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6)
2023(9409)
2022(7510)
2021(7005)
2020(5496)
2019(12338)
2018(11904)
2017(22308)
2016(11608)
2015(12724)
2014(12181)
2013(11908)
2012(10956)
2011(9779)
2010(10472)
2009(10031)
2008(9173)
2007(8388)
2006(7564)
2005(6964)
作者
(30765)
(26292)
(25410)
(24229)
(16045)
(12432)
(11553)
(9925)
(9909)
(9222)
(8869)
(8608)
(8138)
(8081)
(7882)
(7824)
(7479)
(7417)
(7389)
(7184)
(6374)
(6327)
(6299)
(6170)
(6038)
(5972)
(5865)
(5441)
(5209)
(5202)
学科
(48768)
(46847)
经济(46794)
(44036)
农业(32836)
管理(25976)
(25740)
金融(25740)
(23226)
银行(23223)
(23139)
企业(23139)
(22475)
中国(20192)
业经(18396)
(14331)
(13526)
方法(13004)
地方(12638)
农业经济(12495)
数学(11413)
数学方法(11338)
中国金融(11030)
(10475)
(9850)
(9405)
农村(9385)
发展(9062)
(9052)
(8962)
机构
学院(158050)
大学(150026)
(68768)
经济(67367)
管理(58886)
研究(52549)
理学(50143)
理学院(49707)
中国(49666)
管理学(48990)
管理学院(48723)
(45857)
农业(34183)
(31682)
(30257)
科学(28801)
中心(28175)
业大(27920)
(25295)
(25118)
财经(24431)
研究所(22526)
(22261)
(20854)
经济学(20612)
(20520)
农业大学(20476)
(20265)
银行(20171)
师范(20097)
基金
项目(102244)
研究(82816)
科学(80239)
基金(72610)
(62451)
国家(61347)
社会(53245)
科学基金(52328)
社会科(49972)
社会科学(49959)
(42322)
基金项目(38337)
编号(36034)
教育(36033)
(33009)
自然(29752)
成果(29093)
自然科(28894)
自然科学(28889)
自然科学基金(28401)
(28063)
资助(27697)
(24247)
课题(24173)
重点(22830)
(22654)
(22545)
(22425)
国家社会(22362)
(21931)
期刊
(84616)
经济(84616)
(53877)
研究(46944)
中国(38671)
农业(36091)
(34923)
金融(34923)
(24349)
学报(22184)
科学(21439)
业经(20939)
大学(18814)
学学(18066)
管理(17679)
教育(17663)
(16376)
农村(14734)
(14734)
农业经济(14436)
技术(13540)
问题(11946)
财经(11790)
世界(10741)
(10583)
经济研究(10456)
(10015)
社会(9362)
经济问题(9287)
农村经济(9174)
共检索到253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慧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日益突显。农户资金短缺的现实情况,不仅遏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对缩短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构成了一定压力。就目前来说,将农村家庭的资产价值向金融价值进行转化,是帮助农户进行创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国家给予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但现实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金融价值的转化力度仍然不足。因此,探究如何将农村家庭资产向金融价值进行转化,对于现阶段的三农问题的破解有着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光和  田庆刚  
农村家庭资产价值向金融价值有效转化是解决农户创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当前,国家政策及资产本身价值都为我国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现实转化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推动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的地区范围小、资产金融价值得到转化的农户数量和资产价值占比非常低。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应从培育农村资产流转市场、加快农村资产产权确认、强化农户贷款担保创新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庆刚  冉光和  秦红松  王定祥  
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定点选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的1046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对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状况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潜力很大,但现实开发力度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就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产权清晰资产、非农创业收入、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促进农村家庭资产价值通过正规借贷渠道向金融价值转化的重要因素,流动资产和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家庭资产价值通过非正规借贷渠道向金融价值转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树立  
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省外务工经历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为避免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还选取"各省近20年平均城镇失业率"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省外务工经历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高其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省外务工经历通过增加收入、增长金融知识、增强社会网络来提高农村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和参与程度。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村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进而使农村居民更好地分享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孟丹丹  刘澍  
人口老龄化和新的生育政策给家庭结构带来了巨大改变,而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农村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从微观层面上研究家庭结构差异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家庭中各代际人数差异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是多元的,老年人的赡养压力、中年人的收入效应、青年人的抚养压力都会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各代际成员的数量;另一方面,不同结构的家庭风险态度不同,会影响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类型,即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还是选择风险更高的股票和基金。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不同结构的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云帆  吴玥玥  
城乡财富差距不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引导农村家庭作出正确的资产选择,提高农村家庭财富水平是缩小城乡财富差距的有效手段,而户主金融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能否作出合理的资产配置决策,增加家庭的总资产。本文选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户主金融知识的性别差异视角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农村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1)户主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家庭人均资产;(2)增加的资产类型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性资产、车辆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方面,在风险资产方面,户主金融知识的水平与家庭风险资产持有量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3)男性和女性户主金融知识的差异扩大了家庭资产规模上的差异,男性户主金融知识水平提高会增加家庭人均资产,而女性户主金融知识水平下降会减少家庭人均资产;(4)户主的风险厌恶水平会平抑金融知识对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并且对女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云帆  吴玥玥  
城乡财富差距不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引导农村家庭作出正确的资产选择,提高农村家庭财富水平是缩小城乡财富差距的有效手段,而户主金融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能否作出合理的资产配置决策,增加家庭的总资产。本文选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户主金融知识的性别差异视角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农村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1)户主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家庭人均资产;(2)增加的资产类型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性资产、车辆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方面,在风险资产方面,户主金融知识的水平与家庭风险资产持有量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3)男性和女性户主金融知识的差异扩大了家庭资产规模上的差异,男性户主金融知识水平提高会增加家庭人均资产,而女性户主金融知识水平下降会减少家庭人均资产;(4)户主的风险厌恶水平会平抑金融知识对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并且对女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琼  马澜芯  胡江林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提高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综合指数,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配置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配置深度和广度处于较低水平,社会资本对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和深度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广度作用不明显;中介检验证实风险偏好和信息获取能力是影响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能够改变农村家庭的风险偏好与信息获取能力,进而对金融资产配置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为此,应通过促进高质量社会网络拓展、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规范农村信息渠道建设等手段,改善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祖丽   郑丹丹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祖丽   郑丹丹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王慧翔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7),通过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普惠金融水平的改善能显著增加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并有效提升创业绩效;并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区域、群体、企业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于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及个体户、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的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这进一步体现了“普惠性”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庆刚  冉光和  秦红松  
农村家庭资产的金融价值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定点选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的1046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农户资产金融价值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排序Logit模型,就农户资产金融价值开发状况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有利于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以及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但现实中农户资产金融价值开发不足,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潜力巨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峰   梁向东  
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探讨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现有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下,互联网金融能提高农村家庭的金融可得性,但未缓解金融排斥,未能促进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第二产业和工业化发展有助于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提升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中的作用;相较于从事个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对就业于私营企业的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从加强金融知识普及降低金融排斥、促进农村产业工业化进程、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市场等方面入手,来发挥互联网金融在配置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方面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青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这一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助于降低借出风险,农村家庭民间借出参与率和借出款比例越高,并且使用不同代理变量结论仍保持稳健;收入越低的农村家庭,社会网络对其民间借出行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行为的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正规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减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青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这一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助于降低借出风险,农村家庭民间借出参与率和借出款比例越高,并且使用不同代理变量结论仍保持稳健;收入越低的农村家庭,社会网络对其民间借出行为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民间借出行为的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正规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