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6)
2023(12151)
2022(10222)
2021(9335)
2020(7805)
2019(17768)
2018(17222)
2017(33008)
2016(18319)
2015(20180)
2014(20118)
2013(20146)
2012(18832)
2011(17166)
2010(17359)
2009(16219)
2008(16097)
2007(14959)
2006(13171)
2005(11441)
作者
(57731)
(49046)
(48570)
(46086)
(30297)
(23677)
(21906)
(19275)
(18188)
(17193)
(16679)
(16168)
(15529)
(15428)
(15175)
(15060)
(14959)
(14185)
(14170)
(13801)
(12511)
(11967)
(11835)
(11254)
(11088)
(11005)
(10770)
(10735)
(10060)
(9939)
学科
(80249)
经济(80167)
(54993)
(50413)
管理(45093)
方法(33697)
农业(33270)
(33057)
企业(33057)
数学(30426)
数学方法(30178)
业经(22346)
中国(18978)
(18514)
(17297)
地方(16305)
(15618)
贸易(15617)
(15221)
(15111)
(13225)
农业经济(12452)
环境(11429)
(11395)
银行(11331)
技术(11150)
(10754)
(10691)
(10444)
(10412)
机构
学院(272531)
大学(268537)
(111097)
经济(108872)
管理(100934)
研究(94500)
理学(88162)
理学院(87128)
管理学(85573)
管理学院(85090)
(77964)
中国(71477)
科学(63041)
农业(61019)
(55916)
业大(54606)
(50639)
(47018)
研究所(46531)
中心(44627)
(41857)
农业大学(38699)
财经(37890)
(34671)
(34491)
师范(34186)
北京(33971)
(33491)
经济学(33412)
(32518)
基金
项目(187230)
科学(145101)
基金(135098)
研究(129732)
(121336)
国家(120226)
科学基金(100536)
社会(82925)
社会科(78208)
社会科学(78177)
(75726)
基金项目(72852)
自然(66373)
自然科(64792)
自然科学(64766)
自然科学基金(63622)
(63077)
教育(57587)
资助(53261)
编号(52361)
重点(42361)
(41633)
(41486)
(40805)
成果(40591)
(38891)
计划(37089)
科研(36723)
创新(36447)
(35687)
期刊
(124677)
经济(124677)
(80109)
研究(70686)
学报(55056)
农业(54249)
中国(52566)
科学(47410)
大学(40199)
学学(38748)
(34741)
管理(29294)
业经(27787)
(26128)
(25145)
金融(25145)
教育(20731)
技术(20089)
问题(18438)
经济研究(18053)
财经(17969)
(17892)
业大(16563)
(15375)
农业经济(15031)
农村(14914)
(14914)
农业大学(14665)
资源(14296)
世界(13853)
共检索到392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若曦  冯长春  刘效龙  
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内涵"出发,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和stata9.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逐步回归,并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丹  冯长春  古维迎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然  马海龙  汤惠君  
土地资源紧缺与村镇土地低效粗放利用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节约和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对缓解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分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本质问题,试图从体制、机制上找准问题的主要症结,从技术和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等不同层面探求解决途径,提出改进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 ,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倩倩   王婷  
[目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发乡村活力的有力工具。通过构建基于多样性和兼容性2个维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测度方法,评价长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特征并剖析其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混合利用度的解释力。[方法]Hill numbers多样性测度模型、基于加权向量的混合度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1)长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数据结构呈现“倒U型”分布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热点集聚区分布在长沙县南部,冷点集聚区分布在长沙县北部。(2)相比多样性,兼容性数值更高且跨度更小,总体表现更优;将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引入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兼容性测度可使测量体系更加完善。(3)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教育水平、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土地开发吸引力与混合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地开发吸引力解释力最高;高程变异系数、地形起伏度、坡度、县城临近度和所属镇临近度与混合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县城临近度解释力最高。(4)影响因子间存在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两种交互现象即因子间交互作用效果可以超越单因素独自作用的效果。[结论]本研究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测度提供了更完善的测量体系。充分认识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乡村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韩芳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集约用地模式的内涵,在对城市及农村集约用地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差异,进行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的设计,从而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详细、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党慧  郑新奇  白书建  原智远  
现有常用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考虑,造成潜力值偏大。通过总结影响潜力测算的宏观与微观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挖掘的制约程度,对农村居民点划分类型,提出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全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直接采用公式测算;部分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测算;禁止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测算潜力。采用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测得的潜力值较接近真实值,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长春  赵若曦  古维迎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和农村社会经济推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引起的城镇空间扩张,缓解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趋势,在此"一增一减"双重作用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相比于来自区域和城镇的社会经济因素,农村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于省级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影响更为重要。不论是对于来自城镇或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产出效应都比投资和收入效应更明显,在控制产出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岩  李刚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保护耕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项目的严格把关、科学决策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准入基础和约束条件两大方面,尝试构建了由4个自然准入基础指标、3个经济准入基础指标、3个社会准入基础指标组成的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和由4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3个经济收益水平指标、4个社会服务功能指标组成的约束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因素、定量化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从源头上开展科学评估、规避潜在风险。结合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岩  李刚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保护耕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而项目的严格把关、科学决策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可行性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准入基础和约束条件两大方面,尝试构建了由4个自然准入基础指标、3个经济准入基础指标、3个社会准入基础指标组成的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和由4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3个经济收益水平指标、4个社会服务功能指标组成的约束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因素、定量化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从源头上开展科学评估、规避潜在风险。结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跃云  赵先超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制约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主要因素的关联度,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提升与优化对策,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村镇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均梅  陈利根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江苏境内各地区开展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及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操作模式多种多样,但总结其整理的特点,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江苏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践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尽早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美球  何维佳  刘桃菊  王亚平  吴其生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5市8个县(区)20个自然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专题调研,以农户"是否愿意服从政府的统一规划来建房"作为衡量农户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的指标,在提出有关理论假设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民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现有居住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民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现有居住特征、区域社会经济四类指标中,农民文化程度、常年居住在家人口数量、人均年收入、与邻院的最近距离、人均宅基地面积和离县城的距离六个因素对农户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昊婧  张霭丽  张世全  陈春  
提高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有助于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从区域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首先,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国家尺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借助Matlab 7.6软件、采用SOFM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区域发展负向驱动、区域城镇化负向驱动、区域经济负向驱动和区域发展正向驱动;且从全国来看,在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驱动问题上出现了较显著的"马太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泰峰  张凤荣  李灿  汪露  
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内涵,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经济效益以及布局效应4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存在区域差异性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多因素综合法分析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区位因素以及规划战略定位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投入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投入强度大的乡镇中企业用地、基础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高;邻近镇中心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使用强度大,使用强度最大的乡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的次中心;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更明显。在布局效应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样性指标差异最显著,近市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