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6)
2023(13034)
2022(11373)
2021(10795)
2020(8855)
2019(20579)
2018(20635)
2017(39625)
2016(21581)
2015(24394)
2014(24388)
2013(24259)
2012(22339)
2011(20143)
2010(19989)
2009(18239)
2008(17354)
2007(15439)
2006(13678)
2005(11580)
作者
(62198)
(52107)
(51262)
(49148)
(32788)
(25094)
(23205)
(20533)
(19811)
(18360)
(17831)
(17416)
(16358)
(16236)
(15826)
(15741)
(15645)
(15047)
(15012)
(14546)
(12958)
(12741)
(12501)
(12076)
(11744)
(11636)
(11517)
(11470)
(10550)
(10426)
学科
(88282)
经济(88186)
(61904)
管理(53970)
(51196)
(39870)
企业(39870)
方法(36370)
农业(34060)
数学(31847)
数学方法(31473)
业经(23813)
地方(22064)
中国(21847)
(19514)
(18962)
(16025)
(13869)
贸易(13863)
(13852)
(13405)
环境(13349)
技术(12913)
理论(12710)
农业经济(12694)
(12241)
(11914)
(11497)
银行(11460)
(11316)
机构
学院(300808)
大学(297917)
管理(121587)
(116169)
经济(113473)
理学(105934)
理学院(104774)
管理学(102915)
管理学院(102391)
研究(100309)
中国(75755)
(68796)
科学(64990)
(64426)
业大(54073)
农业(52281)
(50188)
(49327)
中心(47542)
研究所(45923)
(44950)
(41024)
师范(40726)
北京(40401)
财经(39471)
(36477)
(36309)
(36026)
经济管理(34027)
(33614)
基金
项目(212588)
科学(166067)
研究(157063)
基金(152455)
(132718)
国家(131507)
科学基金(112699)
社会(96923)
社会科(91249)
社会科学(91224)
(84544)
基金项目(82808)
自然(73651)
自然科(71815)
自然科学(71799)
自然科学基金(70496)
教育(69988)
(69976)
编号(66592)
资助(61212)
成果(52455)
重点(46766)
(46088)
(46002)
课题(44418)
(43510)
科研(40579)
创新(40478)
大学(38890)
国家社会(38836)
期刊
(134473)
经济(134473)
研究(84861)
(70883)
中国(59630)
学报(50614)
农业(48040)
科学(47175)
大学(39004)
管理(38477)
学学(36928)
(34591)
教育(32261)
业经(28922)
(26312)
金融(26312)
技术(25521)
(21843)
问题(19356)
经济研究(17654)
财经(17270)
(17041)
图书(16653)
科技(15964)
资源(15745)
农业经济(15331)
农村(15042)
(15042)
业大(15016)
理论(14868)
共检索到439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娟  邱道持  潘娟  
研究目的:以双林村为例,从村域尺度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时序研究,为制定土地开发复垦等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双林村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近期居民点复垦面积88994.30 m2,占总复垦面积的32.48%,中期居民点复垦面积117161.03 m2,占复垦总面积的42.76%,剩下24.76%的复垦居民点为远期复垦对象,面积共67842.23 m2。同时,双林村各个合作社三个时段农村居民点复垦面积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以行政村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评价单元,开展村域尺度的居民点用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骥  刁承泰  
为了更好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土地资源,使人地关系更加协调发展,需要对居民点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为实例,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对区域人口、城镇化率等用地要素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农村人口的数量。结合对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的探讨最终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总体规模。研究显示,重庆市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偏大,在用地规划中需对农居点用地规模进行大幅削减以完善用地结构。对预测过程的讨论与结果的检验,试图构建区县一级土地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的研究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国玮  蔡玉梅  郭旭东  张衍毓  
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市燕坝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研究,探讨公共参与下旨在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利益和维护乡村文化的农村居民点调整的流程及方法。研究方法: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公共参与法。研究结果:燕坝村农村居民点调整后节约集约利用了农村土地,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研究结论:燕坝村农村居民点的调整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需求,对燕坝村的乡村文化的冲击较小,且易于实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光银  张孝成  刁承泰  王锐  陈令  
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数据以及合川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点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布局随地貌、地域差异明显,且布局散乱;人均用地接近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上限,土地闲置严重,其中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还具有分散、块小、有一定坡度、交通不便等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相佐  王成  蒋文虹  万群  刘怡  
利用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识别核心居民点节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并引导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居住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大柱村有5个农村居民点核心节点,其总吸引力及其空间辐射范围、辐射平均半径各异;2据核心节点的辐射力,融贯村域环境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将大柱村农村居民点重构为生产主导型(85号、23号、142号)、生活主导型(32号)和服务主导型(105号)三种类型,并将生活主导型居民点厘定为中心村。研究认为:大柱村应以该5个核心节点为中心,以其农户需求为其主导功能定位,构建三类农村居民点重构类型及"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从空间力学视角辨析农村居民点其辐射力进而实现重构,为丘陵山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菲  杨庆媛  樊天相  冯应斌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宿瑞  王成  
村落空间网络是以农村居民点为节点、线性设施为依托、节点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网络。开展村落空间网络及其节点中心性研究能够理清节点在网络中的关键位置与影响范围,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整体网络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村落空间网络,进而辨析网络中心点及其辐射强度与辐射范围,厘定出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重组模式。结果表明:①村落空间网络具有典型的非均衡层次结构、小世界特征与无标度特性,网络整体的联系程度较低;②依据中心点的辐射能力划分其等级,形成Ⅰ级中心点、Ⅱ级中心点和Ⅲ级节点共同作用的网络节点体系;③基于此,从"整体-局部-个体"3个影响层次,构建了中心村(Ⅰ级中心点)扩散型、基层村(Ⅱ级中心点)增长型、散居农村居民点(Ⅲ级节点)挖潜型3类优化重组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洪义  蒋贵国  何伟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庆  王成  王利平  蒋伟  熊川铭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既要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联系,又要真实反映未农户的居住意愿、需求与偏好;在空间上,既要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农户所在村落的空间层次;尊重农户的整合意愿与发挥农村居民点整合效应间的耦合,已成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解决民生的重心。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样点,采取"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GIS+RS+GPS)"的方法建立"农户—土地"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一体化数据库,按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和未来生计发展趋势,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各异,非农专业化发展型(72.82%)>非农多样化发展型(49.66%)>兼业发展型(44.44%)>农业专业化发展型(36.84%)>农业多样化发展型(37.33%)。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受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收入变化、居住条件、邻里关系、社会地位感知是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形成的重要驱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佩恩  杨庆媛  范垚  张瑞頠  
以重庆市潼南县柏梓镇中渡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居住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农户意识特征等19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渡村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3.51%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47.08%的农户不愿意,9.21%的农户认为无所谓。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的补偿是农户愿意进行整治的主要原因。2非农务工人数、家庭非农收入、农户产权意识、宅基地利用状况和房屋结构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  曾晓妹  李晓青  邓楚雄  朱东国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出数量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等问题,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在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优化布局的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上设计优化布局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并在Mapgis软件支撑下,选择典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贤华  杨昕  毛熙彦  贺灿飞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使得乡村普遍面临人口流失、耕地撂荒及居民点闲置等问题,严重限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效率。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与巴南区石龙镇为例,探讨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科学方法。首先,结合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条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居民点分布特征;然后,构建包括限制性评价与适宜性评价两个阶段的西南地区居民点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对未来乡村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公平与效率原则,将现有居民点划分为发展型、保留型及迁并型等3类;在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邹利林  侯现慧  
以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在行政村尺度上建立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科学判断分析了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村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行政村为单元将城关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划分为Ⅰ级整理区、Ⅱ级整理区、Ⅲ级整理区和Ⅳ级整理区。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时序划分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该研究可以为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村尺度的构想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霞  魏朝富  倪九派  殷帅  
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是研究农村居民点自组织演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研究区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资料为基础,以ArcGIS 9.3为技术平台,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选取表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的11个景观指数指标,应用空间分析法和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了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自然条件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随着海拔和坡度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平均规模呈现出相对递减的趋势,且分布在阳坡上的多于阴坡。②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丘陵区农村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哲远  戴韫卓  沈志勤  张佳  
农村居民点合理用地探讨以浙江省部分县市为例赵哲远戴韫卓沈志勤张佳农村居民点(下称农居点)分布面广,其建设是耕地减少的一项主要因素,而提高农居点存量土地利用率,控制农居点建设增量土地,将促进耕地保护政策在广大农村的落实。笔者以浙江省部分县市的农居点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