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5)
- 2023(13910)
- 2022(11825)
- 2021(11485)
- 2020(9279)
- 2019(21838)
- 2018(21405)
- 2017(40333)
- 2016(22242)
- 2015(25190)
- 2014(25152)
- 2013(25019)
- 2012(23748)
- 2011(21711)
- 2010(22018)
- 2009(20870)
- 2008(20904)
- 2007(18854)
- 2006(16895)
- 2005(15422)
- 学科
- 济(97497)
- 经济(97406)
- 业(62564)
- 管理(54733)
- 农(51565)
- 企(40425)
- 企业(40425)
- 方法(38018)
- 数学(34036)
- 农业(33941)
- 数学方法(33696)
- 中国(29881)
- 业经(24687)
- 财(23090)
- 制(22473)
- 贸(20467)
- 贸易(20460)
- 易(20023)
- 地方(19431)
- 学(18049)
- 银(16658)
- 银行(16633)
- 策(16193)
- 行(16074)
- 体(15644)
- 融(15517)
- 金融(15515)
- 发(15267)
- 及其(13058)
- 环境(12909)
- 机构
- 学院(319026)
- 大学(317103)
- 济(143428)
- 经济(140680)
- 管理(119461)
- 研究(118269)
- 理学(101734)
- 理学院(100573)
- 管理学(99059)
- 管理学院(98439)
- 中国(93289)
- 科学(68189)
- 农(68164)
- 京(67494)
- 财(65815)
- 所(60545)
- 研究所(54472)
- 中心(54083)
- 农业(52245)
- 财经(50268)
- 江(49148)
- 业大(48644)
- 经(45851)
- 经济学(44146)
- 范(43463)
- 北京(43356)
- 师范(43136)
- 院(41002)
- 经济学院(39703)
- 州(38124)
- 基金
- 项目(201930)
- 科学(159407)
- 研究(152645)
- 基金(147266)
- 家(127616)
- 国家(126451)
- 科学基金(107205)
- 社会(98272)
- 社会科(92812)
- 社会科学(92786)
- 省(77085)
- 基金项目(76774)
- 教育(69115)
- 自然(65803)
- 划(65098)
- 自然科(64206)
- 自然科学(64187)
- 自然科学基金(63085)
- 编号(62893)
- 资助(60179)
- 成果(52802)
- 部(46845)
- 重点(45642)
- 发(45579)
- 课题(43517)
- 创(41445)
- 国家社会(41228)
- 教育部(40004)
- 性(39794)
- 创新(38812)
- 期刊
- 济(168817)
- 经济(168817)
- 研究(103609)
- 农(70698)
- 中国(70314)
- 财(49346)
- 学报(48226)
- 农业(47871)
- 科学(46081)
- 管理(41323)
- 大学(37668)
- 融(37134)
- 金融(37134)
- 教育(36316)
- 学学(35181)
- 业经(30622)
- 技术(26353)
- 经济研究(26117)
- 财经(25219)
- 业(23737)
- 问题(22986)
- 经(21888)
- 贸(19443)
- 世界(19351)
- 国际(17388)
- 版(16959)
- 技术经济(16202)
- 农村(16175)
- 村(16175)
- 农业经济(15638)
共检索到504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南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俊波
回顾中国农村三十年的改革历程,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政府的规范和引导,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展望未来,如果我们始终坚持运用这些宝贵经验,中国农村改革必将取得更大的绩效,中国农村必将成为和谐农村。
关键词:
农村改革 主体地位 首创精神 政府引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慧智 梁英
四川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三十年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回顾这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和总结农村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和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四川 农村改革 回顾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杨世义
揭示家庭承包制是对农村生产关系重要部分的改革,实质是"户营",并非"包"字。总结其成功原因,是改革目标明确,改革主体正位,改革客体薄弱,改革形式合理,权威支持和中央肯定。联系当前城市改革(包括企业改革、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阐明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经验有实际指导意义。针对家庭承包制的问题,分析"小"的问题非户营固有,乃现阶段"231"农业生产力结构决定,出路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散"的问题,须通过组织带领、中介联结和社会服务来解决;农户作为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主体尚不完全,距市场主体尚远,说明农村改革处于未完成态,引导、扶持并确保农户成为市场主体就成了农村深化改革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圭武
中国问题 ,本质是农村问题。如何“解”出农村“方程”的最优解 ,实属不易。二十多年农村改革 ,风风雨雨 ,成绩很大 ,但问题也不少。本文对农村改革若干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
农村改革 长期性 复杂性 个人看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时代,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农村未来方向,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聚焦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与产权制度三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动土地经营权共享,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与不流转两种形式促进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要重点提升人力资本,注重职业农民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培养出一批真正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化农民;要充分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把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到第二次飞跃的高度来认识,并将改革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民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党对基层基础工作领导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改革 经营权共享 人力资本提升 二次飞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后2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这两个20年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特点鲜明的历史阶段。后者的成功与其前者的失误相比较,具有理论上与实践上的经典意义。回顾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如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俊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3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深层次体制性矛盾。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制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润生
一中国农村改革已经历20个年头。改革的第一步,仅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使用权回归农民,同时初步开放农产品交易市场,就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向社会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从时代变化着眼,我们看到,本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正经历一个改革和调整时期,并进入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瑞添 李晓明
文章认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西省政府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行农村改革与建设,推行"三位一体"制、倡导村民自治,举办农村合作事业、发展农村经济,推行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提高民众智识,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改良陋俗,发展医疗卫生农林水利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某种程上促进了广西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发展,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国 广西 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文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在僵化体制下受害最深,改革的要求最强烈、最迫切,而农村又是旧体制较薄弱的环节,易于突破,因而就成为改革的先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毅夫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组织与制度创新方面,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以合作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相互交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集中度颇高效率却很低下的传统计划机制随着其组织载体——人民公社的解体,对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政府也正在着力进行利用经济参数调控市场的尝试。在经济增长方面,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有力地加速了农业增长,1978~1992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9%,增长速度最低的1984~1988年间也达到了4.1%,分别超过了对应时期人口的增长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发端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改革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我国成功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世界一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将对中国农村改革40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作一个初步的回顾和总结,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基本看法,并围绕农村改革八个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海红
4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有些经验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应该继续坚持、能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和发展农村的根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改革的根本政治优势,坚持农村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改革的人民史观。本文在综合分析农村改革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改革中的错误思潮特别是土地私有化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土地私有制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它是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制度基础。中国40年农村改革,遵循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20年来,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构架。改革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