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9)
- 2023(10951)
- 2022(9201)
- 2021(8712)
- 2020(7292)
- 2019(16090)
- 2018(15947)
- 2017(30342)
- 2016(16769)
- 2015(18953)
- 2014(19148)
- 2013(18772)
- 2012(17501)
- 2011(15686)
- 2010(16224)
- 2009(15584)
- 2008(15861)
- 2007(14878)
- 2006(13460)
- 2005(12520)
- 学科
- 济(67726)
- 经济(67612)
- 业(58906)
- 农(49782)
- 管理(48691)
- 企(35955)
- 企业(35955)
- 农业(33133)
- 方法(23473)
- 业经(22186)
- 制(22072)
- 财(20977)
- 中国(20624)
- 数学(20214)
- 数学方法(19831)
- 银(15314)
- 银行(15298)
- 体(14638)
- 行(14546)
- 融(13021)
- 金融(13019)
- 地方(12865)
- 农业经济(12455)
- 策(11984)
- 学(11912)
- 贸(11839)
- 贸易(11831)
- 发(11821)
- 易(11590)
- 务(11511)
- 机构
- 学院(244366)
- 大学(240195)
- 济(100983)
- 经济(98621)
- 管理(91237)
- 研究(81269)
- 理学(76709)
- 理学院(75921)
- 管理学(74481)
- 管理学院(74046)
- 中国(70467)
- 农(57935)
- 财(52289)
- 京(50644)
- 科学(47420)
- 农业(43902)
- 所(41373)
- 业大(40250)
- 中心(39944)
- 江(39775)
- 财经(39112)
- 研究所(36323)
- 经(35247)
- 北京(32010)
- 州(31294)
- 范(30544)
- 师范(30250)
- 经济学(29838)
- 省(28984)
- 财经大学(28357)
- 基金
- 项目(151464)
- 科学(118828)
- 研究(114218)
- 基金(109498)
- 家(94167)
- 国家(93201)
- 科学基金(79970)
- 社会(73328)
- 社会科(68935)
- 社会科学(68917)
- 省(60094)
- 基金项目(57400)
- 教育(51455)
- 自然(49690)
- 划(48861)
- 自然科(48529)
- 自然科学(48518)
- 编号(47643)
- 自然科学基金(47632)
- 资助(44819)
- 成果(39676)
- 部(34157)
- 制(34122)
- 重点(33424)
- 课题(32826)
- 农(32401)
- 发(32226)
- 创(30638)
- 性(30282)
- 国家社会(30201)
- 期刊
- 济(126709)
- 经济(126709)
- 研究(77011)
- 农(63465)
- 中国(57403)
- 农业(42602)
- 财(41375)
- 学报(37529)
- 科学(34865)
- 融(34168)
- 金融(34168)
- 管理(32676)
- 大学(30616)
- 学学(29177)
- 业经(25532)
- 教育(24827)
- 技术(21430)
- 财经(19758)
- 业(19310)
- 问题(17473)
- 经(16809)
- 经济研究(16374)
- 农村(15669)
- 村(15669)
- 农业经济(15182)
- 版(15069)
- 世界(13299)
- 经济问题(12049)
- 技术经济(11864)
- 理论(11775)
共检索到393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周绿林 刘畅
在梳理国内外大病保障研究现状及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自下而上挖掘并分析了大病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认为,在制度、体制和管理等原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设计上存在概念属性和保障范围界定模糊、制度设计与实际保障范围差距明显等问题,在运行上则存在管理资源匮乏、商保机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建议农村居民大病保障制度应以大病保险制度为核心顺序推进,积极支持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乃至新农合工作,为健全农村居民大病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周绿林 刘畅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
关键词:
新农合 大病保险 大病保险基金 补偿支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周绿林 刘畅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
关键词:
新农合 大病保险 大病保险基金 补偿支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周绿林 刘畅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合 大病保险 大病保险基金 补偿支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小兵 吴玉锋
农民对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忠诚度对制度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效果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全国5省的调查数据,运用忠诚度理论和代际差异理论分析不同世代农民对农居保制度忠诚度差异。结果表明因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作用,农民农居保制度忠诚度代际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不同世代农民制度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发现青年农民对农居保制度忠诚度主要受到制度满意度的影响,中年农民的制度忠诚度主要受家庭保障能力和村域规范的影响,中老年农民制度忠诚度受制度知晓度、制度满意度以及村域规范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长春 左晓燕
经济补偿是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基本职责,经济补偿能力是履行该职责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补偿效果是履行该职责的具体体现。利用江苏省5个样本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评估了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能力,从大病保险的受益面、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大病保险基金使用率等指标综合衡量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效果。研究发现,医疗费用、筹资机制、政策设计等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约束着大病保险经济补偿能力和补偿效果的发挥,亟需从补偿主体的衔接、大病费用的控制、筹资机制的建设、大病保险的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为民
自2012年开始,中国各省市逐步在新农合中引入了大病保险制度,文章采用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利用多重差分方法,在纠正了自评健康报告异质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和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更加慷慨的医疗保险会使居民健康的改善幅度增加10%-20%,并且这种作用较为持久,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三年仍然显著。大病保险同时也刺激了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的大幅增长,使家庭人均医疗支出与个人住院支出分别增长了5%和29%。但是上述效应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从健康改善效应看,农村中上等收入家庭是最大受益群体;从医疗支出的激励效应看,大病保险的激励效应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递增。医疗支出的条件分位数估计结果表明,大病保险对原本医疗支出较高的群体有显著的支出激励作用,而对原本医疗支出较少群体的作用较弱。医疗支出两部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大病保险并没有提高医疗支出发生的概率,但是对已发生医疗支出的居民,大病保险具有进一步的支出激励作用。上述实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一磊 杨妮超 顾海
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行一段时间,各地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尽相同。该文以实际补偿比作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建立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和农民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模型,以东中西部198个医保统筹地区为样本,通过与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合规费用占比、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正向作用,大病保险人均医疗费用、大病保险受益面、人均纯收入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发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大病保险 保障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维维 许汝言 陈文 胡敏
目的:评估大病保险对宁夏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公平性影响,为完善大病保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宁夏农村地区入户调查数据,模拟比较大病保险报销前后居民自付费用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风险及其在人群中分布的变化。结果:大病保险有效降低了住院自付费用及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医疗费用负担的减轻;但从分布来看,大病保险报销虽然改善了人群中自付费用的分布,但也出现了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更向贫困家庭集中的趋势。结论:针对目标人群,大病保险政策效果较为显著,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病保险政策与其他医疗保障政策的衔接,全面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并加大消除贫困政策力度,以此减少人群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大病保险 医疗费用 公平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一磊 杨妮超 顾海
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行一段时间,各地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尽相同。该文以实际补偿比作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建立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和农民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模型,以东中西部198个医保统筹地区为样本,通过与新农合基本医保实际住院补偿比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合规费用占比、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正向作用,大病保险人均医疗费用、大病保险受益面、人均纯收入对提高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发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大病保险比政府经办更有效率。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大病保险 保障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顾海 许新鹏 杨妮超
通过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病保险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大疾病患者所面临的疾病经济负担,但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制度实施中仍面临筹资渠道单一和水平较低、统筹层次较低、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风险共担责任机制缺失及无法有效管控医疗行为等问题。建议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尽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大病保险 运行效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岩 康正 李远雷 王慧 孙明雷 田国梅 吴群红 高力军
目的:从农村居民的角度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对山东、山西及贵州地区的1 020位农村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让农村居民对各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1~5分打分并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在此基础上用因子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城乡医保制度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报销覆盖的内容少;起付线高;封顶线低。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保障制度因子、监督管理因子、医保制度反应性因子和保障效果因子。结论:从农民的角度看,报销覆盖的内容少是城乡医保制度最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的缺陷,让城乡医保制度在减低疾病经济负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应从保障制度因子入手,尤其要扩大城乡医保制度的报销目录。此外,要从加强对三方的监督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和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因子分析 农村居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蕾
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意愿,除了与相关制度安排有关,还受制于其养老观念,后者往往受到居民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意愿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一方面,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需求意愿,另一方面,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依然存在,而耕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为民
本文实证检验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证实,大病保险使得低收入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约5个百分点,但是高收入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10至15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扩大了11个百分点。对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直接受益具有累进性,因此大病保险影响收入的直接渠道并未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对两类潜在的间接渠道的研究证实,大病保险主要通过健康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居民收入,而学历与技能的中介作用不明显。尽管大病保险对所有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均有正向作用,但高收入组的健康改善效应大于低收入组,因此大病保险通过放大健康不平等间接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程公正,但是若要实现结果公正,还需进一步改变农村低收入群体在获取公共医疗服务中的弱势地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健 丁静
文章基于2012年8月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地级市试点特征,选择处于试点前后的2012和2014年CLDS数据,实证研究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形下,新农合大病保险使家庭消费显著增加4.25%。进行剔除包含非新农合成员的家庭样本和考虑政策滞后问题的稳健性检验,以及采取反事实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仅对中低收入家庭和老龄化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效果集中于东部地区。在消费分项的影响方面,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非医疗消费占比,并且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过去一周就诊和过去一年住院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应从筹资机制、管理机制、保障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
关键词:
新农合 大病保险 农村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