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9)
2023(16457)
2022(14135)
2021(13120)
2020(10929)
2019(24662)
2018(24411)
2017(46811)
2016(25571)
2015(28392)
2014(28218)
2013(27931)
2012(25715)
2011(23168)
2010(22990)
2009(20991)
2008(20412)
2007(18070)
2006(15847)
2005(13633)
作者
(76403)
(64128)
(63254)
(60177)
(40199)
(30890)
(28474)
(25119)
(24117)
(22482)
(21691)
(21513)
(20155)
(19946)
(19799)
(19586)
(19403)
(18769)
(18196)
(18015)
(16208)
(15579)
(15505)
(14682)
(14419)
(14232)
(14168)
(14077)
(12918)
(12789)
学科
(101034)
经济(100904)
(74774)
管理(66126)
(52361)
企业(52361)
(51360)
方法(44139)
数学(38696)
数学方法(38297)
农业(34049)
中国(26904)
业经(26698)
(24521)
(22983)
地方(20319)
(18967)
(18532)
贸易(18526)
(18055)
技术(16300)
(15228)
银行(15158)
环境(15032)
(14803)
理论(14728)
(14469)
(14455)
金融(14454)
(14448)
机构
学院(362974)
大学(361776)
(142850)
管理(141493)
经济(139875)
研究(125064)
理学(124065)
理学院(122657)
管理学(120369)
管理学院(119738)
中国(91736)
(85340)
科学(81696)
(76062)
农业(66349)
业大(66134)
(64272)
(61875)
研究所(59274)
中心(57196)
(52011)
财经(50181)
(47211)
北京(47077)
师范(46639)
(46045)
(44198)
农业大学(42372)
(41890)
经济学(41842)
基金
项目(258285)
科学(201162)
基金(187259)
研究(182832)
(167122)
国家(165453)
科学基金(139719)
社会(115288)
社会科(108857)
社会科学(108824)
(101819)
基金项目(100446)
自然(92698)
自然科(90525)
自然科学(90493)
自然科学基金(88892)
(85570)
教育(81818)
资助(75740)
编号(73780)
成果(58494)
重点(57667)
(56137)
(55398)
(53681)
创新(50065)
课题(50024)
科研(49933)
计划(48778)
国家社会(47522)
期刊
(156240)
经济(156240)
研究(100269)
(85608)
学报(69289)
中国(68305)
科学(60463)
农业(58208)
大学(51702)
学学(49487)
管理(46518)
(44255)
教育(35148)
(31496)
金融(31496)
业经(31228)
(27883)
技术(27491)
财经(23517)
经济研究(23427)
问题(21770)
(21429)
业大(20392)
(20037)
科技(19610)
农业大学(16995)
技术经济(16534)
图书(16482)
理论(16470)
世界(16441)
共检索到518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刘诗奇  
实现农村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从非稳定就业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年、2018年两期调查数据,基于期望效用脆弱性分解、倾向值得分匹配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居民非稳定就业对家庭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稳定就业显著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的脆弱性,且存在区域差异。非稳定就业主要通过区域间不平等与区域内不平等两个渠道提升了农村居民家庭脆弱性水平;非稳定就业通过减少协同性风险对减少脆弱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整体而言不稳定的就业状态造成了农村居民的福利损失,也增加了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家庭的福利差距。提升农村居民非农就业的稳定性对于切实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有关非农就业减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当前贫困,对未来贫困的影响甚少涉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探讨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然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暂时性贫困家庭可通过从事非农就业降低贫困脆弱性,而慢性贫困群体则受限于自身的禀赋无法从非农就业中获益。将非农就业划分为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两类,发现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农经营的脆弱性减弱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渠道阻击农村家庭未来可能的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杨  张克云  
农村家庭脆弱性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自脆弱性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不断增多,我国对脆弱性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而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家庭层面的脆弱性研究上更是凤毛麟角。当前农村家庭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有农村家庭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其评价和测量指标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齐云  席华  
贫困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能将未来家庭收入风险纳入其中,基于贫困脆弱性的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价,是对其长期减贫作用的事前评估。该文利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地降低了参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显著降低了成为脆弱性家庭的可能性,这表明新农保对参保家庭来说发挥着重要的抵御收入风险的作用。但因与当前缴费水平和养老金收入水平较低有关,新农保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  孙蚌珠  王学龙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对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分解以反映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在实证分析层面上,本文使用CFPS(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量化与分解。量化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分解结果发现相对于村间不平等,村内不平等是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脆弱性及五个分解部分对家庭特征集合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是降低其脆弱性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脆弱性,但大学教育支出会显著提高家庭的脆弱性水平,这较好地解释了目前出现的农村籍高中生弃考大学这一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学梁  程歌  
家庭经济脆弱性反映了居民家庭可能陷入财政危机的状态,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当下,中国居民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负债对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负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了家庭经济的脆弱性,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家庭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约增加0.91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状况、应急储蓄在负债与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家庭负债的增加,会导致户主健康状况恶化,降低家庭应急储蓄水平,从而加剧其经济脆弱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其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差,家庭经济脆弱性更高;同时,领取政府补助和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家庭经济脆弱性更低。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引导居民家庭合理负债,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应急储蓄,以提升居民家庭的总体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胜旗  廖前豪  
随着我国步入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与返贫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数据,从相对贫困角度研究我国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能否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问题。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能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地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仍具有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家庭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脆弱性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东中部家庭,其中西部农村家庭女性参与劳动对脆弱性影响最强,各收入层级上农村女性参与劳动对脆弱性影响均强于城镇家庭,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大学及以上时参与劳动对脆弱性的影响最大,同时调节效应表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有“雪中送炭”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能够通过提高家庭保险参与、促进家庭创业以及提升家庭储蓄率,改善家庭状况,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剑峰  聂荣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年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中部地区农户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最大。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迁移是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明昊  薛凯芸  胡振  
数字科技助力普惠金融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重要方式。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测度了家庭财务脆弱性,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财务脆弱性;第二,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贷约束和促进创业来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在中等偏下收入、低债务、本科和专科教育水平、中等房产规模、人口规模为3人的家庭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在西部地区、一线和三线城市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优化家庭财务负债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张志国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冀  祝伟  王亚柯  
家庭经济脆弱性不仅能有效度量风险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能衡量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成为西方理论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内涵和测度、家庭经济脆弱性与居民消费、家庭应对经济脆弱性的能力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以厘清家庭经济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界定和测度还没有形成共识,且缺乏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框架,但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视角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清晰认识风险冲击对家庭消费和福利的影响及家庭应对能力,这不仅拓展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研究视角,更能为我国政府制定、评估和改进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洁  李树茁  吴正  刘伟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基于IPCC"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和综合指数评估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分别从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出发,探讨不同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中等养老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为51.81%。高养老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具有高龄、低教育水平、低生活自理能力、低收入的特征,而中等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的各项特征均与高脆弱性家庭相差甚微,并且丧偶、子女中只有女儿或不与子女、孙子女同住的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与敏感性较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磊   黄思刚   杨承佳  
防范化解家庭经济风险对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微观家庭为研究对象,探究收入波动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以及保险参与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收入波动显著提高了家庭经济脆弱性,且这种影响在经济脆弱程度更高的家庭中更加明显。而保险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能够减轻收入波动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乡村地区或低资产水平的家庭中,收入波动使其陷入经济风险的概率更高,这会导致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更易返贫。研究结论为促进居民家庭的保险参与、提高居民家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