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2)
2023(14735)
2022(12215)
2021(11318)
2020(9127)
2019(20490)
2018(20437)
2017(37940)
2016(21017)
2015(23606)
2014(23863)
2013(23409)
2012(22230)
2011(20385)
2010(20934)
2009(19301)
2008(19087)
2007(17669)
2006(15957)
2005(15024)
作者
(61649)
(52172)
(51458)
(48860)
(32977)
(24985)
(23157)
(19990)
(19920)
(18965)
(18017)
(17555)
(16883)
(16682)
(16557)
(15777)
(15147)
(15108)
(15048)
(15018)
(13371)
(13013)
(12681)
(12193)
(11970)
(11637)
(11593)
(11579)
(10746)
(10660)
学科
(87155)
经济(87029)
(61944)
管理(55989)
(51320)
(38560)
企业(38560)
农业(34233)
中国(30331)
地方(27041)
业经(25660)
方法(23730)
(23573)
(22180)
数学(19640)
数学方法(19448)
(17367)
银行(17336)
(17193)
(16833)
(16832)
(16432)
金融(16425)
(16343)
(14482)
贸易(14467)
环境(14306)
(13922)
发展(13451)
(13418)
机构
学院(297308)
大学(291498)
(120604)
经济(117654)
研究(110246)
管理(107155)
理学(89385)
理学院(88312)
管理学(86830)
中国(86615)
管理学院(86281)
(69180)
科学(65446)
(64877)
(58510)
(56595)
农业(52772)
中心(52092)
(50909)
研究所(50283)
业大(49146)
财经(43249)
(41991)
师范(41562)
北京(41051)
(40213)
(40127)
(39664)
(38965)
经济学(35023)
基金
项目(189912)
科学(147938)
研究(145901)
基金(132564)
(115082)
国家(113864)
科学基金(96038)
社会(91298)
社会科(85816)
社会科学(85797)
(77869)
基金项目(69703)
教育(66194)
(63986)
编号(62226)
自然(58079)
自然科(56586)
自然科学(56569)
自然科学基金(55545)
资助(52593)
成果(52138)
(46846)
课题(45119)
重点(43060)
(41816)
(39942)
(39224)
发展(38098)
(37714)
(37492)
期刊
(156072)
经济(156072)
研究(94992)
中国(81003)
(72695)
农业(48828)
学报(47864)
(45051)
科学(44042)
教育(42247)
管理(38936)
大学(37515)
(36338)
金融(36338)
学学(35065)
业经(30810)
技术(27549)
(23505)
经济研究(21521)
财经(21399)
问题(21017)
(18429)
(17111)
农村(16685)
(16685)
世界(16113)
农业经济(16062)
图书(14922)
经济问题(14400)
科技(13888)
共检索到49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建英  
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波  
近年来,我国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虽卓有成效,但目前仍显薄弱,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配置,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调查分析农村支付结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原则及加强改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具体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仁荣  杨国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正逐步提高,对支付结算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正逐步扩大。为此,我们以丽水市支付结算工作的开展情况为着眼点,就支付结算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铭  
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水平,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求,将会加快农村地区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维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安全、稳健、富有效率的支付结算服务的支撑。本文以邹平县为例,对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发挥支付结算对"三农"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有所启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贺培  
农村支付体系是国家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的核心基础设施。构建一个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功能完善、有序竞争的农村支付体系,是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优先解决的课题。在这一努力中,邮政金融的组织载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合力运作,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布向阳  
作为有偿使用的支付工具,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自然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只有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才会有市场。对于农村支付系统建设来说,不仅要看到当前农村支付体系建设中不发达的现状,还应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对支付的需求,才能推广、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支付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靓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农村支付结算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和个性化,只有从农村支付需求角度出发,并依此设计金融服务供给制度,才能很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金融支付结算服务供给和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泉  乔淑范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运用,对国家减少现钞投放、降低社会成本,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以及预防和遏制腐败,打击偷税漏税、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以其快速、便捷等特点大比例地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受各种因素影响,非现金支付方式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晓娜  粟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现实,向农村地区扩展并深化金融服务,无疑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离不开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本文在剖析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制约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向涉农金融机构倾斜的激励机制、助农取款发展的长效机制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的常态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学军  冯中校  张晓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林  
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推出的"惠农一卡通"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以惠农卡为载体,以现代化的非现金支付结算为手段,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用卡环境,具有功能完备、流程简约、渠道丰富、风险控制严密的产品特质以及易被快速复制并延展服务的特色属性,有效整合了银行产品与服务渠道,保证了支付效率和资金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晶  曲福田  吴郁玲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体系,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贞燕  袁道强  左晓杰  
农村地区在县城和乡(镇)村之间,支付结算体系存在着"二元化"结构,应在金融组织、支付清算基础设置、新型支付工具的供给、宣传培训等方面向乡(镇)村进行倾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洁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困难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新乡市城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了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影响河南省城郊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针对指标评价结果从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府监管;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培训力度,注重人才引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环保意识,注重生态效益等方面提出促进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