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3)
- 2023(12256)
- 2022(10217)
- 2021(9404)
- 2020(7670)
- 2019(17324)
- 2018(16852)
- 2017(31945)
- 2016(17491)
- 2015(19320)
- 2014(18868)
- 2013(18647)
- 2012(17530)
- 2011(15804)
- 2010(15614)
- 2009(14149)
- 2008(13891)
- 2007(12456)
- 2006(11262)
- 2005(9793)
- 学科
- 济(73682)
- 经济(73588)
- 农(50332)
- 业(50238)
- 管理(40244)
- 农业(33479)
- 企(27621)
- 企业(27621)
- 方法(26684)
- 数学(23984)
- 数学方法(23755)
- 业经(21270)
- 地方(19450)
- 中国(17909)
- 学(16103)
- 财(15539)
- 贸(14502)
- 贸易(14496)
- 制(14199)
- 易(14074)
- 发(12782)
- 农业经济(12573)
- 环境(11243)
- 技术(10457)
- 发展(10287)
- 展(10187)
- 收入(10051)
- 银(10037)
- 体(10031)
- 银行(9983)
- 机构
- 学院(248518)
- 大学(244981)
- 济(100138)
- 经济(98133)
- 管理(91191)
- 研究(90005)
- 理学(79609)
- 理学院(78601)
- 管理学(77131)
- 管理学院(76698)
- 农(73242)
- 中国(67871)
- 科学(59990)
- 农业(56917)
- 京(52369)
- 业大(50866)
- 所(47374)
- 研究所(43567)
- 中心(42579)
- 财(41156)
- 江(38479)
- 农业大学(36143)
- 范(33163)
- 财经(32909)
- 师范(32674)
- 北京(32163)
- 省(32108)
- 院(31844)
- 州(30365)
- 经(30110)
- 基金
- 项目(176792)
- 科学(137060)
- 基金(127174)
- 研究(123239)
- 家(115132)
- 国家(114060)
- 科学基金(95300)
- 社会(78716)
- 社会科(74005)
- 社会科学(73982)
- 省(70780)
- 基金项目(68634)
- 自然(63173)
- 自然科(61590)
- 自然科学(61567)
- 自然科学基金(60487)
- 划(59618)
- 教育(53422)
- 资助(50018)
- 编号(49432)
- 发(40113)
- 重点(39814)
- 农(39414)
- 成果(38027)
- 部(37790)
- 创(36716)
- 计划(34736)
- 创新(34351)
- 科研(34311)
- 课题(33637)
- 期刊
- 济(115832)
- 经济(115832)
- 农(76269)
- 研究(67149)
- 农业(51902)
- 中国(51743)
- 学报(50640)
- 科学(44109)
- 大学(37694)
- 学学(36139)
- 财(28491)
- 管理(26621)
- 业经(26408)
- 业(24851)
- 融(24067)
- 金融(24067)
- 教育(20665)
- 技术(17540)
- 问题(17066)
- 版(16396)
- 经济研究(16296)
- 业大(15992)
- 农业经济(14922)
- 财经(14848)
- 农村(14806)
- 村(14806)
- 资源(14267)
- 农业大学(13918)
- 世界(13412)
- 科技(12776)
共检索到36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管婧婧 谷晓坤 徐保根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不同区位农户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整治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案例比较法。研究结果:(1)总体意愿方面,愿意参与农居点整治的近远郊农户人数比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由政府提供新的宅基地和一定的补偿金为近远郊农户所期望的安置补偿方式,政策导向对农户的安置补偿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相较远郊农民愿意在本镇范围内居住,近郊农户愿意搬迁至离城市更近的他镇,更偏向于城镇化的集中居住模式;远郊农户的承包地自耕意愿要高于近郊农户。(3)集中居住地的硬件设施,搬迁后生活变化是影响近郊农户和远郊农户的重要因素,近郊农户对其中81%的影响因素的响应高于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王晓莉 郭碧云 孟昭霞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治前后指标值的对比,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对区位、农村居民点集聚、农用地集聚、农村景观和整治区域居民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整治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集中,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状况,有利于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2)整治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耕地不连片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点的聚集性,也提升了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潜力;(3)整治提高了农村地区各类景观的聚集度和连通性,但也降低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4)整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平均耕作半径。研究结论:整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吴沅箐 杨红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数、房屋建筑年代、喜好房屋类型、政策认知状况以及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村庄归并模式下,农业收入占比、宅基地面积、生态环境满意度、补偿方式和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两类模式下,除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共同显著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农户的居民点整治意愿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卢新海 陈百明
大城市郊区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典型区域之一,如何评价其整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机理,构建整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规划资料、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比研究天津市津南区、成都市双流县和上海市金山区典型项目的整理效果。结果表明:①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山项目、津南项目和双流项目;②整理后农民居住条件均明显改善,生活成本普遍提高,社会保障有所增加,对收入和就业影响不明显;③整理可有效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农村建设用地节余58%~82%,人均建设用地下降31%~84%,新增耕地超过30%;④3个项目政府的投资风险均较高,项目可持续性有待商榷;农户的拆迁补偿标准和重置新...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大城市郊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佩恩 杨庆媛 范垚 张瑞頠
以重庆市潼南县柏梓镇中渡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居住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农户意识特征等19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渡村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3.51%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47.08%的农户不愿意,9.21%的农户认为无所谓。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的补偿是农户愿意进行整治的主要原因。2非农务工人数、家庭非农收入、农户产权意识、宅基地利用状况和房屋结构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晓坤 周小萍 卢新海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对村庄的尊重体现了对农民权利的尊重。简单地批评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简单地拿城市用地方式类比农村,是以“城市偏向”考虑农村问题的表现。在农村居民点调整中要注意协调好农民需求与城市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度调整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中存在的生存性、功能性、规模性、体制性、结构性等不合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庆 王成 王利平 蒋伟 熊川铭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既要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联系,又要真实反映未农户的居住意愿、需求与偏好;在空间上,既要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农户所在村落的空间层次;尊重农户的整合意愿与发挥农村居民点整合效应间的耦合,已成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解决民生的重心。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样点,采取"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GIS+RS+GPS)"的方法建立"农户—土地"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一体化数据库,按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和未来生计发展趋势,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各异,非农专业化发展型(72.82%)>非农多样化发展型(49.66%)>兼业发展型(44.44%)>农业专业化发展型(36.84%)>农业多样化发展型(37.33%)。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受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收入变化、居住条件、邻里关系、社会地位感知是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形成的重要驱动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子南 陈江龙 叶欠 苏勤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抽样调查获取的42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住房状况、其它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不强烈,仅41.5%的农户愿意居民点整理,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生活成本增加、失去生活保障以及恋土情结等;(2)农户住房套数、与邻居血缘关系、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农户职业类型等都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住房套数越多、收入越高、与邻居血缘关系越远的农户整理意愿越强烈,而年龄越大、家庭人口越多、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则越不愿意整理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新艳 王坤鹏 欧名豪
[目的]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升
农村社区化进程包含由空间转型向文化转型的双重过程,由此促使农村由传统村落治理模式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从北京近郊区的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在农村社区化的双重转型过程中,尽管空间转型影响了传统村落文化,但农民的日常生活依然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文化转型产生出"文化堕距","村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农民的终结"。然而,特大城市的土地价值内嵌于农村社区化的空间转型,极大地促使了农民原初的生存理性转变,这可能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农民市民化进程呈现特殊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帅华 王成 李晓庆 王利平 蒋福霞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合理组织和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运用相关行为科学的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对农村居民点整合中农户行为响应的决策过程进行模拟,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模拟过程进行农户调研,结合农户自身资源特征、住房情况与生计发展意愿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响应程度,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响应程度的差异凝练出兴坝村农村居民点的4种整合模式:农业发展型整合方式、兼业型整合方式、非农发展型整合方式和保留型整合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立 吴萌 甘臣林 陈银蓉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机理和逻辑,明确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城市近郊区农户"风险规避者"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农户土地投入风险的分布式认知框架,结合武汉城市圈483名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展开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认知是一种分布式认知,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个认知功能系统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主要来源于"地域力"和"个人力"的局限,而"文化力"则是调节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通过选取自然情况整治满意度、社会情况整治满意度和经济情况整治满意度3个方面12个满意度指标,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价,对其整治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以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章基于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采用CSI评价法,从农户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总体绩效评价值为4.03,处于"优秀"水平等级;满意度指标绩效评价显示,目前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农田设施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情况满意度程度最高,道路质量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程度最低,在整治过程中,未有效处理好发展与生态和谐问题;农户特征差异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有一定影响。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不同,农户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存在主观认识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结论]通过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村庄空心化程度明显降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地区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村庄综合整治效果良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