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2)
- 2023(9307)
- 2022(7595)
- 2021(7286)
- 2020(5828)
- 2019(13000)
- 2018(12478)
- 2017(23437)
- 2016(13207)
- 2015(14491)
- 2014(14283)
- 2013(13809)
- 2012(12959)
- 2011(11838)
- 2010(11938)
- 2009(10534)
- 2008(10524)
- 2007(9522)
- 2006(8481)
- 2005(7489)
- 学科
- 济(51642)
- 经济(51583)
- 农(48918)
- 业(42631)
- 农业(32671)
- 管理(25906)
- 企(20843)
- 企业(20843)
- 业经(17389)
- 方法(17036)
- 中国(16725)
- 数学(15110)
- 数学方法(14953)
- 农业经济(12355)
- 制(11777)
- 学(11350)
- 地方(11092)
- 财(11042)
- 发(10919)
- 村(9460)
- 农村(9436)
- 策(9394)
- 发展(9306)
- 展(9302)
- 技术(8881)
- 体(8727)
- 贸(8446)
- 贸易(8441)
- 银(8426)
- 银行(8409)
- 机构
- 学院(184124)
- 大学(176403)
- 济(73724)
- 经济(72154)
- 研究(67090)
- 管理(65538)
- 理学(57208)
- 理学院(56516)
- 农(56028)
- 管理学(55362)
- 管理学院(55033)
- 中国(50272)
- 农业(42674)
- 科学(42530)
- 京(36355)
- 业大(35905)
- 所(35094)
- 财(32348)
- 研究所(32126)
- 中心(31841)
- 江(28782)
- 范(26450)
- 师范(26208)
- 农业大学(26135)
- 财经(25659)
- 经(23603)
- 省(23215)
- 院(23165)
- 州(22169)
- 北京(22037)
- 基金
- 项目(127477)
- 科学(101438)
- 研究(94727)
- 基金(92429)
- 家(83017)
- 国家(81810)
- 科学基金(68480)
- 社会(60114)
- 社会科(56486)
- 社会科学(56467)
- 省(51653)
- 基金项目(49313)
- 教育(44157)
- 自然(43733)
- 划(43545)
- 自然科(42716)
- 自然科学(42705)
- 自然科学基金(41966)
- 编号(39654)
- 资助(36003)
- 农(32633)
- 成果(30921)
- 重点(29530)
- 发(29424)
- 部(29261)
- 课题(28006)
- 性(26537)
- 创(26381)
- 国家社会(24988)
- 创新(24584)
共检索到275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瑞琴
该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构建职业选择单方程模型与递归双变量概率模型,探讨农村家庭职业选择的代际特征。研究表明:农村子辈劳动力的职业经历与所从事具体职业的层次均优于父辈、职业选择所面临的约束明显小于父辈,且地区经济越发达、代际分异性越强;农村子辈劳动力的具体职业选择仍直接或间接受父辈职业选择结果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且地区经济越发达、代际传承性越弱。农村家庭的职业选择兼具代际分异性与传承性,发挥个人素质在职业选择中的主导作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可有效阻断职业在农村家庭层面的代际传递。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凡永 陈方红 许祥云
支付能力和价值判断是农村家庭选择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思考因素。这两种因素的强弱或大小两两组合则构成了四种决策条件,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因而表现出四种决策模式。结构主义和人力资本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选择。提高农村家庭支付能力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价值是促进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的理性举措。
关键词:
农村家庭 高等教育选择 双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徐翠萍
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较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运用2003~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成员及其外出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成员受教育或培训的时间越长,其外出的天数越多,外出活动圈也越大。农户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范围与其工资收入基本上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外出范围越广,得到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
关键词:
农户 家庭成员 外出就业 长三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琼 刘国勇 程路明
基于我国新疆农村地区352户农户家庭内部的调查数据,探析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发生逻辑,以农地流转行为、农业禀赋、个体特征以及社会认知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农户家庭内农业代际传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内农地流转行为会降低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家庭内耕地质量越好且种植经济作物会提高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农地确权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权益在初步强化阶段农户家庭内农业代际传承意愿较低,随着农地产权稳定性加强,家庭内务农人口参与农业生产越充分,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越高。因此,积极改变乡村整体环境,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体面的居所对提高农户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尤为重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红根 宋成校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庭农场 职业代际流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之瑜 张福明
[目的]代际传承是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代际传承意愿低是阻碍我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论证代际传承意愿对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家庭农场支持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基于山东省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Logit、OLS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代际传承意愿对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农场的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偏低。父代期望子女务农且子代愿意务农的家庭农场的占比仅为7.5%。家庭农场的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对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影响。同时,代际传承意愿能够通过分别促进农场主的农业培训参与率、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应用水平及收益水平显著提升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水平,另外,经营者受教育水平高、规模较大、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家庭农场,其代际传承意愿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结论]提高农业代际传承意愿是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而提高家庭农场代际传承意愿首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稳定,夯实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代际传承的制度保障;二是让农民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营造利于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代际传承的社会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名望 潘烜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利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样本个人特征而言,户主或家庭主要经营者、男性、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的农民从事农村非农就业的意愿更强,职业教育或培训对于农村非农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是否农业户口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就样本家庭特征而言,家庭类型会影响农民在农村的非农就业倾向,同时,乡村干部户从事非农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陈志英 李思明
采用中国农村2007~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家庭父母的"非理性"因素亲子利他性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亲子利他性能够影响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行为,同时对选择储蓄、投资、保险、住房、借贷五种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差异,亲子利他性会显著增加农村家庭的储蓄规模,会减少自身住房需求的支出,以保障子女未来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教育等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先天的亲子利他性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十分有限,这表明"非理性"因素亲子利他性对家庭资产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家庭 非理性 亲子利他性 资产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勇 廖冲绪
农村留守家庭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农村留守家庭因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使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结构失衡、角色错位、内容复杂等新特点,由此引发了家庭各代之间在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上的冲突。消弭这些冲突,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需要增进代际沟通,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并积极推进社会帮扶。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家庭 代际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丽丽
家庭关系是否均衡、和谐,在农村不仅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而且是个经济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对当前农村家庭成员与青少年之间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做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失衡的成因及后果,并对如何重构和谐家庭代际关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村家庭 代际关系 失衡 和谐 重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障 利他动机 交换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