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1)
2023(14145)
2022(12320)
2021(11545)
2020(9630)
2019(22427)
2018(22381)
2017(43837)
2016(23575)
2015(26767)
2014(26758)
2013(26579)
2012(24117)
2011(21702)
2010(21932)
2009(20160)
2008(19443)
2007(17217)
2006(15087)
2005(12911)
作者
(67673)
(56708)
(55957)
(53439)
(35834)
(27214)
(25282)
(22345)
(21408)
(20084)
(19320)
(18873)
(17723)
(17656)
(17296)
(17186)
(16824)
(16568)
(16183)
(15996)
(14107)
(13852)
(13843)
(13063)
(12756)
(12574)
(12547)
(12392)
(11472)
(11223)
学科
(102372)
经济(102257)
(71703)
管理(63763)
(51039)
(49990)
企业(49990)
方法(49485)
数学(44406)
数学方法(43730)
农业(33925)
业经(25934)
中国(24176)
(22731)
地方(20231)
(19158)
(17476)
(16768)
贸易(16760)
(16271)
理论(15646)
技术(15240)
(14137)
环境(14103)
(13643)
(13640)
财务(13567)
财务管理(13536)
(13508)
(13428)
机构
学院(339033)
大学(335427)
管理(138664)
(136081)
经济(133264)
理学(121918)
理学院(120717)
管理学(118380)
管理学院(117800)
研究(107199)
中国(80732)
(70291)
(69856)
科学(67026)
(58584)
业大(56674)
农业(53793)
(52852)
中心(50369)
(48338)
研究所(48285)
财经(47991)
(43914)
北京(43476)
(43396)
师范(43034)
经济学(39947)
(39212)
经济管理(38274)
(37942)
基金
项目(236789)
科学(186831)
研究(174026)
基金(172237)
(149230)
国家(147943)
科学基金(128244)
社会(109747)
社会科(103762)
社会科学(103731)
(93562)
基金项目(91537)
自然(83583)
自然科(81659)
自然科学(81644)
自然科学基金(80164)
教育(79630)
(77345)
编号(72344)
资助(71668)
成果(57109)
(52385)
重点(52144)
(50273)
(48973)
课题(48581)
创新(45517)
科研(45114)
教育部(44885)
国家社会(44756)
期刊
(146899)
经济(146899)
研究(93692)
(71924)
中国(61148)
学报(53512)
科学(49674)
农业(49112)
管理(45797)
大学(41744)
(41248)
学学(39763)
教育(35347)
业经(30145)
技术(30044)
(29956)
金融(29956)
(22763)
财经(22311)
经济研究(21655)
问题(20440)
(18811)
(17793)
技术经济(16963)
统计(16657)
科技(16438)
理论(16101)
图书(15808)
业大(15329)
(15183)
共检索到478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桂又华  贾健  徐展峰  
文章利用1988-2004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相关冲击图形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构建出相对应的农村居民储蓄决定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储蓄的主要因素,即收入水平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储蓄规模的高低;(2)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样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和变化趋势,其消费水平的变化对储蓄的冲击效应明显;(3)现阶段,以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农村居民投资行为对储蓄的影响有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勇  沈坤荣  
农民就业的非农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中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从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等两种形式出发,考察了非农就业与农户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在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内生性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外出务工、非农经营等非农就业行为显著的降低了农村居民储蓄率;并且外出务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非农经营;此外,外出务工、非农经营导致农村居民教育、医疗支出的明显上升,但对基本生活费支出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本文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上述结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玉周  
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近年来居民消费低迷、储蓄过多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Dynan预防性储蓄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淑云  刘荣茂  周良  
自 198 0年代以来 ,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一直呈急剧上升态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为什么急剧增加呢 ?本文首先运用储蓄理论找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等的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文章利用1978~2003年样本数据通过消费函数的变参数空间状态模型研究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超敏感度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存在着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附加“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消费模型和ARCH结构对预防性动机强度进行了估计,检验结果发现未来预期收入中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这表明在目前农村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行健  王俊海  易君健  
本文选择中国农村居民1992—2006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展开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西部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中部与东部农村居民;然而滚动回归表明,就全国而言,样本分析区间内我国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性系数起先还比较平稳,然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最后阶段稍有下降;而分地区的滚动回归结果则表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最后在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为缓解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晓艳  汪德华  李钧鹏  
本文利用2003-2006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参加新农合将显著的减少其家庭储蓄,但这种抑制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效应随着时间呈显著的减弱趋势,且新农合对高收入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要高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这些结论基本都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91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对家庭储蓄率有负效应,并且在有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中非常显著;利用本村地势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外出务工收入占比的内生性,同时通过子样本回归和Tobit回归解决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是截断数据的问题,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在低收入、存在流动性冲击及无其他工资性收入的农户中作用更强、更显著。这说明,外出务工能够作为一种分担风险、缓解流动性冲击的机制而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秉龙   刘丽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齐福全  李琼  
本文利用1978~2003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资产数据,在描述资产总量和结构变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采取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在长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储蓄—投资转化率较高。但是,这种结果也说明了北京市农村居民投资的资本来源比较单一,直接受制于个人的储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斌  杨艳  
政府、电网企业与农村居民是农村居民电价政策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三方在博弈中各自衡量着切身利益,并且极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我们通过建立政府与电网公司在居民电价补贴政策中的利益博弈模型,分析出"控制—混合"为其利益博弈的均衡点;其次,对高补贴政策、低补贴政策和混合补贴政策的城乡居民利益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混合居民电价补贴政策应该成为政府的首选策略;最后,就我国目前状况分析了城乡居民电价的合理差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赵佳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