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10)
2023(15829)
2022(13627)
2021(12692)
2020(10550)
2019(24110)
2018(23752)
2017(45083)
2016(24671)
2015(27445)
2014(27264)
2013(27048)
2012(24851)
2011(22642)
2010(22549)
2009(20638)
2008(20239)
2007(17906)
2006(15880)
2005(13494)
作者
(75176)
(63100)
(62524)
(59268)
(39670)
(30252)
(27980)
(24792)
(23871)
(22252)
(21402)
(21324)
(19906)
(19655)
(19363)
(19146)
(19135)
(18401)
(18011)
(17809)
(16048)
(15391)
(15363)
(14574)
(14262)
(14047)
(13901)
(13878)
(12771)
(12608)
学科
(99283)
经济(99170)
(73139)
管理(64114)
(52912)
(49659)
企业(49659)
方法(43120)
数学(37654)
数学方法(37225)
农业(35590)
业经(26699)
中国(25497)
(23351)
(22624)
地方(20874)
(17836)
贸易(17831)
(17774)
(17336)
技术(16558)
环境(15209)
(15013)
理论(14886)
(14166)
银行(14090)
(14026)
(13724)
(13466)
金融(13464)
机构
学院(357418)
大学(356712)
管理(139313)
(138517)
经济(135622)
研究(123078)
理学(122347)
理学院(120942)
管理学(118654)
管理学院(118042)
中国(89982)
(85716)
科学(82167)
(75472)
农业(66640)
业大(66119)
(63693)
研究所(58926)
(58568)
中心(55986)
(51552)
(47780)
财经(47748)
师范(47224)
北京(46646)
(43701)
(43451)
农业大学(42632)
(41587)
经济学(40179)
基金
项目(254439)
科学(198289)
基金(183655)
研究(180433)
(163518)
国家(162084)
科学基金(136890)
社会(112906)
社会科(106560)
社会科学(106531)
(101034)
基金项目(98585)
自然(90791)
自然科(88646)
自然科学(88616)
自然科学基金(87022)
(84992)
教育(80742)
资助(74008)
编号(73149)
成果(58324)
重点(57223)
(55131)
(54977)
(53016)
课题(49717)
创新(49533)
科研(48834)
计划(48463)
国家社会(46311)
期刊
(151952)
经济(151952)
研究(97881)
(85980)
学报(68605)
中国(66848)
科学(60594)
农业(58470)
大学(50912)
学学(48611)
管理(44966)
(40689)
教育(35248)
业经(30904)
(29630)
金融(29630)
技术(27538)
(27435)
经济研究(22010)
财经(21965)
(21409)
问题(21319)
科技(20962)
业大(20527)
(18663)
图书(17180)
农业大学(17148)
资源(17006)
技术经济(16909)
理论(16227)
共检索到507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娜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扶贫重点县贫困户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扶贫科技供需在数量和结构上"双失衡"。通过biprobit模型,从贫困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乡村特征等三方面揭示了扶贫科技供需均衡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贫困户家庭人口规模、农地面积、农业结构、医疗负担和到乡镇距离等因素影响了扶贫科技供需意愿均衡,贫困户年龄、家庭农业结构、家庭农地规模和家族中是否有人了解科技等因素影响了扶贫科技供需意愿均衡演变。扩大科技扶贫示范领域,规范扶贫科技应用流程,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优化扶贫科技供给结构,有助于提高扶贫科技资源的脱贫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樊丽明  解垩  石绍宾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和义务教育,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最不满意的是农村社会养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根据公共品供需衔接状况、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策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盛明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秋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莉  周砚青  张晓云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农村科技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本文基于经济学的供求视角透视了当前中国农村科技服务系统运转不畅的原因,从改善供给、增加需求角度寻求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供求均衡的现实路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  徐景峰  康凯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帮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精准扶贫理念下,本文将保险精算理论与多重均衡模型有效结合,建立基于农业风险-农业保险的多重均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量化农户在巨灾风险下的陷贫概率,讨论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对农业保险有效扶贫对象进行识别,在差异化农业保险补贴和多样化农业保险产品设计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成举  
阳县科技扶贫的实践让我们看到,科技扶贫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正向的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因科技扶贫的"门槛效应"和"规模偏好"等问题,贫困人口很难实质性地参与科技扶贫工作,在扶贫资源分配中形成了贫富之间的非均衡配置结构,结果是贫困的群体与阶层固化现象越发严重。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我们要强调科技扶贫工作中技术的亲贫性,同时强调注重科技扶贫的社会效果,而不仅是经济后果。科技扶贫中的科技选择一定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承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改善和优化这些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成举  
阳县科技扶贫的实践让我们看到,科技扶贫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正向的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因科技扶贫的"门槛效应"和"规模偏好"等问题,贫困人口很难实质性地参与科技扶贫工作,在扶贫资源分配中形成了贫富之间的非均衡配置结构,结果是贫困的群体与阶层固化现象越发严重。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我们要强调科技扶贫工作中技术的亲贫性,同时强调注重科技扶贫的社会效果,而不仅是经济后果。科技扶贫中的科技选择一定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承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改善和优化这些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卫东  徐谷雄  
医保扶贫是我国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政策,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样本,通过测算农村贫困人群在医疗救助介入前后医疗自付总费用的变化,以及构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相关指标来评价医疗救助扶贫的扶贫效果;并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特征、就医行为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最后,本文从推动医疗救助方式改革,实施医疗救助专项药品目录,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政策外医疗自付费用探索补充性救助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华泉  
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具、模式及制度不断创新演进,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应有的科技力量,至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基于技术社会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71年农村科技扶贫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演化进路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发现,其变迁先后历经了“开篇探索—制度突破—职能拓展—机制耦合—内涵发展—生态集成”等阶段,遵循“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变、粗放型推进模式向内涵式推进模式转变、供给性主导向需求性主导模式转变、点线瞄准向生态集成转变”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如何形成供需耦合的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杨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供需平衡出现新的变化特点,小麦价格变化日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小麦供给主要受小麦生产的影响,进口与库存起辅助调节作用。由于播种面积、单产及小麦价格的影响,使小麦供给波动较大。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及城市化进程是影响小麦需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颖慧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主要障碍及其研究意义;指出农村多元化扶贫开发格局建构的问题,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的引导力量不足及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等若干问题;给出构建多元化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和扶贫开发格局,优化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及增强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等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景峰  方蕾  徐佳斌  
“因灾致贫”与“因灾返贫”是推进我国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保险作为农村经济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在风险发生时为农户提供损失补偿,从而为农村居民构筑生产安全网,是我国扶贫事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出发,通过多重均衡模型来分析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并从人口结构、补贴模式和市场组织形式三个角度来探讨保险精准扶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引入全额保险对收入水平较高农户效用的提升最为明显,而对收入水平较低农户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提高保费的补贴比例可以放大农业保险的扶贫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一部分因保费支出而陷入贫困的群体脱离贫困陷阱。第三,自由投保模式的保险脱贫效果要优于强制性投保,并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农户破产概率。第四,提高保费补贴可以降低收入水平较低农户跌入贫困陷阱的概率,但随着保费补贴比例的提高,其扶贫脱贫的效果会逐渐降低,即存在边际递减的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桑晚晴  杨帆  
本文通过对268位扶贫驻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借鉴职业决策过程模型和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不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留任的人数占比不到30%;从个体特征看,年龄对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影响显著,但边际效应不大;从家庭特征看,家人的理解程度显著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从工作特征看,专业匹配、工作表彰、领导关怀、驻村感情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而工作压力、能力恐慌等因素则显著负向影响其留任意愿。以上结果表明,乡村振兴的人才吸引力度有待增强,而精神关怀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