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5)
- 2023(17398)
- 2022(14707)
- 2021(13600)
- 2020(11350)
- 2019(25851)
- 2018(25424)
- 2017(48949)
- 2016(26540)
- 2015(29496)
- 2014(28967)
- 2013(28807)
- 2012(26406)
- 2011(23761)
- 2010(23832)
- 2009(22116)
- 2008(20541)
- 2007(18182)
- 2006(16149)
- 2005(13949)
- 学科
- 济(103969)
- 经济(103847)
- 业(78305)
- 管理(70178)
- 企(55642)
- 企业(55642)
- 农(51994)
- 方法(44691)
- 数学(39316)
- 数学方法(38940)
- 农业(34472)
- 中国(31424)
- 业经(28432)
- 融(27583)
- 金融(27580)
- 财(26951)
- 银(26496)
- 银行(26423)
- 行(25478)
- 地方(24310)
- 制(22406)
- 学(22354)
- 贸(20207)
- 贸易(20194)
- 易(19675)
- 务(16914)
- 财务(16852)
- 财务管理(16822)
- 技术(16681)
- 企业财务(16038)
- 机构
- 学院(370378)
- 大学(367245)
- 济(146501)
- 管理(144955)
- 经济(143410)
- 理学(126542)
- 理学院(125161)
- 研究(124844)
- 管理学(122958)
- 管理学院(122322)
- 中国(98327)
- 农(84885)
- 科学(80250)
- 京(76737)
- 业大(65945)
- 农业(65910)
- 财(64360)
- 所(63439)
- 中心(59650)
- 研究所(58378)
- 江(54008)
- 财经(52107)
- 经(47709)
- 北京(47491)
- 范(47314)
- 师范(46755)
- 州(45926)
- 院(44189)
- 经济学(43482)
- 农业大学(41961)
- 基金
- 项目(261693)
- 科学(203925)
- 基金(189109)
- 研究(187369)
- 家(167068)
- 国家(165566)
- 科学基金(140951)
- 社会(118151)
- 社会科(111665)
- 社会科学(111632)
- 省(104297)
- 基金项目(101307)
- 自然(92657)
- 自然科(90478)
- 自然科学(90451)
- 自然科学基金(88846)
- 划(86587)
- 教育(83893)
- 资助(76761)
- 编号(76439)
- 成果(60292)
- 重点(58556)
- 发(56758)
- 部(56633)
- 创(54674)
- 课题(51817)
- 创新(51014)
- 科研(50414)
- 国家社会(48553)
- 计划(48497)
- 期刊
- 济(159689)
- 经济(159689)
- 研究(103079)
- 农(84703)
- 中国(71287)
- 学报(67831)
- 科学(58931)
- 农业(57204)
- 大学(50980)
- 学学(48774)
- 管理(46981)
- 财(45998)
- 融(45128)
- 金融(45128)
- 教育(35203)
- 业经(32272)
- 技术(28674)
- 业(27239)
- 财经(24426)
- 经济研究(23945)
- 问题(22032)
- 经(20765)
- 版(20727)
- 业大(19812)
- 科技(19284)
- 理论(17788)
- 图书(17515)
- 技术经济(16902)
- 资源(16740)
- 农业大学(16591)
共检索到538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农村居民 PISA测评框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幸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使用社区网络覆盖率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至少通过网络学习和休闲娱乐两类渠道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效应;异质性分析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效应。与农村老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相比,青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幸福效应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互联网发展在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福利效应分析,对当前如何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从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孝凡 康孟媛 陆继霞
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调动农村居民个体参与意愿是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本文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为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构建Manski互动效应模型和递归双变量Probit(RBP)模型,实证检验社会互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旨在为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明显的社会互动效应,社区内生互动效应对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互联网使用对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考虑个体选择性偏误后结果依然稳健,移动互联网成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互联网连通渠道;(3)互联网使用在削弱社会互动对个体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正向影响的同时,对个体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发挥促进效应,整体上削弱效应大于促进效应,但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4)社会互动、互联网使用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在性别及互联网连通渠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了加强社区营造建设,激发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农村环境数字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创新能力,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效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小龙 刘兰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变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传统的理财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交理财产品得到城镇居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现有互联网社交理财产品发展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六因素UTAUT模型。对调查收集的853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任倾向、感知风险、努力期望、年龄和经验影响显著,促成因素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互联网社交理财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鸣
文章利用CGSS2015年数据,构建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多维指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文化多维贫困的影响,并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降低了西部农村居民文化贫困发生的概率,并且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文化贫困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路径来降低文化贫困的发生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京桥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在扩大消费的政策主导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政策环境优越,市场主体多元化并且活跃,商业模式、消费金融产品持续创新,消费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用户群体更加广泛。金融机构短期消费信贷规模自2011年突破1万亿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分别突破了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和6万亿元,到2018年第三季度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金融 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居住是反映居民基本生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对其居住需求的改变和居住区位的再选择,进一步影响着各种居住空间结构的变迁。文章基于1 23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迁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迁居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总人口、现住宅改造时间、出路交通、房屋面积及结构、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产生是农户考虑主要影响因素后,家庭进行综合决策的结果。随着农村大家庭的逐渐消解,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人口较多的大户家庭还面临着进一步迁居的可能;山地农村居民更愿意迁居;出路交通和现有住宅结构还是居住环境中引起居民居住不满的主要因素。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应适度从农户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居民迁居,不断完善居民点规划。
关键词:
农村 居民 迁居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卫兵 丰景春 张可
农村水环境治理仅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需要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作为主要受益者的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探讨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及其程度,应用条件价值法调查了江苏省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较高,有73.64%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环境现状评价、非农收入比重、对政府的信任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着力改善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并创新投入机制和明确支付领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水平 汪兴东 曲振辰
目前,规范农村居民低碳产品消费行为是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372个普通农村居民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低碳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认知、环境情景及环境信念是农村居民低碳产品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购买意愿在农村居民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积极的宣传以促使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价值观,并制定相应的低碳消费政策,以提升农村居民的低碳产品消费行为。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低碳产品 购买意愿 购买行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