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4)
2023(15916)
2022(13689)
2021(12840)
2020(10482)
2019(24035)
2018(24087)
2017(45919)
2016(24959)
2015(28099)
2014(28198)
2013(28057)
2012(26220)
2011(23768)
2010(23839)
2009(21840)
2008(20924)
2007(18659)
2006(16679)
2005(14783)
作者
(72678)
(60667)
(59871)
(56868)
(38277)
(29088)
(27107)
(23842)
(23057)
(21542)
(20631)
(20384)
(19208)
(19061)
(18415)
(18349)
(17946)
(17684)
(17372)
(17100)
(15117)
(15025)
(14572)
(14106)
(13621)
(13512)
(13493)
(13354)
(12220)
(12079)
学科
(107021)
经济(106908)
(70728)
管理(63280)
(52051)
(47041)
企业(47041)
方法(39975)
农业(34736)
数学(34435)
数学方法(34071)
中国(31723)
地方(29655)
业经(27498)
(21933)
(21768)
(19477)
(17817)
(17702)
贸易(17687)
(17056)
环境(16686)
技术(16488)
(16202)
银行(16162)
(15576)
(15534)
金融(15531)
(15433)
理论(15370)
机构
学院(352102)
大学(349184)
(140855)
管理(138838)
经济(137613)
研究(122967)
理学(119582)
理学院(118205)
管理学(116276)
管理学院(115648)
中国(93152)
科学(76753)
(75853)
(74429)
(62015)
(61121)
业大(58433)
中心(57124)
农业(56843)
研究所(56244)
(54173)
(49660)
师范(49256)
财经(47933)
北京(47876)
(44174)
(43863)
(43595)
(40600)
经济学(40026)
基金
项目(239566)
科学(187893)
研究(178954)
基金(170903)
(148207)
国家(146819)
科学基金(125788)
社会(111874)
社会科(105474)
社会科学(105446)
(96322)
基金项目(92004)
教育(80223)
自然(80159)
(79219)
自然科(78198)
自然科学(78181)
自然科学基金(76723)
编号(75738)
资助(68422)
成果(60813)
(55473)
重点(53145)
(52096)
课题(51648)
(49473)
创新(46069)
国家社会(45141)
科研(44915)
发展(44631)
期刊
(167096)
经济(167096)
研究(105224)
中国(76211)
(75543)
学报(56086)
科学(53255)
农业(51518)
管理(47702)
(43350)
大学(43124)
教育(42096)
学学(40452)
(33993)
金融(33993)
业经(33096)
技术(31080)
(24326)
经济研究(23583)
问题(23000)
财经(21824)
图书(19912)
(18558)
(18515)
资源(18067)
科技(17848)
技术经济(17168)
理论(16808)
现代(16457)
世界(16159)
共检索到535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玲  张丽琴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统计方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的驱动力,得出结论要控制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大力推进城镇化;将农村劳务输出的“蛋糕”继续做大,同时,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步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波  张建新  宋松  霍颖  
以安徽省凤阳县15个镇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将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分为3大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分别是高集约度利用型、中集约度利用型和低集约度利用型.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测算模型预测出2005─2010年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潜力为63.600 0 hm2,2005—2020年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潜力为379.890 0 hm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建  程久苗  范树平  陈丹丹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驱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驱动力方面,在研究区域的选取、内容、尺度和方法上都有不足之处。研究结论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将注重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类型和方式间流动的诱导因素,借助3S技术,研究更加定量化;与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相结合,推进农村居民点生态环境的改善;考虑土地利用政策和政策的跨区域相互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渡镇及浏河镇为例,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两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到城镇的距离具有负向作用,3者作用大小具有区域差异,农村工业发展及到公路的距离对不同地区作用方向不同;而粮食产量仅对陆渡镇有负向作用;(2)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作用,而到公路的距离、基本农田则具有负向作用,4者作用方向及程度排序一致;而除一般因素及到城镇的距离外的其他因素均为特殊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伟峰  吴江国  张小林  冀亚哲  李红波  王亚华  
分析了安徽省埇桥区农村居民点与耕地的空间邻接特征和数量结构关系,通过"均等"和"耕聚比"的方法分别求算耕作半径并构造缓冲区,得出两种耕作压力系数的分布,对其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耕地是皖北平原地区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主要因子,基于各乡(镇)统计的耕地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基于"耕聚比"的计算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点规模因素对耕作半径计算造成的影响;基于"耕聚比"的方法计算的耕作压力分布在评价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合理性上更为实用;耕作压力系数分布对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布局调整中应将压力系数高的地区的拆旧和压力系数低的地区的建新相挂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柳博会  严金明  
煤炭的大量开采导致大量采煤塌陷地的产生,采煤塌陷地不仅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制约众多煤炭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保护耕地、保障社会稳定、腾退建设用地、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煤炭城市解决稳定与发展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研究在对煤炭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代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土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以经济发达区的浙江省嵊州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表明:1996—2005年嵊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驱动力包括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经济社会驱动力包括市(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方共建"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相关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共同实施。模式构成的关键因素反映出上述驱动力的影响作用。典型案例效益明显,如新增耕地率66.67%,资金平衡度228%,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176%等,耕作半径变化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李锋  陈春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探究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高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扩张趋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2)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性增强;3)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明显,分别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形成了高值集聚的中心;4)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主要受高程和坡度的约束,同时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和城镇的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同时依托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乡村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东  郝晋珉  杨立  王丽敏  郭德吉  贾智海  武秀梅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其实质内容之一是从空间上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进行分类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村人口的集聚地,对于其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分类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论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评价指标,利用量化后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瑛  郭素华  陈建东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对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分解分析了各类收入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冰雪  夏敏  符海月  
选取宜兴市为研究区,在GIS和RS技术的支撑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下降趋势,变化速度逐年减慢,主要新增来源是农用地,主要转移去向是城镇建设用地;2在地形平坦、距离水源和农用地较近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3经济发展、人口减少、交通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昊婧  张霭丽  张世全  陈春  
提高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有助于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潜力。从区域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首先,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国家尺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借助Matlab 7.6软件、采用SOFM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的驱动类型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区域发展负向驱动、区域城镇化负向驱动、区域经济负向驱动和区域发展正向驱动;且从全国来看,在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驱动问题上出现了较显著的"马太效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许汀汀  章明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有统一数据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5个内部因子、8个外部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潼南县崇龛镇为例,从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子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外部因子,说明农村居民点在开展区位择优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与自身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因子。且引起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的驱动因子并不一致,说明居民点的变化是复杂的,在开展整治规划工作前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许汀汀  章明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有统一数据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5个内部因子、8个外部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潼南县崇龛镇为例,从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子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外部因子,说明农村居民点在开展区位择优的过程中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哲远  戴韫卓  沈志勤  张佳  
农村居民点合理用地探讨以浙江省部分县市为例赵哲远戴韫卓沈志勤张佳农村居民点(下称农居点)分布面广,其建设是耕地减少的一项主要因素,而提高农居点存量土地利用率,控制农居点建设增量土地,将促进耕地保护政策在广大农村的落实。笔者以浙江省部分县市的农居点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