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9)
2023(7216)
2022(5823)
2021(5577)
2020(4304)
2019(9596)
2018(9263)
2017(17739)
2016(9750)
2015(10245)
2014(10168)
2013(10099)
2012(9456)
2011(8768)
2010(8923)
2009(8340)
2008(8159)
2007(7503)
2006(6832)
2005(6072)
作者
(27436)
(23916)
(23201)
(22250)
(14467)
(11489)
(10267)
(9134)
(8896)
(8190)
(8172)
(7863)
(7403)
(7366)
(7320)
(7051)
(6864)
(6825)
(6701)
(6614)
(5965)
(5946)
(5769)
(5593)
(5355)
(5293)
(5136)
(4926)
(4851)
(4716)
学科
(48531)
(46145)
经济(46111)
(36468)
农业(32474)
管理(21151)
业经(16931)
(15808)
企业(15808)
方法(13641)
农业经济(12425)
数学(12296)
数学方法(12186)
地方(11990)
中国(11559)
(11323)
(10233)
(9589)
(9474)
农村(9454)
土地(9358)
(8984)
发展(8626)
(8618)
(8533)
(7657)
建设(7336)
收入(7064)
(6982)
劳动(6982)
机构
学院(141420)
大学(135226)
(61093)
经济(59952)
管理(53776)
研究(49308)
(47492)
理学(46674)
理学院(46213)
管理学(45509)
管理学院(45279)
中国(39435)
农业(35754)
科学(30040)
业大(29074)
(27407)
(24819)
(24767)
中心(23688)
研究所(22459)
(22305)
农业大学(21908)
财经(19579)
(18657)
师范(18485)
经济管理(18138)
(17873)
(17810)
经济学(17646)
(17260)
基金
项目(96474)
科学(76510)
研究(72920)
基金(70311)
(61562)
国家(60889)
科学基金(51866)
社会(48378)
社会科(45437)
社会科学(45425)
(39015)
基金项目(37784)
(31526)
自然(31464)
教育(31055)
编号(30708)
自然科(30641)
自然科学(30637)
自然科学基金(30111)
(28785)
资助(26534)
成果(23678)
(22712)
(21938)
重点(21651)
国家社会(20330)
课题(20034)
(19862)
(19593)
(18869)
期刊
(76931)
经济(76931)
(55122)
研究(37835)
农业(37472)
中国(31401)
学报(23914)
科学(23336)
业经(20545)
大学(19325)
学学(18846)
(17441)
(16674)
(15934)
金融(15934)
管理(14559)
农业经济(14544)
农村(13970)
(13970)
问题(11732)
技术(10506)
教育(10421)
(10368)
财经(9412)
农村经济(9370)
世界(9327)
资源(9236)
经济问题(9146)
社会(8904)
经济研究(8738)
共检索到212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产权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本文基于政策文本讨论农村承包地在"二权分离"和"三权分置"下的产权结构,指出农村承包地的法律原始赋权主体始终是农村集体和承包农户;并从实践层面讨论现有制度下承包地产权结构的逻辑悖论,表明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所有权内部悖论和经营权内部悖论,以及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能层次悖论、权能结构悖论和权利属性界定悖论。再结合逻辑悖论重新梳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最终提出产权重构方案。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除"二权分离"下所有权应有的权能外,再赋予所有权部分剩余索取权;二是强化经营权权能,将经营权物权化,并将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市场契约关系,通过合约治理保障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的各项权利;三是将承包权定性为成员权,作为法律赋予的经营权原始赋权凭证,同时运行承包权退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洪章   张懿玮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依循服务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路径依赖、渐进式、诱致与强制变迁结合等发展演进规律,存在典型制度价值复合化特征。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策略,以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拓展制度逻辑兼容空间,以“地权细分”搭载制度逻辑兼容载体,以“走廊调控”化解制度逻辑兼容矛盾,实现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占洲  林苇  
在农村承包地调整中并非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有可能适用承包地调整,因而"特殊情形"与不同模式的承包地调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特殊情形"是法定双向调整的必要条件,当且仅当"特殊情形"时才能引起在个别农户之间进行承包地调整,但"特殊情形"并非必然引起在个别农户之间进行承包地调整。"特殊情形"是法定单向调整的充分条件,当"特殊情形"时发包方应当以机动地、新垦地、收回地调整承包土地,但并非仅当"特殊情形"时发包方才能以此调整承包土地。"特殊情形"是约定双向调整的选择性条件,既非当且仅当"特殊情形"时才能引起约定双向调整,也非当"特殊情形"时必然会引起约定双向调整;只有当"特殊情形"被两个以上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星  赵军洁  
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为探究农村承包地退出的形成机理,并考察农户的退出选择偏好,本文基于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和农户家庭效用理论,构建了农户退出决策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在此理论框架下运用Mvprobit模型对四川省温江区23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陷阱"是承包地退出的重要现实依据;大部分农户愿意在较长时期内甚至永久退出承包地;不同类型农户对承包地退出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因此,需要构建农村承包地退出的政策出口,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设计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确政府的权利边界和支持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磊  陈永正  杨渝南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使承包经营权不断强化,集体所有权被虚置。建立在该产权构造基础上的"三权分置"改革遭遇了实践困境,证明固守承包经营权派生经营权的逻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瓶颈。崇州农业共营制、塘约道路、南海模式等改革案例已经突破了集体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的递进派生逻辑,实现了三权的重组。改革的重点应该聚焦在以集体所有权重构为基础的"统"的作用发挥,做实集体所有权功能,实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的实物形态向注重价值形态转变,改变经营权的派生路径,这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提出完善集体所有权的法理构造、厘清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责权边界、建立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和配套措施保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曦  
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是继农村承包地实施"三权分置"后,中央再次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要求,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认为,这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宏伟  
本文针对目前承包地"三权分离"背景下,就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问题开展了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梳理了法律约束与操作障碍。通过对现行政策规定的几种土地流转形式——转让与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的比较分析,发现只要将以合同方式取得土地"流转经营权"变为以转让(交易)方式取得土地"流转经营权",并合理设置土地转让条件及土地转让流程,就能顺利地破解承包地在流转中实现抵押担保的难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韩文龙  朱杰  
承包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是"三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评述方法厘清了"三权分置"的理论内涵,结合实际案例比较分析了政府主导型、股份合作型、市场主导型三种不同类型"三权分置"实践模式的产权基础、治理模式和经济绩效,并就"三权分置"改革中的产权界定、"三权"关系、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和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规范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钱龙  高强  陈会广  
为深化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理解和认知,本文对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两类三权权属特征和目标指向的异同。研究发现:(1)宅基地三权和承包地三权在所有权强度、资格权或承包权的法定期限、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残缺度方面有显著差异。(2)两类"三权分置"均致力于提升农户收入和便利农村劳动力流动,但在乡村和城市两个维度有较大差异。乡村维度,宅基地"三权分置"更多服务于乡村振兴,而承包地"三权分置"更加聚焦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城镇维度,宅基地"三权分置"还担负起探索多元主体供应、推动建设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的社会责任,而这一点是承包地"三权分置"所不具备的。基于此,本文得出宅基地三权和承包地三权有相似也有差异,需要进一步辨析两类"三权分置",以更好地释放宅基地制度变革效应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廖洪乐  
本文在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形式、原因进行描述后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  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因素。研究发现 ,人均耕地面积、机动地比例、土地流转程度、土地负担  水平、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两田制、有无承包合同等都对承包地小调整有显著影响 ;能影  响承包地大调整的因素不多 ;村干部行为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最  后 ,本文提出了抑制承包地调整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改革开放40年成就离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就是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分置",二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直面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化大生产下土地制度问题,借鉴中国土地制度安排的历史逻辑,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实现了土地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统一,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农村土地制度安排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是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理论基础。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承包权强调农户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的权利,包括了持续承包、继续承包、优先购买和补偿请求等权利内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是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理论基础。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承包权强调农户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的权利,包括了持续承包、继续承包、优先购买和补偿请求等权利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强  刘友兆  
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着不明晰、不安全、缺乏转让性等缺陷。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和法律属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期能够对该项权利的有效行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基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构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制度。"长久不变"是"三权分置"的逻辑起点,"三权分置"是对"长久不变"的重大理论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的变革,为更好地落实"长久不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当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稳定土地承包权,构建"长久不变"的具体规则,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应当是其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长久不变"的具体制度设计,应当坚持承包期内和承包期届满不再调整承包地块,这将通过明确持续承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