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5)
2023(12938)
2022(10224)
2021(9453)
2020(7384)
2019(16648)
2018(16449)
2017(31453)
2016(17072)
2015(18821)
2014(18524)
2013(18027)
2012(16419)
2011(14756)
2010(14467)
2009(13373)
2008(13063)
2007(11762)
2006(10606)
2005(9366)
作者
(50271)
(42790)
(41970)
(39778)
(26483)
(20592)
(18876)
(16620)
(16356)
(14829)
(14464)
(14228)
(13510)
(13056)
(12927)
(12867)
(12759)
(12379)
(12230)
(11933)
(10630)
(10219)
(10203)
(9916)
(9708)
(9473)
(9468)
(9109)
(8607)
(8465)
学科
(71208)
经济(71132)
(51738)
(50501)
管理(41043)
农业(33428)
(29226)
企业(29226)
方法(24436)
业经(22495)
数学(21785)
数学方法(21645)
中国(19920)
地方(16648)
(14666)
(14642)
(13742)
贸易(13734)
(13706)
(13329)
(13043)
农业经济(12618)
发展(11299)
(11292)
(11000)
银行(10963)
(10605)
金融(10603)
(10600)
土地(10467)
机构
学院(241462)
大学(236203)
(99163)
经济(97219)
管理(91275)
研究(83580)
理学(79108)
理学院(78223)
管理学(76935)
管理学院(76502)
(67185)
中国(66518)
科学(52771)
农业(51770)
(49644)
业大(46335)
(42664)
(42018)
中心(40583)
研究所(38822)
(37082)
财经(33696)
农业大学(32797)
(31632)
师范(31250)
(30779)
北京(30213)
经济学(29462)
(29381)
(29121)
基金
项目(167513)
科学(131183)
基金(121492)
研究(120864)
(108130)
国家(107085)
科学基金(90738)
社会(78440)
社会科(73829)
社会科学(73808)
(66827)
基金项目(65832)
自然(58359)
自然科(56965)
自然科学(56947)
自然科学基金(55951)
(55398)
教育(52507)
编号(49714)
资助(46380)
成果(38299)
(37849)
(37132)
重点(37116)
(36255)
(34829)
课题(33019)
国家社会(32897)
创新(32548)
科研(31907)
期刊
(116315)
经济(116315)
(71281)
研究(66332)
中国(50544)
农业(48051)
学报(44118)
科学(39934)
大学(33482)
学学(32049)
(30221)
(27916)
金融(27916)
管理(27562)
业经(27106)
(23115)
教育(19720)
技术(17498)
问题(17252)
经济研究(16132)
财经(15966)
农村(15364)
(15364)
(15240)
农业经济(15165)
(13697)
业大(13465)
世界(13406)
资源(13232)
农业大学(11950)
共检索到359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农村市场化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关系越发紧密。为揭示农村市场化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围绕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两方面,运用农户调查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耕地流转费用和农产品销售价值的高低决定着农户土地预期及农业效益的实现程度,对耕地流转概率和流转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同一要素对流入和流出的推拉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农户特征、耕地资源和地区差异等要素对耕地流转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流转动因相一致。由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尚不健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流转,有助于改善农户福利,优化农业土地利用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基于对河北、山东、福建、河南、吉林、新疆、云南、陕西8省4727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并比较各地区耕地流转的差异。调查结果发现:8省耕地平均流转率和流转比例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向主体多元化但仍以本村农户之间为主;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占主导但互换、转让和入股等方式并存;流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生产但个别地区"非农化"现象严重;同时,各地区在流转速度、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用途、流转价格上都存在差异。最后,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土地流转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芳文  杨国强  郭锦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经营者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将土地围绕外部利润进行博弈,选择更加有利的土地经营方式,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文章利用江西省834份农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离农贸市场距离、农产品销售比例等变量上。另外,农业劳动时间比、土地细碎化与户主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务农年限及5年内担任村干部亲属的人数、参加农村合作社等因素均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基于此,该文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玲玲  邱道持  赵亚萍  石永明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撂荒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地流转的供给者,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农地使用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市壁山县为例,通过对5个镇156户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因素,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和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提供依据和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箭  杨钢桥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钱圣  杨钢桥  
农户对耕地劳动力投入,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湖北省9个县市672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农户劳动力投入影响很大,务农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是理性的,符合比较利益和风险规避原理;农业机械对劳力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也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高辉  王夏玙  谢依林  胡贤辉  
基于常德市41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耕地碳生产率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变化,拐点为3.929hm~2,小于耕地生产率最大化下的经营规模拐点值(4.128 hm~2);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依然呈“倒U形”关系,而非农户的经营规模与耕地碳生产率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和集镇距离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耕地碳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在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时,可将考虑碳排放和不考虑碳排放的最适经营规模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提高耕地碳生产率,促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贤辉  蔺思琪  何庆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研究目的:探讨各类农户兼业行为对其耕地流转方式影响及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共同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素质、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农户农业技术培训、农户低保覆盖;(2)共同影响Ⅱ兼农户与非农户对耕地流转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非农就业地点;(3)影响纯农户与Ⅰ兼农户选择不同耕地流转方式的农户兼业行为特征,显然多于Ⅱ兼农户与非农户。研究结论:提高纯农户与Ⅰ兼农户文化素质,强化耕地流转认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以及提高农户的低保覆盖率,对于促进耕地流转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流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应当加快建立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钟太洋  陈志刚  
通过沪苏皖3省16个村的分层抽样农户调查发现,因经济发展阶段差异,以沪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比安徽传统农区更高一些,但是广大农户主动参与市场的意识还不强。根据定量分析和Tobit模型检验表明,农产品商品化对农户种植结构产生较显著的影响。无论以蔬菜表征的经济作物还是稻麦表征的粮食作物,其市场销售行为对种植规模的扩大呈现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不同地区的要素影响程度有所差异,销售价格对安徽农区、销售率和销售渠道对沪苏地区的农户种植结构呈现显著的正效应。另外,耕地资源、生产区位、农户特征等要素对农产品种植结构也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与作物特性及地区适宜性是一致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志强  李贵才  曹广忠  
基于13省25县100个村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农收入已成为我国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户生计非农化的特征明显;我国农户耕地流出的比重高于耕地流入的比重。(2)农户生计非农化程度越高,则耕地流出的概率越高,耕地流入的概率越低。(3)非农收入比重对农户耕地流出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农业劳动力数量或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耕地流入具有较高的贡献率。(4)从区域差异来看,非农收入比重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东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均具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比重、农业劳动力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是中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农收入比重是西部地区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系统梳理农户对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机制,并实证分析了土地流转租期和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差异。研究表明:当前农户的恋土情结从无条件的对耕地质量进行掠夺到有意识的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与投入;在农户耕地保护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有土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更有意识进行耕地保护;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而流转方式对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对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小燕  陈印军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对农户转入耕地行为与规模和转入耕地后"非粮化"种植行为与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流转租金、转入年限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是否转入耕地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转入耕地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入方式、合同批准单位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行为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所经营的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流转租金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农户在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与关注耕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种植现象,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黄萤乾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扩大经营规模对耕地撂荒的减缓作用甚微,而土地转出会降低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劳动力、土地与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以及灌溉条件和地块数等均稳健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推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地块规模,鼓励留村务农劳动力换工,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拓宽农户家庭多元化的收入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