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3)
2023(13820)
2022(11974)
2021(11290)
2020(9360)
2019(21329)
2018(21371)
2017(41436)
2016(22461)
2015(25089)
2014(25194)
2013(25204)
2012(23036)
2011(20764)
2010(20819)
2009(19161)
2008(18696)
2007(16626)
2006(14563)
2005(12776)
作者
(65412)
(54920)
(53976)
(51657)
(34491)
(26308)
(24521)
(21632)
(20649)
(19399)
(18560)
(18496)
(17076)
(17049)
(16783)
(16665)
(16365)
(16073)
(15518)
(15419)
(13569)
(13309)
(13231)
(12628)
(12394)
(12164)
(12162)
(12112)
(11082)
(10888)
学科
(91543)
经济(91434)
(70972)
管理(59118)
(50752)
(46924)
企业(46924)
方法(40430)
数学(35363)
数学方法(35004)
农业(33756)
业经(24838)
中国(24697)
(22390)
(19262)
(18857)
地方(18824)
(15831)
银行(15793)
(14998)
(14998)
贸易(14992)
(14614)
(14364)
金融(14363)
技术(14224)
(14100)
理论(14098)
(13669)
(13639)
机构
学院(320200)
大学(318426)
管理(129828)
(127039)
经济(124227)
理学(112676)
理学院(111507)
管理学(109630)
管理学院(109060)
研究(105503)
中国(82986)
(70706)
(67100)
科学(66647)
(57818)
业大(54871)
农业(54212)
(52901)
中心(49649)
研究所(48318)
(46414)
财经(46354)
(42431)
北京(41952)
(40916)
师范(40559)
(37934)
(37222)
经济学(36648)
经济管理(35543)
基金
项目(221924)
科学(174329)
研究(162493)
基金(161552)
(140494)
国家(139240)
科学基金(119748)
社会(102497)
社会科(96681)
社会科学(96653)
(87192)
基金项目(86647)
自然(78068)
自然科(76238)
自然科学(76221)
自然科学基金(74860)
教育(72386)
(72328)
编号(67366)
资助(65863)
成果(53614)
(48960)
重点(48608)
(47243)
(45695)
课题(44740)
创新(42565)
科研(42472)
国家社会(41792)
教育部(41436)
期刊
(141789)
经济(141789)
研究(93020)
(72810)
中国(61266)
学报(53188)
农业(49498)
科学(49272)
管理(42017)
(41301)
大学(40871)
学学(39048)
(34421)
金融(34421)
教育(30359)
业经(28644)
技术(25477)
(22788)
财经(21466)
经济研究(20039)
问题(19551)
(18057)
(17754)
理论(16132)
科技(15816)
技术经济(15374)
业大(15323)
农业经济(15128)
农村(14961)
(14961)
共检索到464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周绿林  刘畅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周绿林  刘畅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周绿林  刘畅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周绿林  刘畅  
在梳理国内外大病保障研究现状及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自下而上挖掘并分析了大病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认为,在制度、体制和管理等原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设计上存在概念属性和保障范围界定模糊、制度设计与实际保障范围差距明显等问题,在运行上则存在管理资源匮乏、商保机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建议农村居民大病保障制度应以大病保险制度为核心顺序推进,积极支持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乃至新农合工作,为健全农村居民大病保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维维  许汝言  陈文  胡敏  
目的:评估大病保险对宁夏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公平性影响,为完善大病保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宁夏农村地区入户调查数据,模拟比较大病保险报销前后居民自付费用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风险及其在人群中分布的变化。结果:大病保险有效降低了住院自付费用及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医疗费用负担的减轻;但从分布来看,大病保险报销虽然改善了人群中自付费用的分布,但也出现了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更向贫困家庭集中的趋势。结论:针对目标人群,大病保险政策效果较为显著,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病保险政策与其他医疗保障政策的衔接,全面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并加大消除贫困政策力度,以此减少人群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长春  左晓燕  
经济补偿是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基本职责,经济补偿能力是履行该职责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补偿效果是履行该职责的具体体现。利用江苏省5个样本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评估了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能力,从大病保险的受益面、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大病保险基金使用率等指标综合衡量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效果。研究发现,医疗费用、筹资机制、政策设计等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约束着大病保险经济补偿能力和补偿效果的发挥,亟需从补偿主体的衔接、大病费用的控制、筹资机制的建设、大病保险的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一磊  杨妮超  顾海  
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行一段时间,各地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尽相同。该文以实际补偿比作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建立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和农民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模型,以东中西部198个医保统筹地区为样本,通过与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合规费用占比、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正向作用,大病保险人均医疗费用、大病保险受益面、人均纯收入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发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一磊  杨妮超  顾海  
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行一段时间,各地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尽相同。该文以实际补偿比作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建立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和农民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模型,以东中西部198个医保统筹地区为样本,通过与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合规费用占比、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正向作用,大病保险人均医疗费用、大病保险受益面、人均纯收入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发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大病保险比政府经办更有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为民  
自2012年开始,中国各省市逐步在新农合中引入了大病保险制度,文章采用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利用多重差分方法,在纠正了自评健康报告异质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和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更加慷慨的医疗保险会使居民健康的改善幅度增加10%-20%,并且这种作用较为持久,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三年仍然显著。大病保险同时也刺激了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的大幅增长,使家庭人均医疗支出与个人住院支出分别增长了5%和29%。但是上述效应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从健康改善效应看,农村中上等收入家庭是最大受益群体;从医疗支出的激励效应看,大病保险的激励效应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递增。医疗支出的条件分位数估计结果表明,大病保险对原本医疗支出较高的群体有显著的支出激励作用,而对原本医疗支出较少群体的作用较弱。医疗支出两部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大病保险并没有提高医疗支出发生的概率,但是对已发生医疗支出的居民,大病保险具有进一步的支出激励作用。上述实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詹长春  左晓燕  周绿林  
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到江苏省6个样本地区大病保险的相关资料数据,结合调研数据分析在当前新环境下大病保险的运行状况,发现筹资机制、补偿机制、收益与风险分担机制是制约大病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基于此,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病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致力体制创新,从投入驱动发展转向改革驱动发展;注重机制创新,从行政推动发展转向机制驱动发展;聚焦管理创新,从粗放式外延发展转向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宋占军  朱铭来  
本文基于大病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融资一体化的视角,综合考量医疗费用增长水平、保障水平、保障范围等多重因素,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进行动态预测,评估大病保险推广对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基金收支带来的平衡风险。测算发现,在不同的假设之下,到2015年,我国最少有9个省市、最多达到15个省市出现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赤字,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最低将出现13.63亿元的赤字。为保证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需优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确定保障范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庆国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主要是指经济上可延续,包括保险资金收缴和管理要满足今后支出需要,财政要给予支持并保持可持续,制度要稳定,机构设置要科学合理,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稳定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和中断。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健  丁静  
文章基于2012年8月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地级市试点特征,选择处于试点前后的2012和2014年CLDS数据,实证研究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形下,新农合大病保险使家庭消费显著增加4.25%。进行剔除包含非新农合成员的家庭样本和考虑政策滞后问题的稳健性检验,以及采取反事实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仅对中低收入家庭和老龄化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效果集中于东部地区。在消费分项的影响方面,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非医疗消费占比,并且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过去一周就诊和过去一年住院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应从筹资机制、管理机制、保障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鄢洪涛  杨仕鹏  
目的: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基本医疗保险未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储蓄以及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水平,降低了6.60%~11.90%。结论: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影响,需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文  
依据近十几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历年来的征收与支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基金结余、基金率、参保人数、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发展速度、保障度等多项关键指标,并对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结论是: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建立以来结余有所偏高,基金中储备金已初步建立,基金未来面临的中长期支付压力渐趋增大,基金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