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9)
2023(7150)
2022(5878)
2021(5506)
2020(4507)
2019(10524)
2018(10060)
2017(19528)
2016(10260)
2015(11248)
2014(10797)
2013(10707)
2012(9828)
2011(9076)
2010(9370)
2009(8593)
2008(8321)
2007(7599)
2006(6866)
2005(6208)
作者
(27880)
(24381)
(23355)
(22315)
(14733)
(11619)
(10561)
(9322)
(9072)
(8414)
(8135)
(7859)
(7404)
(7393)
(7206)
(7046)
(7030)
(6958)
(6680)
(6635)
(6011)
(5899)
(5796)
(5754)
(5445)
(5384)
(5282)
(5028)
(4917)
(4897)
学科
(48700)
经济(48644)
(48613)
(36763)
农业(32548)
管理(21252)
业经(16993)
(15890)
企业(15890)
方法(15451)
数学(13784)
中国(13695)
数学方法(13627)
农业经济(12357)
地方(10894)
(9931)
(9763)
(9574)
(9454)
农村(9434)
发展(8735)
(8720)
(8157)
(7687)
(7615)
劳动(7614)
收入(7606)
(7492)
贸易(7486)
土地(7421)
机构
学院(144661)
大学(139330)
(64185)
经济(63095)
管理(55838)
研究(49930)
理学(48843)
理学院(48414)
管理学(47566)
管理学院(47319)
(46902)
中国(39271)
农业(35260)
业大(28545)
科学(28353)
(28309)
(26953)
(24958)
中心(24376)
(22396)
研究所(22364)
农业大学(21693)
财经(21006)
(19307)
(19183)
师范(19037)
经济学(18725)
经济管理(18530)
(17325)
北京(17269)
基金
项目(98210)
科学(78281)
研究(76120)
基金(71599)
(61976)
国家(61285)
科学基金(52778)
社会(50598)
社会科(47543)
社会科学(47535)
(39835)
基金项目(38203)
教育(33476)
编号(32295)
(31444)
自然(31173)
自然科(30495)
自然科学(30488)
自然科学基金(29944)
(28678)
资助(27748)
成果(25760)
(22673)
(22560)
国家社会(21563)
重点(21340)
课题(21292)
(20701)
(20224)
(19668)
期刊
(77642)
经济(77642)
(55257)
研究(41584)
农业(37668)
中国(35273)
学报(23565)
科学(22122)
业经(20329)
大学(19787)
学学(18705)
(18574)
(16836)
管理(15958)
教育(15838)
(15833)
金融(15833)
农业经济(14445)
农村(13931)
(13931)
技术(11856)
问题(11564)
世界(10512)
财经(10226)
(10204)
经济研究(9947)
农村经济(9243)
经济问题(8844)
(8827)
社会(8817)
共检索到222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洪云  梁海兵  郑洁  
已有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研究因未有效区分转移意愿与能力的差异而致实证分析存在样本选择偏误。本研究从转移意愿和能力两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深入甄别的同时,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定量研究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意愿与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有效转移""潜在转移"和"隐蔽转移"的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意愿与能力的重要因素;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村已婚女性的工作预期而致其就业难度增加进而降低了其就业转移意愿。职业培训对农村已婚女性实现"有效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外出务工总人数对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具有显著的家庭"跟随"效应。村庄特征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已婚女性"有效转移"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卫红  刘秀娟  刘冬蕾  
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诸多限制,本文选取河北省保定市8村庄的农村已婚女性为研究样本,应用prob it模型分析其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促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曾惠  
本文基于广东、江苏两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农户家庭土地转包。研究发现,农民工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男工女也工"的劳动力迁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滞后的局面。家庭中男性成员的非农就业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发生土地转出,农户土地转出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提高而上升。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男工女耕"家庭分工演变为"男工女工、老人耕种"的代际分工,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是农户兼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年老无力、缺乏劳动力将成为农户土地转出的重要原因。兼业经营农户、农业女性化程度将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促进女性的非农就业将进一步促进农户的分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春芳  
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儿童看护、老人照料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传统的家庭分工对发达地区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具有较深远的影响,已婚女性更多地承担了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家庭生产的责任,降低了她们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和劳动时间。随着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和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已婚女性家庭与就业的矛盾将更突出。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相应的公共产品供给,使农村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其非农就业,以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越  姚顺波  
利用全国7省区2 118个农村已婚女性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集群效应下的二元Logit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内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家庭中孩子个数和配偶工作地点进行了分类探讨。研究发现:个人资本变量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非农劳动依旧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育阶段的孩子个数对已婚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和就业地点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于抚养阶段的孩子仍是女性放弃非农就业的重要原因;配偶工作地点与已婚女性工作地点的选择具有高度匹配性。最后从促进已婚女性非农就业角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熊瑞祥  李辉文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儿童照管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儿童照管公共服务在缓解这一阻碍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线性工具变量方法和双概率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都表明,照管儿童对中国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重要且显著的阻碍作用,而村里存在的可以部分替代已婚女性儿童照管的小学或幼儿园等公共服务则有助于缓解这一阻碍作用。这一发现意味着现阶段中国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因为需要自己照管儿童而从事农业就业的女性劳动力,而提供儿童照管公共服务则有助于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中释放出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妍  脱继强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程度越高者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的女性通常选择外出就业;配偶从事非农就业的女性比配偶纯粹务农的女性更有可能从事非农就业;另外,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苏中与苏北农村非农产业部门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当地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外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劲松  王征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调查的数据,从数量和集中程度两个维度研究了宗族结构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基于数量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两家均衡型的宗族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而一家独大型和多家混合型的结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集中程度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高寡占型的宗族结构对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竞争型和低寡占型结构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另外,宗族数量通过影响当选者意愿进而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宗族集中程度通过影响当选者能力进而作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渔  王进猛  
与FDI大规模流入形成鲜明的对照,2000~2006年我国外资企业平均亏损面达到49.42%。国内主流观点认为,亏损的原因是转移定价将利润转移出境所致。但是,运用无锡市2765家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转移定价没有导致亏损,这与国内的主流观点并不一致。相反,外资亏损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怡安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黎明  谢远涛  
农村已婚男女在非农部门实现稳定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关键。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重选择MLM模型及二元Probit模型考察了农村已婚男女实现非农就业的决定因素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地理因素在农村已婚男女从事非农工作及维持非农工作的稳定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状态好、拥有城镇户口、靠近城镇增加了他们从事非农工作的机会,降低了其失去非农工作的风险;已婚男性非农工作机会远高于女性,失去非农工作的风险远低于女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宁  苏群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对其非农就业参与、非农劳动时间和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消除生育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依然决定着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而多生子女则会降低其非农就业的参与率、劳动时间和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中辉  李旻  
在对前人关于已婚妇女外出就业的研究基础上,结合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对农村已婚妇女外出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着重研究了家庭迁移对农村已婚妇女就业行为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  
我国一直存在明显的城乡消费二元结构,这是阻碍我国消费扩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来支持农村消费,对于稳定农村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检验了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拐点效应,证实了拐点是客观存在的,当农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突破这一拐点,那么转移性支出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作用将减弱。因此我国在财政支农过程中要重视将转移性支出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确保支持农村消费稳定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