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6)
- 2023(12273)
- 2022(10725)
- 2021(10214)
- 2020(8337)
- 2019(19186)
- 2018(19258)
- 2017(37394)
- 2016(19933)
- 2015(22525)
- 2014(22549)
- 2013(22555)
- 2012(20384)
- 2011(18440)
- 2010(18242)
- 2009(16701)
- 2008(16004)
- 2007(14194)
- 2006(12518)
- 2005(10740)
- 学科
- 济(84521)
- 经济(84424)
- 业(61750)
- 管理(53311)
- 农(50402)
- 企(40359)
- 企业(40359)
- 方法(36655)
- 农业(33454)
- 数学(32085)
- 数学方法(31771)
- 业经(23989)
- 中国(20041)
- 财(18653)
- 地方(17517)
- 学(16280)
- 制(15703)
- 贸(14693)
- 贸易(14688)
- 易(14268)
- 发(13118)
- 技术(12795)
- 农业经济(12517)
- 理论(12241)
- 环境(12095)
- 和(11741)
- 策(11695)
- 银(11504)
- 银行(11471)
- 体(10964)
- 机构
- 学院(286423)
- 大学(283770)
- 管理(119551)
- 济(114766)
- 经济(112324)
- 理学(104948)
- 理学院(103907)
- 管理学(102266)
- 管理学院(101767)
- 研究(91456)
- 中国(68917)
- 农(63595)
- 京(59114)
- 科学(57347)
- 业大(49533)
- 农业(48467)
- 财(48189)
- 所(44796)
- 中心(43369)
- 研究所(41038)
- 江(40307)
- 财经(39383)
- 范(37687)
- 师范(37427)
- 北京(36696)
- 经(36023)
- 经济管理(33485)
- 州(33153)
- 经济学(32317)
- 院(32162)
- 基金
- 项目(201748)
- 科学(159347)
- 研究(150090)
- 基金(147055)
- 家(126920)
- 国家(125765)
- 科学基金(109112)
- 社会(95153)
- 社会科(89723)
- 社会科学(89700)
- 基金项目(79524)
- 省(79452)
- 自然(70462)
- 自然科(68804)
- 自然科学(68793)
- 自然科学基金(67568)
- 教育(66555)
- 划(65204)
- 编号(63357)
- 资助(59089)
- 成果(49559)
- 部(44460)
- 重点(43521)
- 发(43118)
- 创(41813)
- 课题(41138)
- 创新(38853)
- 国家社会(38662)
- 科研(38198)
- 人文(37953)
- 期刊
- 济(129433)
- 经济(129433)
- 研究(79574)
- 农(66774)
- 中国(52207)
- 农业(45706)
- 学报(45469)
- 科学(42592)
- 管理(37592)
- 大学(35418)
- 学学(33606)
- 财(32707)
- 业经(28243)
- 教育(28185)
- 融(24922)
- 金融(24922)
- 技术(23290)
- 业(20299)
- 经济研究(18136)
- 问题(17774)
- 财经(17596)
- 版(15720)
- 图书(15672)
- 农业经济(14967)
- 经(14781)
- 理论(14777)
- 科技(14411)
- 农村(14370)
- 村(14370)
- 技术经济(13982)
共检索到405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宝库 刘莹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溢价支付意愿是国家制定农村消费市场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从消费者视角深入研究网络渠道购买溢价支付意愿是促进市场发展的关键。运用线索利用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基于我国东部地区五个省份1 184位农村居民的一手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网购八种不同类型产品时的溢价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发现,我国东部地区进行网购的农村居民其年龄、学历、购买频率均处于较低层次;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感知产品质量、感知网站服务质量、购买成本、感知风险、网络接受度、网购频次、个人特征对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的淘宝村在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方面的示范作用并不显著,这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在购买农资、服装、日用百货及虚拟产品等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过程中,是否为淘宝村对其溢价支付意愿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论与预期存在差距。因此,为更好地提高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溢价支付意愿,国家在建立完善产品补贴制度和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产品属性差异,准确把握农村居民网络消费细分市场,对不同属性的产品采取差异化策略,使扶持政策实现最优化;电商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类别确定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的关键因素,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农村居民自身应当通过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及营销推广活动,了解网购流程和优点,提高网络消费接受水平和网络消费溢价支付意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宝库 赵博 刘莹 郭婷婷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支付意愿是国家制定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引导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参考。本文以中国17个省2654位农村居民网络购买8种类别产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发现:淘宝村居民通过网络购买产品的比例并不一定高于非淘宝村;农村居民不同类别产品网络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网络消费支付意愿,中国农村居民网络消费市场可划分为3个区域,在不同区域中,同一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网络支付意愿,揭示中国农村居民对不同类别产品,特别是农资产品网络购买的真实需求和差异,为政府规范农村网络消费市场秩序、评测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全新视角。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适 周永刚 王志刚
自2009年开始,中国进入后新农合时代,新农合在增进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方面效果突出,但面临的阻力不断增大。本文运用Heckman双阶段模型和一手调研数据研究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参与的影响因素、满意度、支付意愿等重要问题。当前参合居民对新农合满意度较高,可接受的最大参合费用均值为185.55元·人/年。防大病、节省医药开支是农村居民继续参合的主要原因,参合费用太高则成为参合者中断参与新农合的首要因素,而医院诊疗费用增幅过大、参合费用上涨太快、大病报销比例偏低、政策宣传不够等则是参合者的主要担忧。个人特征变量对个体参与意愿与支付意愿选择的影响比较微弱,家庭特征变量(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欠款、是否通村公路、医疗距离、是否开通有限电视)和参与特征变量(参合时长、新农合满意度、门诊报销是否超出补偿上限、是否报销过住院(手术)费)等是决定参合者参与意愿与支付意愿的关键变量。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新农合 参与 支付意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适 周永刚 王志刚
自2009年开始,中国进入后新农合时代,新农合在增进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方面效果突出,但面临的阻力不断增大。本文运用Heckman双阶段模型和一手调研数据研究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参与的影响因素、满意度、支付意愿等重要问题。当前参合居民对新农合满意度较高,可接受的最大参合费用均值为185.55元·人/年。防大病、节省医药开支是农村居民继续参合的主要原因,参合费用太高则成为参合者中断参与新农合的首要因素,而医院诊疗费用增幅过大、参合费用上涨太快、大病报销比例偏低、政策宣传不够等则是参合者的主要担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新农合 参与 支付意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秋洁
由于受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医疗保障模式、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认知水平、逆向选择、医疗卫生机构引致需求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支付意愿低,不愿把资源投入到医疗保障中,贴现意愿强烈。为此,本文提出了切实保证农民有效规避疾病风险、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的配套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靳乐山 郭建卿
农村居民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支付意愿,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使用意愿调查评价法,在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选取300户农村居民,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对纳板河保护区周边居民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从认知到行动尚有一定的差距。保护区居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依赖型"特征。不同支付方式所揭示出的居民环保支付意愿存在很大差异。纳板河保护区居民更愿意以劳务的形式来为自己所享受的环境服务"买单"。以付费方式得出的总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6.88元/年,占户均收入的0.36%。以劳务的形式揭示的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49.24元/年,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凯宁 李世平 王瑛
基于冀、甘、陕三省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了包含环境情感与环境认知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境情感、环境认知均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环境情感越强烈,环境认知水平越高,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越强;(2)主观规范、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3)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据此,建议政府与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教活动,增强农村居民对环境的热爱和向往,提高农村居民环境认知水平,提升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苗艳青 杨振波 周和宇
本文从现代消费选择理论出发,建立改厕支付意愿模型,运用Logit模型、Tobit模型和江苏、陕西、山西3个省份的微观调研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改厕支付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试图从农村居民改厕支付意愿角度来解释我国政府财政投入改厕效果低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相对于当前的改厕成本,我国农村居民的改厕支付意愿较低,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虽然东部省份的平均支付意愿高于中西部省份,但是西部省份比东部和中部省份有更高的改厕需求;农村居民改厕支付意愿的概率不仅仅是收入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知识、态度、个人卫生行为的体现,这些非经济变量对农村居民改厕支付意愿概率和数量都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改厕需求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卫兵 丰景春 张可
农村水环境治理仅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需要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作为主要受益者的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探讨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及其程度,应用条件价值法调查了江苏省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较高,有73.64%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环境现状评价、非农收入比重、对政府的信任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着力改善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并创新投入机制和明确支付领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旭 张越 方向明
为探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否可以成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一种方式,利用2014年全国5个省份典型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使用现状的同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缴费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的实际费用大约为23.21元/(月·人),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收运费的支付意愿约为6.50元/(月·户)。两者之间的差距说明,参照农村居民支付意愿收取垃圾费,难以解决生活垃圾收运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农村居民对垃圾收运服务的支付意愿是存在的,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干部身份和对自身健康程度评价是影响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缺口,但仍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资金的引入。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处理成本 支付意愿 垃圾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宁 魏同洋 秦富
[目的] 农村居民付费是弥补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系统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影响因素,有益于推动建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方法] 文章基于覆盖江苏全部地级市的2420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村居民以不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为主,有约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愿意为治理生活垃圾支付费用,并愿意每户每月支付49.31元或每人每月支付19.84元。(2)健康状况、常住人口、年底净资金、奖惩措施均会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3)年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底净资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作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信任度、奖惩措施、个人环保行为认定、生活垃圾对社区环境影响以及地区变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合理测定支付标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入机制、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以引导农村居民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里程,汪宏,王禄生,萧庆伦
研究利用哈佛大学中国农村互助医疗实验研究项目的资料,对当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了测量, 进而对政府补贴情况下社会资本与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通过分析不同筹 资比例情况下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对如何有效提高合作医疗参保率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兵家 崔文昌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公平理论,构建了网络零售商无缺陷退货政策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分析其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产品类别和产品涉入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宽松的退货政策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感知质量和更低的感知风险,进而产生更高的溢价支付意愿。相对于搜索产品、购买体验品时,退货政策宽松度对消费者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更强;相对于低涉入度的消费者,退货政策对高涉入度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影响更强,而对感知风险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胜 汪欣 卢扬
食品安全和生态友好是有机食品的两个重要信任属性,但食品安全和生态友好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机理仍有待揭示。在消费者价值观的调节作用下,以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为中介变量,探讨消费者有机食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食品安全和生态友好分别通过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正向影响有机食品溢价支付意愿,消费者价值观在食品安全对溢价支付意愿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据此提出,有机食品企业应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有机食品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信任属性的感知,加强消费者与有机食品的信任连接,并将其转化为消费者溢价支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