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0)
2023(8248)
2022(6136)
2021(5581)
2020(4340)
2019(9412)
2018(9431)
2017(18195)
2016(9970)
2015(11174)
2014(11285)
2013(11048)
2012(10034)
2011(9102)
2010(9183)
2009(8658)
2008(8508)
2007(7964)
2006(7258)
2005(6591)
作者
(28463)
(24479)
(23921)
(22631)
(14843)
(11603)
(10680)
(9325)
(9178)
(8414)
(8332)
(7843)
(7623)
(7456)
(7270)
(7115)
(7028)
(6881)
(6739)
(6725)
(6081)
(5997)
(5896)
(5653)
(5590)
(5474)
(5437)
(5175)
(4941)
(4904)
学科
(49144)
(46571)
经济(46529)
(33525)
农业(32795)
业经(19571)
管理(17703)
中国(14887)
(13407)
企业(13407)
地方(12697)
农业经济(12677)
(12231)
方法(11825)
发展(10905)
(10894)
(9820)
(9660)
农村(9641)
数学(9046)
数学方法(8981)
(8408)
收入(8032)
土地(7919)
建设(7890)
(7805)
(7508)
(7456)
贸易(7452)
人口(7390)
机构
学院(144625)
大学(137466)
(62354)
经济(61126)
管理(52868)
研究(52477)
(47625)
理学(45426)
理学院(44944)
管理学(44173)
管理学院(43924)
中国(41371)
农业(35713)
科学(30782)
(29032)
业大(28419)
(26603)
中心(25184)
(24255)
研究所(23904)
(23546)
农业大学(21769)
(20863)
师范(20727)
财经(18670)
(18395)
(18328)
(17907)
经济管理(17859)
经济学(17678)
基金
项目(94876)
科学(74917)
研究(74365)
基金(67553)
(58317)
国家(57609)
社会(49037)
科学基金(49001)
社会科(45869)
社会科学(45858)
(39251)
基金项目(36137)
编号(32795)
教育(31447)
(30879)
(28946)
自然(28078)
自然科(27396)
自然科学(27391)
自然科学基金(26904)
成果(26323)
资助(24904)
(23373)
课题(21524)
重点(21068)
(20783)
国家社会(20399)
发展(19571)
(19422)
(19349)
期刊
(82483)
经济(82483)
(56875)
研究(41552)
农业(38467)
中国(34999)
学报(23571)
科学(22775)
业经(21365)
大学(19382)
学学(18527)
(17372)
(17346)
金融(17346)
(16030)
管理(15617)
教育(15555)
农业经济(15031)
农村(14706)
(14706)
问题(12493)
技术(11180)
(10773)
世界(10639)
经济研究(9784)
农村经济(9720)
经济问题(9428)
社会(9311)
财经(8764)
社会科(8582)
共检索到227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移刚  
乡村文化记忆是在乡村空间和农民生活场域中建构起来的农民个体、群体的生活史,也是乡土社会和农耕时代的集体记忆与共同属性,维系和强化着乡土社会的身份认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男性婚姻弱势群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打破了乡村原有文化生态,解构了乡村文化记忆建构和传承的场域、载体、形态、内容以及原有的乡村文化记忆系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构乡村文化记忆的时间、仪式等载体要素,存留乡村文化记忆的固定形态,加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正向关注和主流引导,尊重男性弱势群体的文化记忆以使其获得原始认同,在振兴乡村文化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男性婚姻弱势群体参与文化建设,提升其文化资本、文化话语权和融入乡村的文化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成华  靳小怡  井文  
文章利用2010年"百村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农村已婚男性在婚姻缔结过程中遭遇"娶妻难"这一负面生活事件对其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施暴已成为有成婚困难经历的男性解决夫妻冲突的主要方式;成婚困难的经历显著增加其实施婚姻暴力的可能性;施暴类型随着成婚困难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有过成婚困难经历但程度不严重的男性,倾向于只实施冷暴力;而经历过严重成婚困难的男性实施冷暴力和实施肢体暴力的可能性均更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本文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事实和特征 ,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内在关联 ,分析论证了中国乡村教育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提出了建立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校长民主选举制、“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乡村教师自治委员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的乡村教育人、财、事的管理体制 ,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张力  
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是在中国农村普婚制社会下长期存在的现象。文章利用全国性的专项调查、主流媒体报道和实地调查数据,从婚姻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视角来研究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困境。宏观数据分析显示,用性别结构失衡来解释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剥夺"显得原发性因果关系不强和实证性不足,而简单地以贫困概括农村大龄男性婚姻困境的主因并没有充分考虑婚姻的本质和功能。基于性别不平等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认为婚姻市场上性别不平等对贫困男性婚姻困境的影响远比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困境具有独立于个体内因的社会经济结构性的成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创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从本质上说,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弱势群体"抱团取暖"的组织形式,能够通过内源融资缓解成员面临的资金短缺矛盾,尤其适应类似我国这样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体、外源融资不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但随后的6年时间里,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成长显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却比较缓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思新  
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当前现实国情和自身因素等影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物质生活、精神娱乐和信仰、感情婚姻生活和社会权益保障等方面被严重边缘化,是中国的"最弱势人群"。因此,建立三元保障模式,完善养老立法,弘扬中国孝道文化,解放思想观念,加大相关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老年妇女边缘化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苏豫  
农村地区的职成教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地区职成教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职成教存在边缘化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地区职成教的有效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从增加教育经费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凸显农村教育特点)等方面入手,消除农村地区职成教的边缘化,提升对农村职成教的管理,促进其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静  
实现城乡教育和谐和统筹发展,关系着我国教育发展长久大计,当前我国农村职成教育边缘化趋势明显,遏制农村职成教育边缘化,必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程资源"农村化"特质、更新农村教育观念、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亓昕  姚晓迅  
基于2013年"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调查"和2014年"中西部地区乡村小微学校调查",调查表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小微学校虽然大量存在,但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困境中。这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不足、师资短缺且结构不合理、教师负担过重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地,文章试图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于小微学校的边缘化提出一个初步的解释框架,文章认为,小微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在教育市场上的失败表现,以及在教育政策视野中的缺位是造成小微学校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莹  曾庆伟  
城市化进程作为一种客观的外部情境变动,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带来生源和规模减少的冲击。乡村小规模学校习惯将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学校作为参照对象,产生自我结构边缘和心理边缘,最终陷入规模认识固化、教学效能降低、文化自觉缺失等发展困境。学校需要正视与反思"自我边缘化"的演进历程,理性审慎地看待办学情境的变动,重塑学校的价值认同、规模认同、群我关系,主动建构起个体能动性与外部支持之间的有效关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静凝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概率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蔡杏香  周素英  
农村婚姻登记收费透视江西宜春市物价局邮编:336000蔡杏香,周素英一、婚姻登记收费现状婚姻登记收费是国家管理的重要收费项目,目前,江西省宜春市农村婚姻登记收费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有:国内婚姻证书工本费,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费,离婚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明堂  王广金  
本文从促使婚姻成立的消费、婚姻合法性的消费、攀比排场性消费三个方面,对宁夏盐池县佟记圈村的农村婚姻消费个案进行调研,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该村婚姻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佟记圈村的农村婚姻消费在农牧交错区有一定的典型性,对认识该地区农村婚姻消费特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历史变迁有借鉴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婚姻挤压是指由于适婚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其中一种性别的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现象。我国农村婚姻挤压主要挤压的是适婚男性农民,它包括宏观层面的性别挤压、中观层面的梯度挤压和微观层面的竞争挤压等机制。其中,性别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农村中的适婚男性,而农村适婚女性较少被挤压;梯度挤压机制挤压的是作为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而作为婚姻市场优势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被挤压得较少;竞争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在婚姻市场低洼地带内部的婚姻市场竞争中无法支付高额婚姻成本的适婚男性,而该地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适婚男性被挤压的程度相对较低。农村适婚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最终由处于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底层家庭的适婚男性承担,他们最容易成为农村找不到配偶的"光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