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2)
- 2023(5227)
- 2022(4403)
- 2021(4249)
- 2020(3392)
- 2019(7454)
- 2018(7306)
- 2017(14162)
- 2016(7884)
- 2015(8709)
- 2014(8917)
- 2013(9060)
- 2012(8478)
- 2011(7679)
- 2010(7954)
- 2009(7531)
- 2008(7453)
- 2007(7109)
- 2006(6627)
- 2005(6024)
- 学科
- 农(48312)
- 济(37905)
- 经济(37850)
- 农业(32257)
- 业(29594)
- 业经(15315)
- 管理(14432)
- 农业经济(12328)
- 地方(10575)
- 中国(10151)
- 发(9631)
- 制(9630)
- 村(9424)
- 农村(9406)
- 方法(9065)
- 企(8757)
- 企业(8757)
- 发展(8368)
- 展(8356)
- 数学(8231)
- 收入(8152)
- 数学方法(8067)
- 土地(7665)
- 财(7550)
- 建设(7214)
- 劳(7027)
- 劳动(7024)
- 策(6715)
- 体(6677)
- 人口(6571)
- 机构
- 学院(116659)
- 大学(109175)
- 济(50858)
- 经济(49765)
- 农(43389)
- 管理(43338)
- 研究(41334)
- 理学(36679)
- 理学院(36331)
- 管理学(35725)
- 管理学院(35541)
- 中国(35359)
- 农业(32386)
- 业大(24651)
- 科学(24483)
- 京(22888)
- 所(21665)
- 财(21502)
- 中心(20831)
- 江(19954)
- 农业大学(19489)
- 研究所(19103)
- 省(16477)
- 财经(15979)
- 范(15835)
- 师范(15748)
- 经济管理(15704)
- 州(15550)
- 业(15510)
- 发(15006)
- 基金
- 项目(72178)
- 研究(57129)
- 科学(56299)
- 基金(50748)
- 家(43481)
- 国家(42930)
- 社会(36850)
- 科学基金(36130)
- 社会科(34287)
- 社会科学(34277)
- 省(30358)
- 基金项目(27255)
- 农(26764)
- 编号(25737)
- 教育(23796)
- 划(23484)
- 自然(20797)
- 成果(20455)
- 自然科(20232)
- 自然科学(20229)
- 自然科学基金(19842)
- 资助(19515)
- 发(17628)
- 课题(16865)
- 部(16053)
- 重点(15745)
- 性(15215)
- 制(15007)
- 国家社会(14847)
- 发展(14791)
共检索到190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淑云 刘荣茂 周良
自 198 0年代以来 ,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一直呈急剧上升态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为什么急剧增加呢 ?本文首先运用储蓄理论找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等的结论。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 储蓄存款 利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桂又华 贾健 徐展峰
文章利用1988-2004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相关冲击图形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构建出相对应的农村居民储蓄决定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储蓄的主要因素,即收入水平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储蓄规模的高低;(2)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样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和变化趋势,其消费水平的变化对储蓄的冲击效应明显;(3)现阶段,以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农村居民投资行为对储蓄的影响有限。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 模型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勇 沈坤荣
农民就业的非农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中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从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等两种形式出发,考察了非农就业与农户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在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内生性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外出务工、非农经营等非农就业行为显著的降低了农村居民储蓄率;并且外出务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非农经营;此外,外出务工、非农经营导致农村居民教育、医疗支出的明显上升,但对基本生活费支出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本文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外出务工 非农经营 储蓄率 微观数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秉龙 刘丽敏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客观因素构建了储蓄行为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利率、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不同农户的家庭规模、借贷数量、缴纳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建
The paper studies the oversensitive consumption behaviors of Chinese rural people based on the varying-coefficient model using the sample during 1978~2003,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re exists obvious mo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Then going on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appertaining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the conclusions show there exist the obvious uncertainties of future consumption expectations,which point out that descending the mo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the liquidity constraints is the important policy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hortage requirement of rural.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晓艳 汪德华 李钧鹏
本文利用2003-2006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参加新农合将显著的减少其家庭储蓄,但这种抑制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效应随着时间呈显著的减弱趋势,且新农合对高收入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要高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这些结论基本都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
关键词:
新农合 农户家庭 储蓄行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春燕
本文不涉及1991年之前的城乡居民替代行为,而只对1992年至今的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探讨。文中数据除非特别注明,均由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一、1992年以来,随着经济生活逐步市场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储蓄替代行为同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性改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91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对家庭储蓄率有负效应,并且在有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中非常显著;利用本村地势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外出务工收入占比的内生性,同时通过子样本回归和Tobit回归解决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是截断数据的问题,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在低收入、存在流动性冲击及无其他工资性收入的农户中作用更强、更显著。这说明,外出务工能够作为一种分担风险、缓解流动性冲击的机制而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关键词:
外出务工收入 农户 储蓄率 风险规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齐福全 李琼
本文利用1978~2003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资产数据,在描述资产总量和结构变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采取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在长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储蓄—投资转化率较高。但是,这种结果也说明了北京市农村居民投资的资本来源比较单一,直接受制于个人的储蓄。
关键词:
资产总量 投资 储蓄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浩瀚 唐绍祥
预防性储蓄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都忽视了这种预防性动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此,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呈现出结构性断点;针对储蓄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与农村居民储蓄强度正相关,而支出不确定性、名义利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负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 陈超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基于公共医疗支出降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本文采用我国27个省份(北京和上海除外)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验证公共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对东、西和中部农民的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对中部地区农民消费倾向有负向影响,而对西部农民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消费 预防性储蓄 医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