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7)
2023(8152)
2022(6526)
2021(6089)
2020(4991)
2019(11047)
2018(10414)
2017(20331)
2016(10897)
2015(11909)
2014(11775)
2013(12049)
2012(10993)
2011(9556)
2010(9673)
2009(9028)
2008(9266)
2007(8403)
2006(7325)
2005(6399)
作者
(28934)
(25076)
(24318)
(23457)
(15099)
(11882)
(10887)
(9633)
(9257)
(8669)
(8426)
(8090)
(7798)
(7673)
(7359)
(7268)
(7173)
(7142)
(7000)
(6714)
(6007)
(5948)
(5887)
(5886)
(5799)
(5607)
(5381)
(5169)
(4997)
(4937)
学科
(48870)
(48851)
经济(48800)
(44008)
农业(32465)
管理(28323)
(28161)
(19721)
企业(19721)
方法(18357)
数学(17271)
数学方法(17191)
业经(16714)
中国(15924)
(14365)
财政(13475)
收入(12768)
农业经济(12298)
(11303)
保险(11212)
(11149)
地方(11101)
(10698)
银行(10696)
(10527)
财务(10525)
财务管理(10477)
(10036)
企业财务(9988)
(9911)
机构
学院(153369)
大学(146552)
(71938)
经济(70723)
管理(60613)
理学(52411)
理学院(52026)
管理学(51389)
管理学院(51131)
研究(47589)
(45128)
中国(44011)
(41947)
农业(33681)
财经(29118)
(28145)
业大(27426)
(26600)
科学(26366)
中心(24167)
(23277)
(23198)
经济学(22605)
财经大学(21077)
经济学院(20798)
农业大学(20516)
研究所(20334)
经济管理(20035)
(17966)
(17548)
基金
项目(100652)
科学(79902)
研究(76947)
基金(75152)
(63859)
国家(63145)
科学基金(55166)
社会(53312)
社会科(50177)
社会科学(50166)
基金项目(39925)
(39685)
自然(32213)
教育(32134)
编号(31580)
自然科(31497)
自然科学(31491)
自然科学基金(30937)
(30815)
资助(29860)
(28220)
成果(24168)
(23200)
国家社会(23194)
(22031)
(21388)
重点(21248)
(21050)
(20537)
人文(20354)
期刊
(84361)
经济(84361)
(52807)
研究(49096)
农业(35674)
(34935)
中国(32436)
(23808)
金融(23808)
学报(21567)
科学(20579)
业经(20374)
大学(18454)
学学(18269)
管理(15302)
(15250)
农业经济(14420)
财经(14270)
农村(14070)
(14070)
问题(12373)
(12029)
经济研究(11895)
(10296)
技术(10018)
世界(9689)
经济问题(9324)
农村经济(9182)
社会(8546)
(8327)
共检索到235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敏  李磊  李连友  刘中海  
文章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与社会福利指数综合测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水平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能有效缩小农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具有正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未来40年间,财政补贴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并在东、中、西部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度。但从目前的保障水平来看,财政补贴缩小地区福利不平衡的再分配效应发挥还不明显,加强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与其他社会福利政策的协同联动,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是避免地区间福利不平衡与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关键。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亚柯  李鹏  
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CHIPs数据,基于农村居民终身养老保险缴费和收益的精算关系,分析农村居民养老保险2018年政策调整前后的财政补贴激励和再分配效应后,可以发现农居保制度使参保农村居民获得了终身养老金纯收益,具有正向再分配作用。2018年政策调整后,农村居民终身养老金纯收益增大,养老保障水平提升。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终身养老金纯收益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政策调整后中西部地区纯收益有较大提升,地区间差距缩小。政策调整前,农居保制度具有"多缴多得"激励作用,但"长缴多得"作用不明显。政策调整后,由于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长缴多得"作用得以改善。高缴费档次和高缴费年限群体收益—缴费比增大,有利于提升年轻群体早参保和长期缴费的积极性,选择更高缴费档次。分账户看,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制度的激励性,其作用较提高缴费补贴政策更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桂芝  潘建伟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农村居民收入五等份纯收入等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财政再分配效应进行多维测度。结果表明我国财政再分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总体差距调节效应弱化,甚至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负效应;财政对各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居民的再分配效应,呈现阶段性波动但趋势向好之特征;根据测度结论,结合我国财政运行实际,提出诸如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洁  王丽  
2009年中央提出选取全国农村10%的地区作为试点,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效应视角,探讨财政补贴的收入调节效应、乘数效应、激励效应以及公平效应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动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嘉蔚  余桔云  
本文根据江西省新农保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相关假设,采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支平衡精算模型,测算了财政补贴前后不同投保年龄的年缴费理论值,对比分析了江西省11个试点县(区)的财政补贴对参保农民有效缴费能力的影响情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晓洁  王丽  
社会保险覆盖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福利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之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向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原则。2012年政府提出要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本目标,比预期的2020年提前了8年。要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关键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而农民参保积极性又取决于政府财政补贴的激励力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张胜杰  
考察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再分配和减贫效应,对促进医疗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筹资环节上缺乏亲贫性,增加了相对贫困率,具有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在医疗报销环节具有亲贫性,降低了贫困率,具有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中等收入群体、老年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群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更为明显;医疗报销环节抵消了部分医疗费用开支,较高的医疗开销以及较低的医疗报销比例是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向下流动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转变筹资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报销支付机制以及提高三重保障制度的协调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证据与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海龙  赵建国  
2009年以来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迅猛发展,其中财政补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现行新农保财政补贴机制仍存在财政补贴筹资责任不明晰、财政补贴标准过低、财政补贴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为确保新农保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应优化现行新农保财政补贴机制,构建一个财政补贴筹资责任明晰、补贴标准适度、补贴资金来源多元的财政补贴机制,并配套立法、监督管理等措施对财政补贴机制予以保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大武  
新农保政策试点与推广的积极性已被社会公众认可。本文基于辽宁省新农保政策及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辽宁省各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负担能力。研究发现,政府具备新农保的财政补贴能力,并可以进一步从财政补贴方式、转移支付制度、财政引导机制与财政危机战略管理等方面完善新农保的财政补贴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伟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新农保试点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不佳、基础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偏低、缺乏财政补贴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政府补贴个人账户资金的非私人特性问题等。因此,需要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和明确地方财政补贴的资金产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政府财政支持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在中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框架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继颁布了本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发挥了激励和引导作用,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但囿于我国现有体制、机制以及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这一补贴政策面临着一些困境亟待解决。笔者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为基础,梳理了中央及全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文超  殷华  
家电下乡是国家为扩大内需、缓解家电出口压力而实施的一项以价格补贴为特征的消费刺激政策。本文利用省级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数据,采用政策评估中的反事实分析方法,以山东、河南两个试点省份为样本,研究了"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政策使试点省份山东、河南两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分别提高了2.21%和3.41%。进一步发现,这种促进效应源于农村居民提前了家电产品的购买,但当前消费的增加只是未来总消费提前的结果,长期而言,家电下乡未必能提高总消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丽  
文章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山模式具有代内和代际间的双重收入再分配功能;政府对农民应缴保费的按月补贴提高了参保农民的总受益,且更有利于缴费期限较长的年轻一代;缴费基数及增长速度的特殊设计则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中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具有合理性,但实际运行效果还取决于各地具体的制度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