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8)
2023(13576)
2022(12026)
2021(11413)
2020(9229)
2019(21600)
2018(21790)
2017(42051)
2016(22730)
2015(25823)
2014(25881)
2013(25553)
2012(23234)
2011(21059)
2010(21253)
2009(19466)
2008(18698)
2007(16539)
2006(14545)
2005(12637)
作者
(66083)
(55147)
(54589)
(52108)
(34781)
(26469)
(24668)
(21814)
(20885)
(19473)
(18743)
(18442)
(17287)
(17229)
(16857)
(16703)
(16450)
(16185)
(15699)
(15552)
(13757)
(13478)
(13340)
(12828)
(12499)
(12295)
(12224)
(12068)
(11100)
(10880)
学科
(96838)
经济(96734)
(67199)
管理(59036)
(50974)
(45911)
企业(45911)
方法(43914)
数学(38726)
数学方法(38031)
农业(33932)
业经(25529)
中国(23314)
(20085)
地方(19991)
(19947)
(16795)
理论(15741)
(15406)
贸易(15399)
(14967)
(14277)
技术(14057)
环境(13685)
(13522)
(13345)
(12908)
银行(12873)
农业经济(12626)
(12279)
机构
学院(325198)
大学(322741)
管理(132650)
(128090)
经济(125295)
理学(116269)
理学院(115030)
管理学(112689)
管理学院(112148)
研究(106315)
中国(79838)
(69495)
(68276)
科学(68227)
业大(55444)
(54083)
(53205)
农业(53104)
中心(49596)
研究所(48683)
(46868)
财经(43755)
(43708)
师范(43351)
北京(42654)
(39894)
(38025)
(37713)
经济管理(36526)
经济学(36199)
基金
项目(226834)
科学(178594)
研究(165947)
基金(164414)
(142988)
国家(141744)
科学基金(122584)
社会(103620)
社会科(97864)
社会科学(97836)
(90047)
基金项目(88122)
自然(80665)
自然科(78788)
自然科学(78774)
自然科学基金(77344)
教育(75359)
(74374)
编号(69557)
资助(67492)
成果(54811)
重点(50181)
(49515)
(48367)
(46661)
课题(46585)
创新(43431)
科研(43265)
大学(41942)
教育部(41927)
期刊
(143147)
经济(143147)
研究(90961)
(71180)
中国(61083)
学报(51960)
科学(49275)
农业(48689)
管理(44305)
大学(40208)
学学(38031)
(37539)
教育(35163)
业经(29428)
技术(29330)
(27059)
金融(27059)
(22522)
经济研究(20360)
财经(19419)
问题(19371)
(17480)
图书(16769)
(16409)
技术经济(16345)
科技(16297)
资源(16042)
理论(15464)
统计(15246)
业大(15170)
共检索到46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换换  宋伟  陈百明  张艳  
[目的]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分化重组趋势日益明显。利用模型模拟的手段定量揭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因素,准确理解其演化过程和未来时期的布局态势,以期达到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势在必行。为此,需要对目前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的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模型的适用性有一定的把握和认识。[方法]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以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梳理和总结了农村居民点演化发展趋势、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驱动机制,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方法和模型,评述了不同演化模型的模拟原理及其优缺点。[结果]由于农村居民点的斑块空间破碎化、参与主体多样性、驱动因素复杂等原因,常规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农村居民点模拟的应用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模型的选择仍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和尺度依赖性。[结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可为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但是更加准确的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需要注重机理模型的研发。通过空间途径和社会途径的耦合,解析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决策主体,构建农村居民点演化多主体模型,将是未来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的重要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换换  宋伟  张艳  
精准、完备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数据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演化研究的重要数据基础。由于农村居民点规模相对较小、分布散乱的特征,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农村居民点数据制备一直是困扰农村居民点演化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分别从长期、中期和短期时间跨度上,对农村居民点时空数据的获取来源、获取方法以及数据时空分辨率和精度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分析了不同时间跨度上农村居民点数据获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时间跨度上农村居民点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对历史文献资料及历史地形图的收集和电子化处理,因此地域资料的缺失成为这两个时期数据制备的主要难点;而短期时间跨度内农村居民点数据制备主要依靠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高精度农村居民点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是这一时期数据制备的主要难点。为此,今后的数据制备应注重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间的融合,拓展居民点历史信息的来源;此外,尽可能利用Google Earth、高分二号等免费高精度遥感影像,耦合遥感解译、口述历史、实地调查和入户访问等多种手段,构建一套完备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集,充分实现数据共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建  程久苗  范树平  陈丹丹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驱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驱动力方面,在研究区域的选取、内容、尺度和方法上都有不足之处。研究结论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将注重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类型和方式间流动的诱导因素,借助3S技术,研究更加定量化;与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相结合,推进农村居民点生态环境的改善;考虑土地利用政策和政策的跨区域相互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健  杨建新  李亚芳  
运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变化进行模拟分析,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获取元胞转换规则,以MARKOV方法对模型进行数量控制,采用改进的Kappa系数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以湖北省鄂州市1991-2004年农村居民点变化作为模型训练数据,2004-2009年变化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验,模拟得到2009年农村居民点分布情景,对照2009年研究区实际情况,模拟结果总体百分比精度为96.68%,改进的Kappa系数值为0.93。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案例推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农村居民点变化模拟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小娥  白永平  纪学朋  乔富伟  张宁  
[目的]从宏观层面量化分析石羊河流域19872016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趋势、规模和形态结构,探究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以1987年、2001年、2016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的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为数据源,并借助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景观指数等研究方法。[结果]19872016年农村居民点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呈低海拔、小坡度、近水系分布的空间特征,但局部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强,其中河流和城市周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兆林  刘福兵  杨庆媛  鄂施璇  杜挺  
山地农村居民点系统因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多重扰动而处于深刻转型中,探索山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特征及其优化策略,对于优化山区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山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建理论框架,集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栅格权重叠加评价法、改进蚁群算法(ACO)等,以重庆澄江镇为例,探索山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优化过程,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呈现集中、靠拢的演化发展趋势,总体呈现匀质、线状、向心、院落四种分布形态;同时高程、坡度、水域、城镇、道路、基础设施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均对山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化产生重要影响。(2)改进蚁群算法优化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CA)减少10.07%,居民点斑块数量(NP)和密度(PD)分别减少83.12%和81.16%,平均斑块面积(MPS)增加了4.3倍,平均最近邻体距离(MENN)增加了42.82%。优化后69.1%的农村居民点斑块都集中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内,且重点向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生产便利和中心村庄集中。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更加紧凑有序,土地集约节约效率更高。(3)基于仿真优化结果,综合考虑村庄振兴“产业—人口—土地”互动耦合机制,提出城郊融合、产业集聚、景村融合、搬迁撤并四类农村居民点格局优化方案,助推山区乡村振兴。(4)优化结果同时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非常适用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较小尺度要素空间布局优化,能够为山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平  洪步庭  周介铭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口重要空间聚集区,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历史、自然、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科学识别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形态,并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对促进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都江堰市2005和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城镇、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过程、格局和特征,并引入空间自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密度值较高或较低的地区在空间上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姜广辉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挖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多被界定为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其主要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三种;③整理增加耕地系数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的主要依据;④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挖潜政策措施主要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政策三个。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理论研究亟需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以搭建新的框架,加强理论框架对潜力测算方法的指导;②潜力内涵应更加注重整理增加土地面积的表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修正需更加系统,潜力分级指标需更加有针对性;③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三个政策与农村居民点挖潜关系的梳理,为潜力挖掘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方法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劲  孙春阳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刘春兵  李乐  赵华甫  
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必须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调控,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潜力是村庄量化分类的基础,也是协调推进村庄整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2004年、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研究了平谷区2009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2004年-2009年间居民点用地的变化情况。结合山区和平原区的不同发展条件,分别制定山区和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并将评价结果与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区位条件,提出居民点用地调控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鑫  谭雪兰  朱红梅  包春红  
运用2013年长沙市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于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数学模型,对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在空间分布上,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呈现"西密东疏"的特征;在规模分布上,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随机独立性及空间分异性特征,并且出现高值聚簇区,主要分布在以浏阳市西北部的焦溪乡、淳口镇、北盛镇、山田乡等地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在形态分布上,长沙市农村居民点形态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其形态分布的均质程度不高,呈现以中间区域为顶点向周边方向倾斜的结构,空间结构性差异显著,总体上呈随机独立分布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振杰  李满春  刘永学  
以浙江省桐庐县为研究区,以DEM和1996、2004年桐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04年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桐庐县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地区,且高山区的农村居民点呈现向河谷平原集中的趋势。②桐庐县农村居民点呈现出两条比较明显的分布带:一条是江南镇—桐庐镇—富春江镇,另一条是横村镇—莪山畲族乡—钟山乡。③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主要有3种:团状分布、带状分布、分散分布。在比较开阔的河谷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团聚状分布;在比较狭窄的河谷地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带状分布;而分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和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于1996和2001年进入快速减少的新阶段,年均分别减少1 121×104和579×104人,而1996年以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仍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12%;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协同演进的良性格局尚未出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依然粗放,且在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更为突出。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增逆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相对共性的人口流动和土地管理制度背景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韩芳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集约用地模式的内涵,在对城市及农村集约用地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差异,进行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的设计,从而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详细、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婷婷  冯应斌  
[目的] 通过对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剖析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讨该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及归纳分析法,从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思路与方法、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等3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 当前我国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但由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县域层面相关研究还不成体系;不同地貌类型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比研究不足,对“三块地”改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研究仍有欠缺,研究结果之间也相对独立,缺乏整合集成。[结论] 今后应加强不同区域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的对比分析,探索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与策略,开展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