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9)
- 2023(8342)
- 2022(7005)
- 2021(6445)
- 2020(5372)
- 2019(12637)
- 2018(12441)
- 2017(24334)
- 2016(13570)
- 2015(15253)
- 2014(15444)
- 2013(15774)
- 2012(14833)
- 2011(13465)
- 2010(13662)
- 2009(12990)
- 2008(13051)
- 2007(12284)
- 2006(10755)
- 2005(9552)
- 学科
- 济(64416)
- 经济(64361)
- 农(49694)
- 业(44694)
- 农业(32929)
- 管理(31282)
- 方法(26578)
- 数学(24168)
- 数学方法(23999)
- 企(23229)
- 企业(23229)
- 业经(18818)
- 中国(16358)
- 财(14879)
- 地方(13875)
- 农业经济(12394)
- 制(12311)
- 贸(11395)
- 贸易(11394)
- 学(11382)
- 发(11201)
- 易(11106)
- 劳(9537)
- 劳动(9520)
- 村(9487)
- 农村(9467)
- 发展(9343)
- 展(9331)
- 收入(8910)
- 策(8847)
- 机构
- 学院(203443)
- 大学(198385)
- 济(87484)
- 经济(85744)
- 管理(76933)
- 研究(68628)
- 理学(66665)
- 理学院(65977)
- 管理学(64933)
- 管理学院(64568)
- 农(58127)
- 中国(53677)
- 农业(44602)
- 科学(42710)
- 京(40751)
- 业大(38238)
- 财(36773)
- 所(35912)
- 中心(33369)
- 研究所(32533)
- 江(31825)
- 财经(29304)
- 农业大学(27396)
- 经(26623)
- 经济学(26403)
- 范(26250)
- 师范(26017)
- 北京(25045)
- 经济管理(24607)
- 州(24528)
- 基金
- 项目(132673)
- 科学(103377)
- 研究(98346)
- 基金(95095)
- 家(82500)
- 国家(81683)
- 科学基金(68923)
- 社会(62867)
- 社会科(59065)
- 社会科学(59045)
- 省(53754)
- 基金项目(51093)
- 划(43716)
- 教育(43443)
- 自然(42667)
- 编号(42047)
- 自然科(41603)
- 自然科学(41588)
- 自然科学基金(40839)
- 资助(37806)
- 成果(33562)
- 农(33532)
- 发(30406)
- 部(29904)
- 重点(29465)
- 课题(27622)
- 创(27046)
- 国家社会(25812)
- 科研(25499)
- 性(25310)
- 期刊
- 济(102332)
- 经济(102332)
- 农(63632)
- 研究(54665)
- 农业(43168)
- 中国(41414)
- 学报(34258)
- 科学(31273)
- 财(28019)
- 大学(26381)
- 学学(25400)
- 业经(23902)
- 管理(20869)
- 融(20702)
- 金融(20702)
- 业(19933)
- 技术(16370)
- 教育(16048)
- 问题(15399)
- 农业经济(14852)
- 农村(14520)
- 村(14520)
- 财经(14186)
- 经济研究(13655)
- 版(13519)
- 经(12126)
- 世界(11891)
- 经济问题(11354)
- 技术经济(10887)
- 资源(10709)
共检索到299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颖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比重的日趋下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作为转移劳动力的主体,16~30岁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务工选择和决策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供需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在劳动力趋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政府则应尊重劳动者的个人选择,主要发挥监管、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并在推进职业培训的同时,在农村学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农民工 劳动力供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任媛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
WTO机制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青
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入手 ,切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思路与相应对策 ,强调了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现代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剑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但目前的统计数据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经济现实需要但又缺乏直接数据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两种间接的方法——工资法、增长法来对这一形势做出大致的判断,得出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移完毕的结论。这与我国其他学者通过抽样调查做出的判断一致,也与大量旁证一致。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可持续发展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如海 叶依广
本文在对已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兼顾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出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运用相应的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进行估计和系统分析;并从经验估计和预测的角度对未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和增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存量 增量 系统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伊冬曼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永生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市民化 返乡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凤山 阎国庆 任国岩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 ,要想富裕农民 ,就必须减少农民。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诸多制约因素明显的情况下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和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新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万春红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空间流动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央党校第23期一年制中青班第4课题组 张松涛
【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将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获得高于其在家务农的收入。文章结合湖北省孝感市的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解决好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实现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现状 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池波 彭克强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农村 湖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