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1)
- 2023(10310)
- 2022(8559)
- 2021(8076)
- 2020(6363)
- 2019(14119)
- 2018(13883)
- 2017(26797)
- 2016(14273)
- 2015(15386)
- 2014(14747)
- 2013(14466)
- 2012(12992)
- 2011(11759)
- 2010(11863)
- 2009(11182)
- 2008(10477)
- 2007(9487)
- 2006(8385)
- 2005(7239)
- 学科
- 济(63672)
- 经济(63617)
- 农(49161)
- 业(46150)
- 管理(36338)
- 农业(32889)
- 企(25401)
- 企业(25401)
- 业经(19737)
- 方法(19200)
- 数学(16802)
- 数学方法(16632)
- 中国(15605)
- 财(14125)
- 地方(13861)
- 制(13714)
- 农业经济(12490)
- 发(11356)
- 学(10608)
- 体(10293)
- 贸(9900)
- 贸易(9894)
- 易(9660)
- 土地(9629)
- 村(9527)
- 农村(9506)
- 发展(9366)
- 展(9356)
- 策(9189)
- 银(8734)
- 机构
- 学院(195728)
- 大学(186882)
- 济(81801)
- 经济(80264)
- 管理(75027)
- 理学(64963)
- 理学院(64324)
- 研究(63951)
- 管理学(63289)
- 管理学院(62950)
- 农(52167)
- 中国(50885)
- 农业(39476)
- 科学(38466)
- 京(37413)
- 财(35657)
- 业大(35163)
- 中心(31282)
- 所(31231)
- 江(29817)
- 财经(28302)
- 研究所(28202)
- 经(25855)
- 范(25512)
- 师范(25281)
- 农业大学(24457)
- 经济学(24349)
- 州(23360)
- 经济管理(22920)
- 院(22460)
- 基金
- 项目(133535)
- 科学(106114)
- 研究(102071)
- 基金(96963)
- 家(84013)
- 国家(83202)
- 科学基金(71626)
- 社会(66746)
- 社会科(62826)
- 社会科学(62812)
- 省(54003)
- 基金项目(51851)
- 教育(45116)
- 自然(44034)
- 划(43831)
- 编号(43145)
- 自然科(42948)
- 自然科学(42941)
- 自然科学基金(42176)
- 资助(37192)
- 成果(33392)
- 农(31086)
- 发(30706)
- 重点(29932)
- 部(29767)
- 课题(28629)
- 创(28200)
- 国家社会(27674)
- 制(27201)
- 创新(26278)
共检索到28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和曦
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为宅基地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相比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在法理渊源和实践操作上有较大的不同,尤其表现在农房与宅基地"房地一体"原则下"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的路径选择。如何合理设置农村住房的房地权利结构,平衡保障集体、农户和经营业主的权益,并将其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中,是当前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重要突破口。"三权分置"下重塑房地权利结构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达 王艳西 韩冬
探索建立农地"三权分置"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系统性地进行"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第一,通过界定"农民集体"性质、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并探索"土地股份制"、"土地混合股份制"等实现方式落实土地所有权;第二,通过建立农地的集体永佃制、界定"农民"性质、建立集体成员身份进入退出机制并探索承包权市场化退出等途径稳定承包权;第三,通过赋予土地经营权完整的物权权能、创新生息性经营权资本化、尽快放开借贷型经营权资本化、逐步放开要素型经营权资本化以及积极探索金融型经营权资本化等途径放活经营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达 王艳西 韩冬
探索建立农地"三权分置"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系统性地进行"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第一,通过界定"农民集体"性质、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并探索"土地股份制"、"土地混合股份制"等实现方式落实土地所有权;第二,通过建立农地的集体永佃制、界定"农民"性质、建立集体成员身份进入退出机制并探索承包权市场化退出等途径稳定承包权;第三,通过赋予土地经营权完整的物权权能、创新生息性经营权资本化、尽快放开借贷型经营权资本化、逐步放开要素型经营权资本化以及积极探索金融型经营权资本化等途径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达 王艳西 韩冬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全面拓展宅基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形成"增量"权能,依据农村土地开发实践将权能细化并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生产经营主体之间分配从而形成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产权格局。本文从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宅基地"增量"所有权、确立农户资格权法律地位和行权方式、逐渐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及开征土地增值税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久富 郭贯成 韩述 陈思媛
研究目的:引入“关系产权”理论,丰富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理论支撑,优化不同功能产权的实现形式。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关系产权”理论契合中国逻辑,显化了农村集体地权关系,推动了土地财产功能与保障功能的划分,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在耦合“权利产权”理论优势的基础上,将承包地与宅基地“三权分置”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视角出发,与“三农问题”解决相结合,为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论:“关系产权”理论厘清了农民与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佐证了产权制度设计的科学性,阐明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实现“三权分置”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强调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这份关于"三权分置"的重要文件,无疑将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在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调动广大农民种植与经营农村土地的积极性,我国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鄂施璇 王兆林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1)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2)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3)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申始占
用大陆法系私法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公有制体制下农地权能分置的问题。集体所有制体制下的"集体"和"成员"之间并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下,我国农地权能分置理论可以作以下表述:"集体—成员"之间不能适用私法意义上的"权能分离"理论,而应当适用基于公有制实现形式下的"权能位移"理论。对于集体内部与集体外部成员之间的土地权能转移来说,其可以适用经济学意义上的"权能分离"理论。当然,这样的表述也暗含以下论断,即现有学界对于我国农地权能分置理论的研究进路或已存在基础性的逻辑错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广奇 张保平
委托代理关系是审计需求产生的根源。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以及"三权分置"下农村审计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催生新的农村审计需求,当前农村审计的几种主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因此,研究农村审计模式的改进,对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李冠 王雪琪 陈阳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需求和实现形式,揭示宅基地三权分置形成的权利结构以及权利的法律性质与法理逻辑。研究方法: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农户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纯农户对宅基地有保障性需求,非农户有财产性需求,兼业户两者兼有。宅基地两权分置满足了纯农户和兼业户的保障性需求,三权分置满足了非农户和兼业户的财产性需求。(2)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有延伸经营权、分置成员权和分置人役权等模式。延伸经营权模式和分置人役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已取得居住权益,分置成员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待取得居住权益。(3)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需求,形成逻辑严谨的权利体系。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经营权的性质为次用益物权,承担资源经济利用的社会功能;居住权的性质为人役权,承担保障农户已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成员权的性质为集体成员分配请求权,承担保障农户待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响应了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对保障和财产的差异化功能需求。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权利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可以形成逻辑更为严谨的权利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结构、生成逻辑与原创性贡献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新时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因循“往哪改、改什么、谁来改、怎么改”的思维逻辑,构建了以“道路方向论、中心任务论、主体作用论、策略方式论”为内涵的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情与农情”的现实情境、“人地分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矛盾演化”的客观规律、“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协调与联动发展”的价值目标综合集成的结果。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国特色小农与农业现代化衔接、土地经营权有序资本化、构筑国家集体个人联动发展的“真实共同体”等方面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燕芽 冯义强
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是有效保障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之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土地发展权制度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梳理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存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性质、归属及实现形式的观点进行驳析与补充,提出"民有村管"为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并建议从法定土地发展权、规范征地权的行使、减少行政干预、重视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及建立监督机制等环节构建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有效实现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和内容,明确农户消亡是承包合同消灭的原因之一。在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合同没有必要存在。家庭承包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划拨方式,将土地经营权给予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四荒"土地经营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让方式给予土地经营权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土地"三权分置"深刻影响着农村治理。土地"三权分置"包含承包权确权、经营权配置和所有权实现。"三权分置"带来的农村治理环境变化包括治理基础的市场化、治理边界的开放化、治理过程的契约化;其带来的农村治理主体变化有集体组织的治理功能强化、集体成员各阶层参与治理的程度分化、非集体成员参与治理的作用加强;其带来的治理机制变化有权力格局开放化和决策程序民主化。
关键词:
三权分置 治理环境 治理主体 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土地"三权分置"深刻影响着农村治理。土地"三权分置"包含承包权确权、经营权配置和所有权实现。"三权分置"带来的农村治理环境变化包括治理基础的市场化、治理边界的开放化、治理过程的契约化;其带来的农村治理主体变化有集体组织的治理功能强化、集体成员各阶层参与治理的程度分化、非集体成员参与治理的作用加强;其带来的治理机制变化有权力格局开放化和决策程序民主化。
关键词:
三权分置 治理环境 治理主体 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