴随妇女从单一的无性别差异的就业模式向多样化、性别化就业模式转变过程中,发生社会政策失调的结果。妇女就业模式与许多社会经济政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家庭政策等。解决妇女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利于妇女就业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也需适应妇女就业模式转变的趋势,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国河 平卫英 孙萍
通过对江西省W县Y村妇女互助储金会项目案例调查,深入剖析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反贫困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发展性社会工作在W县Y村的反贫困实践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且这种扶贫的作用不是短平快的,而是可持续的。Y村的经验表明,以自我发展和自我赋能为导向,注重对农民合作组织和合作经济项目的培育与赋能,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扶贫项目就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此外,注重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并创新项目运作模式,重视项目化、本土化和参与式发展,以降低项目运作和服务成本,对面临诸多资源约束的反贫困社会工作至关重要。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了现有实践中的不足:一是社会工作在农村扶贫开发体系中的定位受忽视;二是社区合作经济的治理机制有待完善;三是改善其在直接提供贫困个案服务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农村 反贫困 发展性社会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荷芳
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别就农村贫困妇女和脱贫妇女思想意识的差异性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状况与思想意识之间相关性显著,脱贫妇女的思想意识明显优于贫困妇女。
关键词:
农村妇女 经济状况 思想意识 关联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巧玲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农村妇女经济生活状况调查的资料,就贫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妇女的经济生活状况改善对其权益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但贫困依然是甘肃省大多数农村妇女必须面对的生活境遇。贫困不仅是制约农村妇女教育地位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农村妇女各个方面权益的实现。
关键词:
甘肃省 贫困 农村妇女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莹 梁高杨
微型金融模式在反贫困领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扶贫模式之一,且女性反贫困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通过介绍微型金融模式及其在农村妇女反贫困中的实践,归纳出微型金融在农村妇女反贫困中的作用,并对微型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微型金融机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规范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妇女小额信贷体系建设。
关键词:
微型金融 农村妇女 反贫困 农村金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陶涛
文章基于AF贫困测量法,结合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四个维度出发,将各维度对应指标均匹配到国家关于老年人或妇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识别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非收入层面的多维贫困现状——医疗服务不足、卫生条件简陋、互联网生活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三大生活困境;量化分析收入贫困与文章定义的非收入多维贫困的关系,从个体、家庭、地区层面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妇女的致贫因素——年龄、学历等个人因素和区域因素明显影响着多维贫困的发生,收入、家庭成员等变量与老年妇女晚年是否陷入非收入多维贫困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东平 罗彦莲
文章以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回族妇女为个案,研究认为自然生态条件差、人口(劳动力)结构不平衡、国家发展和职能的失衡是造成西部农村男女贫困现状的共同原因,而平等性别意识的严重缺失则是西部回族妇女反贫困和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并且针对西北农村回族妇女反贫困中的致贫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力
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发现,妇女贫困问题有其特殊性,妇女较男子更为贫困,其所面对的贫困问题更加严重。文章以贵州省扶贫实践为基础,探索其扶贫过程中对女性需求、妇女发展的关注。研究发现: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纳入了助推妇女脱贫的内容,精确瞄准、精准助力、多途径助推贫困妇女脱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妇女反贫困仍然面临诸多政策困境,妇女反贫困要真正进入政府扶贫政策决策主流,普惠贫困妇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进妇女反贫困,应把性别平等纳入扶贫政策系统;实现精准扶贫,应把妇女列为关键目标,反贫困政策应把妇女作为关键因素。
关键词:
妇女贫困 性别平等 精准扶贫 政策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灿鹏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物品,内生于社会历史环境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行为规则和价值准则,它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任何制度的本质都是对利益关系的规范,有效的制度结构能够为个体提供比较巨大的利益激励和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也能够为人们建立比较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从而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达到利益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一个制度或制度体系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周期,它总是处在制度均衡—非均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新才 李忆春
本文利用甘肃中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资料,就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的差异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对于农户经济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人均纯收入的促进尤其明显;不过,丈夫的文化程度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文化程度 农户经济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