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6)
- 2023(11883)
- 2022(9978)
- 2021(9234)
- 2020(7666)
- 2019(17532)
- 2018(17041)
- 2017(32429)
- 2016(18091)
- 2015(19956)
- 2014(19868)
- 2013(19939)
- 2012(18505)
- 2011(16836)
- 2010(17123)
- 2009(15985)
- 2008(16105)
- 2007(14866)
- 2006(13075)
- 2005(11302)
- 学科
- 济(77328)
- 经济(77251)
- 业(55349)
- 农(50324)
- 管理(45782)
- 企(33468)
- 企业(33468)
- 农业(33219)
- 方法(31851)
- 数学(28698)
- 数学方法(28434)
- 业经(21991)
- 中国(18948)
- 财(18474)
- 地方(16342)
- 学(15661)
- 贸(15511)
- 贸易(15508)
- 制(15314)
- 易(15126)
- 发(12553)
- 农业经济(12451)
- 银(11166)
- 银行(11111)
- 环境(10983)
- 策(10934)
- 技术(10868)
- 务(10665)
- 财务(10650)
- 财务管理(10621)
- 机构
- 学院(265685)
- 大学(261698)
- 济(108461)
- 经济(106152)
- 管理(99088)
- 研究(92697)
- 理学(86184)
- 理学院(85177)
- 管理学(83686)
- 管理学院(83218)
- 农(75005)
- 中国(70106)
- 科学(60542)
- 农业(58552)
- 京(54690)
- 业大(52392)
- 所(49143)
- 财(46252)
- 研究所(44932)
- 中心(43889)
- 江(40831)
- 财经(36895)
- 农业大学(36816)
- 范(33747)
- 北京(33578)
- 经(33546)
- 师范(33281)
- 省(32600)
- 经济学(32137)
- 院(32108)
- 基金
- 项目(180645)
- 科学(139789)
- 基金(129797)
- 研究(126462)
- 家(116306)
- 国家(115213)
- 科学基金(96177)
- 社会(80245)
- 社会科(75646)
- 社会科学(75617)
- 省(72949)
- 基金项目(69965)
- 自然(63264)
- 自然科(61749)
- 自然科学(61721)
- 划(61206)
- 自然科学基金(60633)
- 教育(55966)
- 编号(51399)
- 资助(51230)
- 重点(40776)
- 农(40479)
- 发(40378)
- 成果(40150)
- 部(39386)
- 创(37453)
- 计划(35602)
- 科研(35351)
- 创新(35039)
- 课题(34782)
- 期刊
- 济(123488)
- 经济(123488)
- 农(77948)
- 研究(70909)
- 农业(52684)
- 中国(52214)
- 学报(52074)
- 科学(45106)
- 大学(38298)
- 学学(36995)
- 财(34993)
- 管理(29235)
- 业经(27298)
- 业(25469)
- 融(25079)
- 金融(25079)
- 教育(21362)
- 技术(20110)
- 问题(18234)
- 版(17678)
- 经济研究(17433)
- 财经(17366)
- 业大(15611)
- 农业经济(14982)
- 农村(14880)
- 村(14880)
- 经(14845)
- 农业大学(13878)
- 世界(13764)
- 技术经济(13309)
共检索到387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华山
已婚妇女计划外受孕率高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被动的突出表现。它不仅增加了育龄妇女的痛苦,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且不利于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因此,对农村已婚妇女计划外受孕特点及节育措施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湖北省钟祥市1991年底在35个行政村抽样调查得到的生育节育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其实质性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宁 苏群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对其非农就业参与、非农劳动时间和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消除生育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依然决定着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而多生子女则会降低其非农就业的参与率、劳动时间和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群 何小凡
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理论依据,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就业选择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已婚妇女 就业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岚 董晓媛 陈功 郑晓瑛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迁。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照料负担。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老年父母对已婚妇女的农业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非农劳动而言,照料自己的父母不会影响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但是照料公婆对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父权意识仍然对家庭内部照料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基于2008年对河南省农村280名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妇女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妇女受教育程度、丈夫当年是否外出务工、社区经济发展是否以农业为主和社区已婚妇女外出务工比例5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妇女年龄、家中是否有3岁以下孩子和家庭人均耕地面积3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婚前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妇女当年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关键词:
农村已婚妇女 劳动供给 耕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鸿雁,娄彬彬
本文运用1996年苏南地区、皖北地区"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课题调查数据,分析了主动、被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对育龄妇女副作用的产生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影响;此外,主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者的平均避孕失败次数、平均人流次数均明显高于被动选择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宗桥
我国傣族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傣族人口102.5万,云南省有101.43万,占98.9%,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云南省的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靠近边境的弧形地带,以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自治州为最多,属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类型。典型的傣族人口的大多数多居住在水土条件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林坚
本文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就农村已婚妇女失地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已婚妇女失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户租入更多农地,但对农户租出农地影响较小。失地农户是否租入农地,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经济状况和要素禀赋,而不是取决于已婚妇女失地。在一些人均耕地紧张的地区,已婚妇女失地虽然增加了农地需求,加剧了农地市场的供求矛盾,但在另一些人均耕地充裕的地区将有利于促进农地市场的发育,减少耕地撂荒现象,加速农地市场流转。
关键词:
已婚妇女 失地 农地流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云嵘,孙靖华,李宏规,黄德兴,金敏子,赵小华,段纪宪,王丰,伊恩·戴蒙德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根据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87年常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62908492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宫内避孕,现用率为40.7%;城、镇、乡已婚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数分别占全国使用总数的27.4%、19.6%和53%。可见宫内节育器在节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文怀
本文所说的计划外怀孕,是指不符合地方(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生育政策而妊娠的现象。近年来,在辽宁省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特殊的计划外怀孕现象。这种计划外怀孕者怀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超生,而明确或不明确地持有其它目的。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非生育目的”型计划外怀孕。在大、中城市,这种“非生育目的”型计划外怀孕,发生例数尽管很少,但呈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城区计划外怀孕发生人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这种“非生育目的”型计划外怀孕是目前城市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振华
本文所谓“农村妇女婚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姻关系迁移外省外地落户而形成的人口流动。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管理农村、市郊、城市之间的人口,实行了一整套控制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农村人口之间因通婚而迁移,政策还是允许的。因此,婚迁现象历来有之。如灾区农村妇女为躲避自然灾害离乡婚配等。近几年,外省农村妇女来浙婚配的人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1985年以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