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1)
- 2023(17067)
- 2022(14744)
- 2021(13723)
- 2020(11474)
- 2019(26734)
- 2018(26473)
- 2017(52012)
- 2016(27810)
- 2015(31412)
- 2014(31385)
- 2013(31004)
- 2012(28160)
- 2011(25040)
- 2010(25099)
- 2009(23183)
- 2008(22244)
- 2007(19576)
- 2006(17167)
- 2005(14506)
- 学科
- 济(118517)
- 经济(118384)
- 业(82109)
- 管理(76407)
- 企(60070)
- 企业(60070)
- 方法(57275)
- 农(51818)
- 数学(51304)
- 数学方法(50550)
- 农业(34466)
- 财(29938)
- 业经(28857)
- 中国(28452)
- 地方(23291)
- 学(22204)
- 制(20236)
- 贸(19903)
- 贸易(19894)
- 易(19338)
- 理论(18145)
- 技术(17647)
- 务(17463)
- 财务(17381)
- 财务管理(17338)
- 环境(16479)
- 企业财务(16394)
- 银(16012)
- 银行(15972)
- 和(15772)
- 机构
- 学院(393715)
- 大学(389988)
- 济(160300)
- 管理(159339)
- 经济(157088)
- 理学(139808)
- 理学院(138423)
- 管理学(135693)
- 管理学院(135006)
- 研究(124205)
- 中国(94976)
- 京(80621)
- 科学(76720)
- 农(76513)
- 财(70941)
- 业大(63094)
- 所(60629)
- 中心(59042)
- 农业(58714)
- 财经(57778)
- 江(56383)
- 研究所(55339)
- 经(52958)
- 北京(49941)
- 范(49938)
- 师范(49487)
- 经济学(48550)
- 州(45557)
- 院(44514)
- 经济学院(44178)
- 基金
- 项目(275535)
- 科学(217861)
- 研究(201615)
- 基金(201352)
- 家(174587)
- 国家(173103)
- 科学基金(150414)
- 社会(128084)
- 社会科(121243)
- 社会科学(121210)
- 省(108107)
- 基金项目(106577)
- 自然(97977)
- 自然科(95743)
- 自然科学(95723)
- 自然科学基金(94000)
- 教育(92887)
- 划(89634)
- 资助(83813)
- 编号(82866)
- 成果(65235)
- 部(61033)
- 重点(60882)
- 发(58463)
- 创(57080)
- 课题(55865)
- 创新(53189)
- 国家社会(52882)
- 科研(52749)
- 教育部(52600)
- 期刊
- 济(169939)
- 经济(169939)
- 研究(110339)
- 农(76172)
- 中国(69942)
- 学报(61006)
- 科学(56653)
- 管理(54097)
- 财(52778)
- 农业(51639)
- 大学(47879)
- 学学(45627)
- 教育(40031)
- 融(36946)
- 金融(36946)
- 技术(35605)
- 业经(33269)
- 财经(27240)
- 经济研究(26336)
- 业(24332)
- 问题(23306)
- 经(23135)
- 统计(20007)
- 版(19985)
- 技术经济(19505)
- 科技(18383)
- 理论(18346)
- 策(18126)
- 图书(17334)
- 商业(17298)
共检索到557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佶蔓 唐李伟
结合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不同区置间的不同影响: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小于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相当有限;而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越过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变得非常显著。因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额信贷增长率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村居民收入 STAR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巍 蒋远胜
运用2014—2021年四川省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选择系统,用GMM方法对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加储蓄对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申请贷款会在当期促进收入增长,后期因面临还款压力而使收入降低,参加农业保险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和享受防灾服务而支持收入增长,获得农险赔款在短期内与收入负相关,但长期内可促进收入水平提升。
关键词:
涉农信贷 农业保险 面板数据 GMM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述了农村居民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关系,设定了农村经济增长与信贷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农村居民信贷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检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信贷的实证模型。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贷 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燕
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我国四川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再运用实证方法对四川农民1992~200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四川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验证不仅为预测四川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趋势提供了工具,而且为四川农村地区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藕香 何建伟
长期以来,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另一方面,国家支农政策不断出台,哺农力度持续加强。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基于前期研究所构建的收入函数模型,对1985—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物质资本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收入的高增长;政府的政策效应正通过土地的产出增长显现出来;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尽管位居第二,但其边际贡献率在所有要素中最高,并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平 陈启杰 杨烨军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信息消费是公共投资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和公共投资是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因果关系均不存在;从长期看,公共投资是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居民收入和公共投资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产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短期,公共投资的作用显得相对较小,在长期,公共投资的作用将增大;信息消费和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华 朱红莲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华 朱红莲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田红宇
基于2009~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时点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对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占到总效应的96.26%。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斌 陈建宝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杰 王韧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实践经验又对传统政策体系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为解释这一现象,文章提供了五个理论命题,并基于内部和外部二元机制的划分确立了农村居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框架。实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限制了内部收入决定机制的有效性,并直接导致基于农业自身的内部政策体系的相对失灵;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托于内部和外部解决机制的协调,即在改善农业生产成本—收益比的同时,重点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加大农业技术投入。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内部决定机制 外部决定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汉生 张淑慧 黄小娉
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1990年以来的东部地区10省市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不够同步的问题及与其他省市的差距,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性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同步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邦科 邓胜梁
文章在Lucas(1987)模型中引入习惯形成,并将其拓展成含收入变量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农村五等份收入户的收入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收入增长比收入平稳更为重要。当风险偏好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习惯强度变化的轨迹呈倒U型;习惯形成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着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大而递减。在不考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时,促进收入增长能为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经济福利;不考虑收入增长的福利效应时,收入波动加剧会给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福利成本。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应该兼顾收入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波动 习惯形成 福利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习江平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的国家,基于人均GDP或劳均GDP的经济趋同研究可能存在问题。如果城乡差距较大,且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一致,基于GDP衡量的地区差异中便会包含城乡差异的因素在内,而与经济增长理论中要研究的"经济趋同"出现背离。本文采用各省1978年~2006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便将城乡差异的因素分离开来,中国还是不存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趋同。
关键词:
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 收入趋同 二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敬 刘侃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展开实地调研,主要运用定性描述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空间效应 空间自回归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