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4)
- 2023(10597)
- 2022(8163)
- 2021(7326)
- 2020(5853)
- 2019(12677)
- 2018(12939)
- 2017(24023)
- 2016(13470)
- 2015(15132)
- 2014(15179)
- 2013(14768)
- 2012(13558)
- 2011(12360)
- 2010(12430)
- 2009(11596)
- 2008(11397)
- 2007(10615)
- 2006(9869)
- 2005(8896)
- 学科
- 济(55661)
- 经济(55587)
- 农(49152)
- 业(39816)
- 农业(32761)
- 管理(29165)
- 业经(20173)
- 企(18748)
- 企业(18748)
- 中国(17835)
- 方法(15641)
- 制(13435)
- 数学(13398)
- 数学方法(13249)
- 地方(13182)
- 学(13082)
- 发(12963)
- 农业经济(12484)
- 体(11463)
- 发展(11317)
- 展(11299)
- 财(10696)
- 村(9563)
- 农村(9539)
- 策(9464)
- 银(9387)
- 银行(9347)
- 行(9062)
- 融(8825)
- 金融(8817)
- 机构
- 学院(194268)
- 大学(189566)
- 济(78142)
- 经济(76404)
- 研究(74436)
- 管理(67661)
- 农(62312)
- 理学(57695)
- 中国(57240)
- 理学院(57059)
- 管理学(55826)
- 管理学院(55533)
- 农业(48037)
- 科学(47696)
- 京(41324)
- 业大(40176)
- 所(39518)
- 研究所(35994)
- 中心(34583)
- 财(33113)
- 江(32341)
- 农业大学(29703)
- 省(26980)
- 范(26312)
- 院(26118)
- 师范(25901)
- 北京(25380)
- 财经(25358)
- 州(24802)
- 业(24552)
- 基金
- 项目(131116)
- 科学(101646)
- 研究(95559)
- 基金(92775)
- 家(83571)
- 国家(82753)
- 科学基金(68497)
- 社会(60007)
- 社会科(56160)
- 社会科学(56145)
- 省(53762)
- 基金项目(48566)
- 划(44237)
- 自然(43243)
- 自然科(42194)
- 自然科学(42179)
- 教育(41942)
- 自然科学基金(41420)
- 编号(40252)
- 资助(36604)
- 农(34465)
- 成果(32651)
- 发(30709)
- 重点(29987)
- 课题(28330)
- 部(28213)
- 创(26614)
- 业(25465)
- 国家社会(25100)
- 创新(24929)
- 期刊
- 济(98839)
- 经济(98839)
- 农(68224)
- 研究(55952)
- 中国(48985)
- 农业(46156)
- 学报(39646)
- 科学(34655)
- 大学(30272)
- 学学(28972)
- 财(23618)
- 业经(23300)
- 教育(22667)
- 管理(22249)
- 业(21572)
- 融(21498)
- 金融(21498)
- 技术(16371)
- 农业经济(14884)
- 农村(14688)
- 村(14688)
- 问题(14294)
- 版(14100)
- 业大(13197)
- 经济研究(13154)
- 财经(12213)
- 世界(12101)
- 农业大学(11755)
- 经(10597)
- 经济问题(10321)
共检索到306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茂林 郝云宏 王淑贤
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看,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力是世界工业资本向农村不断扩张的结构性力量,村落共同体因受到冲击而逐步解构直至解体,社会出现文化失调和伦理失落。农民感知逐渐失去村落共同体的安全感、稳定感、归属感和秩序感,产生消极情感。"德性律令"以"共享心智模型"为村落农民的认知图式,认为冲击与反应的辩证互动是以德性为核心,农村工业化的结构性力量会不断扩张,经济理性冲击德性伦理理性;德性会反抗经济理性,农民会为承认而斗争。文章从崭新的视角——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为"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和农民的反应"提供一种可能的文化解释。"中国道路"让作者由现代世界体系工业资本扩张反思农村工业化,中国需要从单一的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冠群 张红霞 张学东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处于变迁之中。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传统道德习俗逐步边缘化,社会治理的传统文化基础也逐步离散化。在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挑战。要想改变农村社会治理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困境,需整合乡村文化,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性治理,并运用现代理念,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乡村文化 社会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红泉
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对解决当下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以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综合利用地方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农村精英分子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才能有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夯实农村现代化成效。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村文化共同体 建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华
南方村落多为单姓聚族而居,以血缘为联结纽带,构成"血缘共同体";北方村落则是多姓杂居,家族之间的关系作为村落内部最重要的关系形态,是村落共同体的联结方式,以此为纽带形成的是"关系共同体",族际关系的不同形态决定村落的生活和治理的不同面貌。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因其内部的结合方式和纽带的差异,使得共同体内部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地方性共识、规范和伦理取向也大相径庭,相异成趣,进而在村落治理层面形成不同的政治社会现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以河南省新乡市M社区为例,系统性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的实践逻辑。社会空间的集约化转型导致了传统村落共同体在社会边界、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多重维度的消解,具体表现为地域边界、地域生活和地域功能不同程度消解,地域共同体重建具体包括基于特定节地率的地域边界重建、基于"户籍均沾"的房屋配置模式和轮流赡养安置策略的地域生活重建以及"大杂居、小聚居"原则下的地域公共性重建,就地域社会学理论视角而言,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的核心是地域社会整合机制,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共同体消解是一种建立在都市过密化和乡村疏离化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地域共同体是一个将都市和村落统合起来的统一体,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实践过程充满动态性、统合性和关联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池上新
本文借鉴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国村落共同体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村落共同体社会资本是典型的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区别以往的研究,本文将以村落而非个人为研究单位,分析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社团参与、互惠规范以及信任等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度的作用关系,而是—种多向度的互动关系,其中社会网络与互惠规范、互惠规范与社团参与、社团参与与社会信任均存在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另外,本文发现,家庭消费水平影响村落共同体的社会资本。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社会资本 互为因果 消费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婕 霍焰
从长期均衡关系看,农村经济增长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使其未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比率对农民收入呈反向影响说明农民融资不足;农户储蓄比率与前期收入对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说明存在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和收入的"马太效应";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则说明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储蓄率虽然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但存在负面的滞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以及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加重了农户负担。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胡盈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在于以社区民众生产生活基本聚落为基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要素的整体性开发。面对旅游利益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获益较少者要求实现旅游利益分配正义的呼声愈发强烈。而旅游共同体为其提供了最重要的学理支撑,其基本内涵是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社区民众从旅游资源生成、旅游持续发展到旅游成本分担等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文化资源共同体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前提,持续发展共同体是传统村落持续获益的基础,而成本分担共同体是传统村落有序运行的保障。
关键词:
旅游共同体 传统村落 旅游利益 分配正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省身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强调以更加现代的治理理念、平台与工具运用,而便捷民众意愿表达、提升认同感;着重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充分满足,以筑牢“共同家园”的归属感而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这就需要实现“数字化+能动化”的治理理念重塑,促进“智能化+智慧化”的治理能力强化,并着力于“效能+公平”的农民福祉增进。既要打造发展与治理互相促进的强力引擎、持续强化共识与合作两大基础元素,也要构建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共同体机制,并优化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融合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伟平
盘活农村文体资源的存量,融合农村文体发展的要素,大力发展农村文体学共体,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建学习型乡村的重要举措。通过共建共享"体育强镇"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农村文体类学共体,使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荣 焦明娟
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2020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共同体建设各要素和社区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从组织治理绩效、公共服务绩效和村民福祉三个方面测量社区治理绩效,并用社区规范、社会关系网络和社区公共性代表共同体建设所需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规范对组织治理绩效和村民福祉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邻里互助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公共服务绩效,但在邻里交往中产生的相对剥夺感会损害其对公共服务绩效的积极效应。邻里互助和村民福祉是负相关关系,线上交往会负向影响农村社区治理绩效,社区公共性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社区治理绩效。尽管邻里社会资本的衰落会使社区治理绩效降低,但整合农村依然保留着的共同体资源,能够凝聚社区共识,推动社区治理有效和治理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建明
我国的农村共同体具有的生态性质是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传承演变的结果,这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形态,是在低水平物质新陈代谢基础上的与时代相适应的生态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遭到极大破坏,并向个人的理性共同体转变,这造成了农村全面的生态性危机。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共同体,发挥新型政治共同体的优势,有节制地利用市场机制,克服传统共同体的生态自发性、农村物质新陈代谢低水平、社会生态无意识、共同体的阶级化政治化倾向,就能再造新的农村生态共同体。
关键词:
农村 文化共同体 理性共同体 生态共同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德斌 奉海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区从传统的家元共同体转变为族阈共同体。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正从"扒旧房、盖新楼、建公园、造广场"的物质层面转向"社会心态"、"公民道德"、"社区文化"等精神文化层面。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指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合作共同体,引导村民过一种共同体化的现代社区生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阳国秀
2007年以来,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永州市"民企联村、互利共赢"活动,经过4年多的努力,与农民结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发展,培养壮大了市场主体,对永州"转方式、调结构"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