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95)
2023(19028)
2022(15837)
2021(14703)
2020(12032)
2019(27177)
2018(26352)
2017(50727)
2016(27442)
2015(30391)
2014(29834)
2013(29014)
2012(26736)
2011(23912)
2010(24003)
2009(22208)
2008(20745)
2007(18326)
2006(16167)
2005(13794)
作者
(77047)
(64619)
(64090)
(61109)
(40678)
(31136)
(29140)
(25259)
(24635)
(22952)
(21838)
(21668)
(20144)
(20072)
(19938)
(19921)
(19507)
(18907)
(18664)
(18526)
(15953)
(15862)
(15673)
(14851)
(14828)
(14350)
(14289)
(14022)
(13012)
(12813)
学科
(110620)
经济(110507)
(81039)
管理(73938)
(57733)
企业(57733)
(52272)
方法(49910)
数学(45567)
数学方法(45046)
农业(34695)
中国(32957)
(29953)
(28493)
金融(28491)
业经(28364)
(27293)
银行(27244)
(26238)
地方(25158)
(24005)
(21673)
贸易(21660)
(21142)
(18354)
(18323)
财务(18301)
财务管理(18262)
企业财务(17471)
技术(17214)
机构
学院(379515)
大学(371183)
(157387)
经济(154218)
管理(146580)
理学(127754)
理学院(126513)
管理学(124285)
管理学院(123625)
研究(122916)
中国(98537)
(80379)
科学(74631)
(74461)
(71779)
业大(62468)
农业(62149)
中心(60922)
(60159)
财经(57537)
(57113)
研究所(54820)
(52687)
经济学(48312)
(47035)
师范(46479)
(45455)
北京(45126)
经济学院(44049)
(44035)
基金
项目(263835)
科学(208009)
研究(192448)
基金(191115)
(166688)
国家(165210)
科学基金(142642)
社会(123805)
社会科(117373)
社会科学(117342)
(106751)
基金项目(100982)
自然(91753)
自然科(89677)
自然科学(89652)
教育(89103)
自然科学基金(88058)
(87622)
编号(77997)
资助(77680)
成果(61562)
重点(59271)
(58104)
(58041)
(55866)
课题(54210)
创新(52158)
国家社会(51408)
科研(50852)
教育部(49872)
期刊
(168301)
经济(168301)
研究(104468)
(80477)
中国(73747)
学报(61311)
科学(54952)
农业(54229)
(53038)
(50070)
金融(50070)
管理(48947)
大学(47753)
学学(45757)
教育(38360)
业经(33950)
技术(32404)
财经(27587)
经济研究(26181)
(25904)
(23593)
问题(23268)
(19856)
统计(18300)
技术经济(17425)
科技(17312)
(17262)
世界(17214)
理论(17132)
商业(16845)
共检索到553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竞爽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金融素养是怎样通过金融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作用;其次,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再次,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完善市场机制、加强金融教育等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PISA金融素养测评框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构建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总体上呈现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递减的趋势,在金融素养不同方面的得分差异也较大,并存在区际差异;农村居民的个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金融素养越高;河南省和贵州省的男性居民的金融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省金融学会课题组  张智富  
本文围绕江西省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开展了专项调研,构建了金融素养指数,从借贷行为、理财行为、保险行为以及金融咨询行为四个方面构建了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方向及其显著程度。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来看,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市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特征人群差异明显;从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来看,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同群体特征对金融行为影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构建农民金融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二是打造多维金融服务推广体系,提升农民金融获取意识;三是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目标,调动农民金融参与积极性;四是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付波航  于寄语  李正旺  
本文以农村地区为研究视角,使用2017年CHFS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风险资产持有和风险资产占比的影响均显著为正。所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自营工商业以及地区经济越发达的农村居民,更有可能持有风险资产以及提高风险资产比重。据此,笔者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吴宜真  
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体现金融素养的新维度和新领域,也是在微观层面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yons和Kass-Hanna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1 506位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构成维度,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由金融知识、数字知识、数字金融可得性意识、数字金融参与性意识、数字金融使用技能和数字金融维权意识等六个维度构成;性别、教育水平、经管课程学习、个人收入、身体健康水平、家庭财商培养和家庭金融氛围等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存在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数字金融素养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我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雅丰  胡振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获得和规模提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财产性收入结构方面,金融素养显著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入占比,而对土地房屋收入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在金融素养影响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规模的影响呈现"马太效应",金融素养对城镇居民和风险偏好者财产性收入影响效应显著更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霍成义  张立光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及山东省统计数据,主要从收支角度分析了农村消费问题,发现收入水平低、支出负担重、收支预期不确定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消费信心、提高城镇化率是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马国温  姚爽  
从我国农村居民金融消费素养现状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金融技能等四方面均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东北地区更为落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金融知识理解较浅,部分农村居民的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素养较低。建议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多种金融知识宣传渠道的途径,提升农村居民整体金融素养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灵芝  潘瑶  王雅鹏  
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对消费的影响路径基础上,采用2011年在湖北省抽样调查获得的微观数据,引入不确定性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都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支出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支出不确定性中,教育支出的不确定性相对于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更大。这说明,通过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降低政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因素对居民福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展凯   吴金迅   刘倩   米运生  
本文使用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开发的“普惠金融与三农研究”调研数据以及西南财经大学搜集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有助于缩小消费不平等,减缓收入不平等、缓解流动性约束、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地位寻求是数字金融素养降低消费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渠道;数字金融素养对改善低学历、中老龄人群和低收入、低资产、乡村地区家庭消费不平等状况的作用效果更大;数字金融素养不仅可以缩小消费机会的不平等,还能缓解消费能力的不平等。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为更好地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当在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数字金融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对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减少因“数字鸿沟”而产生的“金融排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玲  
金融业快速发展,要求居民金融素养同步提升,尤其是农村金融素养的提升更具必要性。通过对辽西地区开展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调研,了解乡村振兴金融素养现状,提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探索与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孟如  
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林  靳共元  赵静  
立足"中国梦",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涵与要求,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以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和菏泽三个农村地区为中心进行考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个地区的幸福指数,研究发现: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四条路径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经济合理调整、注重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设和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