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0)
- 2023(13379)
- 2022(11508)
- 2021(10901)
- 2020(8871)
- 2019(20596)
- 2018(20529)
- 2017(39253)
- 2016(21209)
- 2015(24040)
- 2014(24114)
- 2013(23922)
- 2012(21995)
- 2011(19708)
- 2010(19681)
- 2009(17964)
- 2008(17293)
- 2007(15341)
- 2006(13514)
- 2005(11613)
- 学科
- 济(88481)
- 经济(88396)
- 业(60779)
- 管理(53340)
- 农(50749)
- 企(39716)
- 企业(39716)
- 方法(36500)
- 农业(33807)
- 数学(31036)
- 数学方法(30688)
- 业经(24719)
- 中国(23335)
- 地方(22798)
- 学(18007)
- 财(17431)
- 制(15044)
- 发(14293)
- 理论(14089)
- 贸(13810)
- 贸易(13802)
- 和(13511)
- 环境(13453)
- 易(13347)
- 技术(12919)
- 教育(12776)
- 农业经济(12620)
- 策(11922)
- 银(11198)
- 银行(11164)
- 机构
- 学院(299663)
- 大学(297337)
- 管理(120106)
- 济(115393)
- 经济(112717)
- 理学(104717)
- 理学院(103486)
- 管理学(101668)
- 管理学院(101145)
- 研究(100082)
- 中国(74119)
- 农(66276)
- 科学(64049)
- 京(63720)
- 业大(51991)
- 农业(50556)
- 所(49499)
- 财(48534)
- 中心(47011)
- 研究所(45244)
- 江(44070)
- 范(42425)
- 师范(42096)
- 北京(39636)
- 财经(39026)
- 州(36163)
- 院(35797)
- 经(35593)
- 师范大学(33709)
- 经济管理(33337)
- 基金
- 项目(211074)
- 科学(165648)
- 研究(157606)
- 基金(151302)
- 家(131628)
- 国家(130413)
- 科学基金(111810)
- 社会(98132)
- 社会科(92477)
- 社会科学(92453)
- 省(83723)
- 基金项目(82256)
- 自然(72045)
- 教育(70915)
- 自然科(70298)
- 自然科学(70286)
- 划(69362)
- 自然科学基金(69006)
- 编号(67228)
- 资助(59910)
- 成果(53925)
- 重点(46659)
- 发(46220)
- 部(46037)
- 课题(44949)
- 创(43292)
- 创新(40201)
- 科研(39640)
- 国家社会(39506)
- 教育部(38920)
- 期刊
- 济(132980)
- 经济(132980)
- 研究(85536)
- 农(69294)
- 中国(59800)
- 学报(49304)
- 农业(47425)
- 科学(46029)
- 管理(39266)
- 大学(38218)
- 教育(36619)
- 学学(35833)
- 财(33156)
- 业经(27744)
- 技术(26133)
- 融(24821)
- 金融(24821)
- 业(21744)
- 问题(18830)
- 图书(18429)
- 财经(17494)
- 经济研究(17404)
- 版(16904)
- 科技(15378)
- 资源(15290)
- 农业经济(15141)
- 经(14800)
- 农村(14565)
- 村(14565)
- 业大(14450)
共检索到435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包鑫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关乎农村“空间正义”的实现,更关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自觉”的使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然,实体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同质化、碎片化难以应对民族文化被冲击、被消解的危机,而,信息技术手段为构建支撑民族文化记忆的虚拟文化记忆空间提供了可能。本文试图厘清虚拟文化记忆空间的概念与特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虚拟文化记忆空间建设的挑战,提出从建立数据基础设施,培育乡村主体,实现知识共建共享,多主体协同方面助力虚拟文化记忆空间建设。最后,通过引入项目实践以期为相关虚拟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 少数民族 记忆 虚拟文化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凸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使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发展新农村 建设 民族地区 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包鑫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薄弱环节也是重要一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陷入"独自打保龄球"的窘境。公共性的缺失及对民族文化的非理性认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桎梏。通过探究公共文化服务的逻辑内涵与使命,本文认为应从扩展文化空间、开展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文化扶贫、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方面提升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文化自觉与公共精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鸿渊
新农村建设是以一定的资源投入为重要前提条件的。在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财政投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好至上而下的资金投入的配置效率离不开农村社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本载体,它与农村社会各种组织的关系架构、农民的观念、劳动技能、技术技能密切相关。受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要承担发展责任,又要承担追赶责任;既要在短期之内加快发展尽快改变其落后的现实面貌,又要在一定程度缩小与其他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其新农村建设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今后的对策是:第一,加大国家财政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第二,加大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可行能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矗群 李福仙 张开宁
在少数民族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除了需求巨大、总量严重不足的供需矛盾外,还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的突出问题,并逐步上升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政府的投入绝大部分在县、乡(镇)级,对村组(社区)投入少之又少,使巨大的居家养老需求得不到相对应和相适应的供给回应。另外,"重机构、轻居家",养老机构建设迅速但利用率低,公共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难题,需要突破局部思维整体建设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借鉴卫生系统的三级服务网络经验建设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鸿 赵永乐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若干影响因素变量指标,先对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农村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维度结构提出假设;再采用"配额"加"随机"的抽样方法,对广西、云南、贵州、四川4省的壮族、彝族、苗族、藏族、瑶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和傣族等9个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放独立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2份;对原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由6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教育与医疗、经济、民族文化、自然地理、人口、法律法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娅婕 胡静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俊 杨林 骆华松
在边疆少数民族的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缓解民族矛盾的调压器。目前,如何开发和提升这些人力资源,使之成为带动当地社会发展的“能人”和适销对路的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迫切性出发,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得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人力资源 能力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阿不都热衣木·哈力克
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农村的差距在于乡镇企业阿不都热衣木·哈力克一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既有内部条件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原因;既有本地区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或经济政策倾斜的原因。下面以新疆为例,主要分析民族地区与内地农民收入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洪 朱明熙 张楚
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自然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农村扶贫 自然生态 经济形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鸿 赵永乐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业不发达、农民增收缓慢,"三农"问题突出;农村人力资源比例高、数量多、素质偏低;少数民族种类多且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边疆线长和自然资源丰富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价值表现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农"战略的实施基础;是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促进民族和谐;事关边疆和国家稳定;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明熙 冯俏彬 郭佩霞
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自然成为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传统等方面,而不是仅仅从"物"的经济层面,也不是单纯地将汉族地区的反贫困经验简单地搬到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多方面综合,真正卓有成效地进行反贫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思考。其中,一些思考比较成熟,而另一些思考则还在思索之中,现一并提出,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共同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孝胜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作为“三农”问题十分突出的重庆民族地区 ,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重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提出了在坚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兴农”的农业发展道路的同时 ,必须调整沿袭多年的农村经济结构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重庆市 民族地区 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虹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少、范围窄和层次低等问题突出,主要是由农村信息服务分散与农民的经济和文化隔阂所致。少数民族农民并非是需求高度一致的整体,不同类型群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目前重点应强化政府责任,破解信息服务障碍;提高县区图书馆功能,使农民普遍得到信息服务;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力度,促生更多和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