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3)
- 2023(12308)
- 2022(10835)
- 2021(10130)
- 2020(8357)
- 2019(19250)
- 2018(19313)
- 2017(37411)
- 2016(20317)
- 2015(22837)
- 2014(22935)
- 2013(22885)
- 2012(21000)
- 2011(19032)
- 2010(18923)
- 2009(17307)
- 2008(16587)
- 2007(14707)
- 2006(12947)
- 2005(11160)
- 学科
- 济(84989)
- 经济(84894)
- 业(60623)
- 管理(51341)
- 农(50563)
- 企(39155)
- 企业(39155)
- 方法(35866)
- 农业(33685)
- 数学(31240)
- 数学方法(30889)
- 业经(23658)
- 中国(21544)
- 学(18532)
- 地方(18288)
- 财(18030)
- 制(15240)
- 发(13681)
- 贸(13405)
- 贸易(13400)
- 易(13017)
- 技术(12642)
- 环境(12575)
- 农业经济(12563)
- 理论(12552)
- 和(11935)
- 策(11875)
- 银(11399)
- 银行(11354)
- 体(10946)
- 机构
- 学院(288969)
- 大学(287267)
- 管理(117427)
- 济(114399)
- 经济(111908)
- 理学(102802)
- 理学院(101692)
- 管理学(99955)
- 管理学院(99454)
- 研究(97859)
- 中国(73277)
- 农(66869)
- 科学(62702)
- 京(61406)
- 业大(51394)
- 农业(51139)
- 所(49495)
- 财(47862)
- 研究所(45364)
- 中心(45232)
- 江(41787)
- 范(38920)
- 财经(38721)
- 师范(38614)
- 北京(38294)
- 经(35392)
- 院(34755)
- 州(33637)
- 经济管理(32872)
- 农业大学(32307)
- 基金
- 项目(203233)
- 科学(159380)
- 研究(149585)
- 基金(146959)
- 家(128155)
- 国家(126999)
- 科学基金(108901)
- 社会(93230)
- 社会科(87846)
- 社会科学(87822)
- 省(80128)
- 基金项目(79494)
- 自然(71033)
- 自然科(69308)
- 自然科学(69295)
- 自然科学基金(68017)
- 划(66529)
- 教育(66178)
- 编号(63037)
- 资助(59062)
- 成果(49695)
- 重点(44935)
- 部(44515)
- 发(44133)
- 创(41806)
- 课题(41650)
- 创新(38946)
- 科研(38686)
- 国家社会(37747)
- 教育部(37297)
- 期刊
- 济(130135)
- 经济(130135)
- 研究(81846)
- 农(69463)
- 中国(55467)
- 学报(48377)
- 农业(47543)
- 科学(45546)
- 管理(37670)
- 大学(37059)
- 学学(35096)
- 财(32763)
- 教育(29843)
- 业经(27331)
- 融(24576)
- 金融(24576)
- 技术(24024)
- 业(21465)
- 问题(17984)
- 经济研究(17772)
- 财经(17174)
- 版(16214)
- 资源(15352)
- 图书(15156)
- 农业经济(15077)
- 科技(14850)
- 农村(14498)
- 村(14498)
- 经(14487)
- 业大(14410)
共检索到416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建 程久苗 范树平 陈丹丹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驱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驱动力方面,在研究区域的选取、内容、尺度和方法上都有不足之处。研究结论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将注重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类型和方式间流动的诱导因素,借助3S技术,研究更加定量化;与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相结合,推进农村居民点生态环境的改善;考虑土地利用政策和政策的跨区域相互作用。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用地变化 驱动力 综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玲 张丽琴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统计方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的驱动力,得出结论要控制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大力推进城镇化;将农村劳务输出的“蛋糕”继续做大,同时,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步伐。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驱动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许汀汀 章明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有统一数据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5个内部因子、8个外部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潼南县崇龛镇为例,从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子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外部因子,说明农村居民点在开展区位择优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与自身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因子。且引起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的驱动因子并不一致,说明居民点的变化是复杂的,在开展整治规划工作前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许汀汀 章明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有统一数据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5个内部因子、8个外部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潼南县崇龛镇为例,从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子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外部因子,说明农村居民点在开展区位择优的过程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换换 宋伟 张艳
精准、完备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数据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演化研究的重要数据基础。由于农村居民点规模相对较小、分布散乱的特征,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农村居民点数据制备一直是困扰农村居民点演化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分别从长期、中期和短期时间跨度上,对农村居民点时空数据的获取来源、获取方法以及数据时空分辨率和精度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分析了不同时间跨度上农村居民点数据获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时间跨度上农村居民点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对历史文献资料及历史地形图的收集和电子化处理,因此地域资料的缺失成为这两个时期数据制备的主要难点;而短期时间跨度内农村居民点数据制备主要依靠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高精度农村居民点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是这一时期数据制备的主要难点。为此,今后的数据制备应注重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间的融合,拓展居民点历史信息的来源;此外,尽可能利用Google Earth、高分二号等免费高精度遥感影像,耦合遥感解译、口述历史、实地调查和入户访问等多种手段,构建一套完备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集,充分实现数据共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李锋 陈春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探究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高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扩张趋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2)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性增强;3)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明显,分别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形成了高值集聚的中心;4)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主要受高程和坡度的约束,同时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和城镇的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同时依托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乡村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换换 宋伟 陈百明 张艳
[目的]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分化重组趋势日益明显。利用模型模拟的手段定量揭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因素,准确理解其演化过程和未来时期的布局态势,以期达到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势在必行。为此,需要对目前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的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模型的适用性有一定的把握和认识。[方法]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以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梳理和总结了农村居民点演化发展趋势、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驱动机制,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方法和模型,评述了不同演化模型的模拟原理及其优缺点。[结果]由于农村居民点的斑块空间破碎化、参与主体多样性、驱动因素复杂等原因,常规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农村居民点模拟的应用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模型的选择仍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和尺度依赖性。[结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可为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但是更加准确的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需要注重机理模型的研发。通过空间途径和社会途径的耦合,解析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决策主体,构建农村居民点演化多主体模型,将是未来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的重要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贤辉 杨钢桥 张霞 邱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广、数量多,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6倍以上,加之农村居民点周边多为优质耕地,对耕地资源减少的威胁甚于城镇。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并没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减少,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快速增加的势头,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为合理调控用地提供科学依据,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随后以江汉平原典型地区仙桃市为例,采用1996年~2004年的土地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昊婧 张霭丽 张世全 陈春
提高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有助于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从区域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首先,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国家尺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借助Matlab 7.6软件、采用SOFM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区域发展负向驱动、区域城镇化负向驱动、区域经济负向驱动和区域发展正向驱动;且从全国来看,在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驱动问题上出现了较显著的"马太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党慧 郑新奇 白书建 原智远
现有常用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考虑,造成潜力值偏大。通过总结影响潜力测算的宏观与微观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挖掘的制约程度,对农村居民点划分类型,提出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全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直接采用公式测算;部分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及综合分析法测算;禁止挖潜型采用实地调查法测算潜力。采用分类型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测算方法测得的潜力值较接近真实值,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用地 潜力测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和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于1996和2001年进入快速减少的新阶段,年均分别减少1 121×104和579×104人,而1996年以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仍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12%;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协同演进的良性格局尚未出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依然粗放,且在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更为突出。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增逆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相对共性的人口流动和土地管理制度背景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人口 农村居民点用地 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柳博会 严金明
煤炭的大量开采导致大量采煤塌陷地的产生,采煤塌陷地不仅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制约众多煤炭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保护耕地、保障社会稳定、腾退建设用地、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煤炭城市解决稳定与发展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研究在对煤炭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煤炭城市 居民点整理 驱动力 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姜广辉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挖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多被界定为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其主要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三种;③整理增加耕地系数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的主要依据;④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挖潜政策措施主要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政策三个。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理论研究亟需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以搭建新的框架,加强理论框架对潜力测算方法的指导;②潜力内涵应更加注重整理增加土地面积的表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修正需更加系统,潜力分级指标需更加有针对性;③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三个政策与农村居民点挖潜关系的梳理,为潜力挖掘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方法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渡镇及浏河镇为例,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两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到城镇的距离具有负向作用,3者作用大小具有区域差异,农村工业发展及到公路的距离对不同地区作用方向不同;而粮食产量仅对陆渡镇有负向作用;(2)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作用,而到公路的距离、基本农田则具有负向作用,4者作用方向及程度排序一致;而除一般因素及到城镇的距离外的其他因素均为特殊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程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劲 孙春阳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公众参与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